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20.99萬起,是中大型純電動豪華車。樊菲F7值得購買嗎?

20.99萬起,是中大型純電動豪華車。樊菲F7值得購買嗎?

新能源品牌,熊雄個人分類很簡單,壹個是“韋小立”、零跑和哪咤等造車新勢力;另壹類是具有傳統汽車企業背景的新勢力品牌,如愛安、樊菲、藍兔、極狐、極氪,今天話題的重點是後者。

廣汽愛安壹直在努力讓品牌在“網約車”的基礎上騰飛;吉利氪是階段性的成功;東風蘭天、北汽北極狐還在垂死掙紮;至於東方的SAIC樊菲,它還沒有找到自己的路,主要是因為它沒有用在正確的地方。

在品牌調性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頻繁推出新品是徒勞的。因此,我個人對被寄予厚望的樊菲·F7感到有些尷尬。問題不在於產品,也不在於價格。請聽我說。

上汽集團,樊菲沒有辜負期望

樊菲和知己都是SAIC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項目,但地位不同。樊菲無疑是壹個小團體,從榮威中剝離了“R標誌”,後來改名為樊菲。常言道,智機品牌由SAIC、張江高科和阿裏巴巴集團共同打造。

但現實中,很多時候,二胎會比長子長孫更有前途,因為家裏的資源都被老大占用了,被家人寄予了更多的期望。老二沒能得到祖上的影子,只好自己去爭取資源。往往會造成老大啃老不求上進,而老二會培養出更強的鬥誌和進取心。

智極的品牌標簽越來越清晰,那就是“駕控”。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要麽專註於核心技術,比如高度集成的動力總成,超低能耗性能;或者吹噓所謂的“智能”,比如人機交互系統,駕駛輔助功能。而強調“駕控”的,可能就是知機壹家了。

智機的兩款產品我都有過深刻的體驗,個人情感好感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智極品牌宣稱的“駕控”方面,真的很難找到同級別或者同價位的對手。會給人驚喜,在壹群無聊的新能源車中點燃壹絲對駕駛的追求。

以智極L7為例,前雙橫臂+後五連桿懸掛結構、CDC可調阻尼減震器、四輪矢量驅動技術、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訓練、Brembo高性能剎車套裝的動力表現,真的會顛覆大部分駕駛者對“操控”的認知。

智極LS7搭載空氣懸架底盤、比爾斯坦電磁動態阻尼調節系統、更輕的前雙橫臂和後多連桿獨立結構、Brembo高性能制動系統,以及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的調校,實現同級難以企及的“駕控”體驗。

相比智奇的“駕控”標簽,樊菲呢?還沒有形成自己鮮明的形象!感覺上,樊菲生活在知止的陰影下,試圖靠近,但又試圖保持距離,形成分化。智記LS7和樊菲R7都是中大型純電動SUV,智記L7和樊菲F7都是中大型純電動轎車,兩者之間同質化太嚴重。

兩款車型對應的車型大小形狀都差不多,連輪轂都充滿了汽配城的風格。事實上,樊菲希望專註於豪華智能科技,專註於家居和行政,淡化個人性格,但在這個領域,對手太多太強,比如蔚來、藍兔、極狐、極氪、奧伊塔、杜畿。......

先說清楚,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妳說樊菲不真誠,但事實並非如此!樊菲F7與蔚來ET7定位相同,價格比低壹級的ET5便宜。與同級別競品相比,樊菲比哪咤S和極狐Alpha S檔次感高,比比亞迪韓智能高,但這些競品比貴很多。但與氪001和藍兔相比,樊菲F7的價格更好。

而且不可否認的是樊菲F7有很多料,瑞星MAX 3+1前後巨屏,瑞星OS智能交互系統,瑞星PILOT全集成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百萬歐豪車調校底盤,續航666km的後驅版CLTC,百零加速5.7s,百零加速3.7s的四驅版..誘人的價格,高性能,豪華和超級智能,樊菲F7並不缺乏。

但熊個人認為,消費者可以感知到技術為錨點帶來的品牌力和產品賦能。這裏所說的“技術錨點”指的是“三電技術”,因為在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汽車的初始階段,新能源的關鍵核心技術才是打動消費者的決定性因素。

去年購買比亞迪的6.5438+0.86億用戶中,有多少是為比亞迪的“智造”買單的?無論是智能駕駛艙還是智能駕駛系統,比亞迪其實都做得很差,讓消費者印象深刻的還是其新能源技術。小鵬的錯誤就是壹個典型的反面例子,天天吹噓“智能”,從來不提“三項技術”。當消費回歸理性,市場給出直接反饋。

再比如,在主機升級之前,智能駕駛艙也是相當的瘸腿,但並不妨礙消費者的喜愛,因為它擁有新能源的核心競爭力——浩瀚的架構——SEA!除了兼容性之外,該架構還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特別是氪氣001《自上市自燃》從三個方面展現了氪氣的高可靠性。

對此,無論是樊菲R7還是剛剛上市的樊菲F7,都從未公開過其“三大動力系統”的核心技術。樊菲F7是建立在“高性能後驅本土架構”。誰能告訴我這個“本土建築”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反正我不懂它,甚至制造商自己也很少提到它,更不用說解釋它的優點。

尤其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動力電池安全問題,比亞迪、愛安、吉利、長城等廠商都給出了“解決方案”(刀片電池/彈匣電池/神盾電池/大宇電池)。就連豐田也不斷強調bZ系列電池在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而樊菲對此依然無動於衷。

市場也做出了回應。樊菲R7於去年9月27日正式上市。截至去年年底,共售出365,438+0,565,438+0臺。樊菲R7今年6月5438+10月僅售出502臺,2月銷量降至200臺。回歸理性,掌握SAIC背靠樊菲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儲備和核心技術,講好故事才是關鍵。

寫在最後

目前,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絕對優勢。新品牌還有機會嗎?是的,但是時間很緊。因為,歐盟更早就明確了2035年禁止燃油車銷售,而且這個禁令是徹底的,包括混合動力、插電式、增程式動力技術都要淘汰,只承認純電動汽車。在這方面,海外品牌將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投資。中國品牌切換新能源軌道,保持目前的優勢,決定性的勝利將在未來10年。

在新能源汽車品牌中,樊菲屬於早起趕晚集。樊菲背靠SAIC,作為SAIC的直屬子公司,並不缺乏技術儲備和資源。明確自身定位,強化品牌標簽,是樊菲進入主流市場的第壹步。產品是品牌價值的載體,現有的R7和F7都不缺產品力。借助產品講品牌故事,樊菲的問題在於講消費者不關心的“故事”,然後就變成了營銷事故。

本文來自車易號作者費長世傑,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

  • 上一篇:安卓百視通
  • 下一篇:社區交流會主持人的開場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