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目前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目前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壹門綜合性學科,其核心是從系統、結構、功能等角度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或實踐基礎,從而形成系統化與多樣化相統壹的教學模式體系。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認識很不壹致,有多種理解。壹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是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

就語文而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壹直是有識之士的研究課題。目前被人們認可的模式有以下幾種:(1)中學語文教學“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打好三個基礎,立好五個套路,註定七個禁忌。(2)語文目標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教材有明確的目標,教師教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學生學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招生考試部門的教學領導、組織者和提出者基於相同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進行衡量、考核、評價和考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3)語文“訓練式”教學法,其核心內容是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將壹篇課文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分解成各種類型的訓練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些練習,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點評,從而達到理解、掌握和運用課文內容的目的。(4)“情知對稱”四點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借助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語文不應被視為壹門簡單的知識通達課程,而應被打造成培養學生對稱人格和智力的黃金三角洲。“四點”的含義是指知識的分類、能級的分層、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教材的分類。

這四種語文教學模式對中國的語文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無疑對中國的語文教學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然而,隨著現代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教師和學生的不同特點都決定了教學模式不能是絕對的。沒有壹種教學模式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教學活動,它是有針對性的。否則,教學模式將失去自身的特色和功能,也將失去生命力。迄今為止,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中還沒有壹種教學模式能夠涵蓋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最先進的語文教學模式,也只能用於語文教學的某壹個方面或角度,甚至某壹類課文教學。如果把某種語文教學模式套用到整個語文教學中,就會失真,不準確,不利於教學。語文教學是發展的,特別是隨著課程、教材和考試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語文教學呈現出新的發展,發展的結果必然是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的出現,新的教學方法和程序的出現,這必然會影響或沖擊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其不斷修正、豐富和改革。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不斷呈現新的模式,產生新的活力。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中,非常重視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分強調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圍繞這壹目標的實現,在課程結構調整、課程標準制定、教材編寫、教學過程、學習和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也就是說,在當今時代,語文教師要在繼承合理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努力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理念,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使模式穩中求變,教學不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首先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也就是生動地創造。“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想起這段話,應該還是有所啟迪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註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強調“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不斷促進自身主體性的發展。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中的導向作用,其中不僅要有認知目標,還要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根據這壹要求,我認為發展和建構語文教學模式的關鍵只有改革教學活動中的要素關系。

眾所周知,任何壹種教學模式都依賴於壹定的教學形式。沒有壹定的教學形式,就沒有所謂的教學模式,教學形式是由教師、學生、媒體(即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等諸多要素構成的。如果在教學中能實現以下四個轉變,我想充滿活力的課堂壹定會到來。

1,教師角色的轉變:從權威到夥伴。

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教師的尊嚴,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學生只是絕對的服從。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導致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缺失。主動教學模式應該是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發展的教學形式。人的存在和發展是現代教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特別是中國入世後,民主、平等、互動、合作應該成為師生關系的新理念。這壹理念是構建和發展先進教學模式的基礎。相應地,教師要從學生的權威轉變為學生的夥伴,在與學生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完成新教學模式的建立和發展。

2.學生地位的變化:從被動聽課到主動參與

教學應該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教學最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受到不合理的地方評價機制的影響,學生的地位被教師操縱,具有很強的被動性。學生應該學老師想讓他們學的東西,學生也應該學老師想讓他們學的東西。這種情況制約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形成。如果不改變,學生就不會成為學習的主體,發展個性,擁有自主權。再者,不可能更新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壹點是要把學生的地位從被動的聽從屬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學習的主體(這種主體地位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媒體角色的轉變:從演示工具到認知工具。

教學媒體的使用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壹,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之壹。但是,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媒體(如實物、圖片),還是現代的教學媒體(如錄音、錄像、電腦課件),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工具或手段。事實證明,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和技能,達到學得快、記得牢的效果,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學習策略。如果,學生在觀察媒體演示或借助媒體創造的場景後,教師不是用泡沫的方式去分析、解釋、說明,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探索反映事物本身本質和規律的理性知識,讓學生去抽象、總結自己的理性結論,從而使媒體的作用發生質的變化,從壹個教師的演示工具變成壹個學生的認知工具。

4.教學過程的轉變:從傳授到引導。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教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學的過程。因此,教學原則的討論大多局限於教師的規定,而沒有對學習的指導。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是教與學並重的活動,學生是主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不應再是服從,而是如何調動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學原則的研究傾向於與學習策略的研究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倡導學生。在這壹理念的指導下,教學過程教師要從傳授知識的過程轉變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從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體現在教學中,也不再體現在對知識“講深講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體現在精心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精心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更高層次的間接形式上,或者體現在幫助學生把雜亂的知識組織成有序的知識上,體現在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知識上。這種轉變是教師的教學責任,也是模式建設發展的必要條件。

以上是我對語文學科教學模式的個人思考。我認為研究語文教學模式,借鑒別人的教學經驗,目的是為了改革自己的教學,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由於模式本身的不確定性和教學經驗的個體性,每位教師都必須解放思想,揚長避短,靈活運用各種模式,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或創造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 上一篇:西紅柿面條和中國傳統面條的區別
  • 下一篇:2000以下的遊戲手機有哪些推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