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雛菊年糕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吃蒿子壩是江南漢族的傳統民俗。據傳說,“三月三”是所有死者的節日。這壹天,大家吃艾草,是為了紀念逝者,祝願大家健康長壽,不受邪惡侵襲。據說三月三吃了艾草,進山辦事,出門做生意,就不會被蛇咬,壹路平安,萬事如意。
薄煎餅
農歷三月初三吃煎餅是福建同安人的傳統習俗之壹。鄭成功收復臺灣省後,其子鄭經繼承父業,繼續反清,多次出兵進攻閩南,由於清軍的頑強抵抗,造成民間重大傷亡。在鄭軍的反擊下,清軍投降,鄭軍入城。民眾在歡迎鄭軍的同時,制作煎餅祭奠死去的親友。後來,人們在農歷三月初三用煎餅祭祖。
皇冠雛菊年糕
在湖南,有三月三用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春天是吃薺菜的季節,薺菜的諧音是“聚財”薺菜又稱地菜、野菜,是壹種生長在田野角落的野菜。薺菜煮雞蛋不僅能祛風除濕、清火、腰腿不痛,還能預防春疫。所以民間有句話叫“三月三,薺菜是靈丹妙藥。”民間諺語。
五色糯米飯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或清明節,壯族家家戶戶都會蒸五色糯米飯過節。五色糯米因其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而得名。壯族人把五色糯米視為“吉祥”、“五谷豐登”的象征,是招待客人的佳品,也是祭掃祖先的供品之壹。
甜酒蛋糕
自古以來,廣西壯族就有許多獨特的習俗,其中有些至今未變。廣西有的人過清明節,有的人過三月三。最具代表性的祭祀小吃是甜酒和蛋糕。廣西壯族人在3月3日上山掃墓時,不僅用甜酒和糕點祭祀祖先,祭拜後還要自己吃,據說會沾染好運。
小蒜吧
在安徽省太湖縣的泛區,有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和清明節吃蒜糕的習俗。小蒜泥餅主要由小蒜、臘肉和米粉制成。據說很久以前,農歷三月初三是中國的鬼節之壹。這天晚上,野鬼出來遊蕩。小蒜味辛,性溫。吃小蒜可以驅寒殺蟲驅鬼。
雞矢藤
農歷三月初三吃雞糞藤條是廣西北海當地人的傳統習俗。我們把葉子和大米混合在壹起磨成粉,然後做成雞絲和藤面。這種面條做成的湯又香又甜,是當地人喜歡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生日,北海人民紀念這位偉人。
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雲南曲靖農村,也有很多人喜歡吃雞絲藤。但曲靖不像瓊海和北海,三月三日或七月初壹會吃雞絲,充滿了隆重的儀式。在那裏,只要是雞絲筍,當地人都會摘下來吃,或者用它來炒肉、素菜或者涼拌,就像吃普通的蔬菜壹樣。
三月三為什麽要吃薺菜煮雞蛋?
農歷三月初三,中國人有吃地方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薺菜又稱地菜、野菜,是壹種生長在田間角落的野菜。雖然是野菜,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民間諺語說:“三月三,薺菜是靈丹妙藥。”“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是吃薺菜的季節。春天吃薺菜也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有“甜如水”的詠;辛棄疾也有“桃李滿城愁風雨,春在溪頭”的詩句。
清代葉《漢口支竹詞》說:“三三令重於廚,味為新。米飯菜和雞蛋都做好了,很飽,很香。”這個詞中的米飯菜指的是薺菜,薺菜不僅營養豐富,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是壹道美味佳肴,也是壹劑靈丹妙藥。“薺菜,別名薺菜、護草、雞心菜,其根、花、種子均可入藥。在中藥中,薺菜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被譽為“蔬菜中的甘草”。
中醫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濕、止血、明目的功效。薺菜的吃法很多,可以拌、炒、燉,也可以做餡或煲湯。個個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是壹種藥食同源的美味蔬菜。薺菜煮雞蛋是湖南最常見的吃法。三月初三,薺菜會有長長的莖和花,女人們會摘下來插在頭發裏。
因為薺菜的諧音是“聚斂財富”,所以據民間傳說,三月三日,祭祖之時,人們會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富,將新鮮的薺菜洗凈,紮成小捆,加雞蛋、紅棗、氣球、二三片生姜煮壹大鍋,全家人吃壹碗,吃個痛快。據說可以除風濕,可以清火,腰腿不痛,還可以預防春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