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隸屬長沙,位於湘東北部,東鄰江西銅鼓、萬載、宜春。江西萍鄉,南部湖南醴陵、株洲;省會長沙以西;嶽陽市平江區北部。在古代,瀏陽屬於荊州,因縣城位於的陽而得名。東漢建安14(公元209年),是吳棟將軍周瑜的“封邑”之壹。可見瀏陽郡建立至今已有1790年。而瀏陽是著名的“將軍之鄉”,也是著名的“煙花之鄉”。流行的方言有瀏陽話、長沙話、客家話。
2.7億年前,由於劇烈的地質運動,壹些海底淤泥和海洋生物深入地殼,經過億萬年的高溫高壓,演變成生物化石,形成了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天然彩色菊花石礦。上世紀末,這壹珍貴資源在湖南瀏陽河被發現、開發和應用。其石色豐富,堅韌細膩,含有鍶、硒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凸顯了菊花石的稀有性。
福建惠安
惠安,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臺灣省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僑鄉,也是臺灣省漢族同胞主要祖籍之壹。隸屬泉州市,人口93萬,面積668平方公裏,位居全國經濟百強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雕塑)之鄉”,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石雕之都”。惠安雕刻藝術歷史悠久。起源於黃河流域的雕刻藝術,融合了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汲取了晉唐遺風的精華、宋元神韻和明清風格,形成了精雕細琢的南派藝術風格,與建築藝術相得益彰,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壹朵奇葩。惠安石雕可分為圓雕、浮雕、重雕、影雕。重雕主要用於建築墻體、紀念碑、牌坊、摩崖石刻、匾額、房屋對聯等的裝飾。,以線條的形態為主要特征,要求線條剛勁、柔順、流暢。代表作品有南京雨花臺紀念館“日月同輝”大型石雕。浮雕是指浮在石材表面的形象,用於大型紀念性建築、高級豪宅、住宅的石材裝飾。代表作品有民國初年南京中山陵華表、光華閣金魚池等。雕刻企業。浙江溫嶺
溫嶺是中國四大石雕之鄉之壹,有著悠久的石雕歷史和文化。最早始於宋代,明嘉靖年間,石雕技藝如日中天。臺州流傳著“黃巖橘野燕子松,太平圬工天臺鐘”的民謠。溫嶺市現有石雕企業40余家,從業石雕藝人近2000人,其中高龍石雕藝人占80%。石雕業的興起成為溫嶺經濟發展的又壹新增長點。
為打造石雕市場,保持行業繁榮,溫嶺市高壟鄉政府在浦三村劃出30畝土地,集中全鄉30多家石雕企業,建立高壟石雕園。政府負責園區的供水、供電、道路等配套,制定優惠政策,實行稅收、用電,從而使石雕業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占工業產值的壹半以上。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紀,溫嶺人不斷提高石雕工藝的科技含量,引進和應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石雕工藝,開始采用電腦刻字設計和手工雕刻相結合的新方法,生產出壹些高檔的深受喜愛的石雕工藝品。
浙江青田
青田是著名的石雕之鄉,浙江重點僑鄉,名人故裏,文化之都。青田生態環境優越,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秀麗。我們熱烈歡迎您來參觀和欣賞青田石雕文化。
山東嘉祥
嘉祥石雕技藝精湛,造型奇特,是歷代政府向宮廷進貢的精品。這些石雕以當地的青金石為主,輔以大理石、漢白玉等名石玉石,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規格各異,品種繁多。他們主要擅長雕刻龍亭龍柱、瓊樓玉亭、鳥獸、人物、花草和仿古器物,包括圓雕、線雕、浮雕、平雕等,既有古代的藝術神韻,又有國內外典雅活潑的現代藝術風格。1996年,嘉祥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石雕之鄉”。
河北曲陽
在河北省曲陽縣4公裏長的雕刻路上,數以百萬計的動物石雕,如石獅、鬃毛飄逸的石馬、表情舒適的長頸鹿,栩栩如生,仿佛進入了壹個“野生動物園”;漫步在雕塑展示廣場,近654.38+萬件石雕、玉雕、景觀石、石雕等雕刻產品琳瑯滿目,仿佛置身於“玉林石海”之中。曲陽縣雕塑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姚敏哲說,曲陽石雕在西漢時期已經初具規模。到了唐代,曲陽成為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和雕刻中心;曲陽石雕在元代達到頂峰。從雲岡石窟、樂山大佛、敦煌石窟、五臺山佛像、阿房宮、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到天安門廣場前的金水橋、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等建築,到處都留下了曲陽人的雕刻藝術。
臺灣省埔裏
臺灣省南投縣埔裏鎮位於臺灣省島中部。石雕、水質、醇酒、美女是埔裏鎮最有名的四大。臺灣省十大雅石之首的鐵大理石石雕就產於美麗的埔裏,埔裏德紹興酒更是因水質極佳而聞名於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小鎮物產豐富,人人富裕。被埔裏純凈寧靜的生活所吸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這裏紮根,營造出濃郁的當地人文氣質,各種手工藝品百花齊放,尤其是石雕,其中以鐵大理石石雕最為重要。
最好的鐵球是在4000米以上的海底形成的,密度、光澤度、含鐵量都是最好的。由於其形成條件的特殊性,這種優質的鐵彈石尤為珍貴,僅占臺灣省鐵彈石總產量的不到2%。鐵丸石雕,是精選鐵丸石雕而成,它的石頭可以說是植根於洪妙。
鐵丸大約形成於200萬年至2000多萬年前,非常罕見,價格昂貴。因其石核深灰,皮重如鐵,故名“鐵丸石”。鐵射石比普通石頭密度和質地更高,而且石頭超細潤澤,宛如古代美女Xi石的自然美,又被稱為“Xi石石”。
普利鐵大理石石雕秉承禪、靜、雅、靈的藝術特色。在保持自然之美的同時,普利鐵大理石石雕為家庭裝飾、個人收藏和饋贈提供了傑出的石雕。石雕產品* * *,有“壹角禪”和“真情石意”兩大系列。產品兼具觀賞性和送禮性,以其清新的主題和風格,為中國傳統工藝禮品行業註入了壹縷清新的氣息。
大石窩石雕
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石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品種繁多。石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燕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漢白玉光潔易雕,是建築石材中的國寶。北京故宮等宮廷建築和圓明園、頤和園等皇家園林所用的石材,多采自大石窩。改革開放後,大石窩鎮的漢白玉雕刻和石材加工有了很大的發展。石雕技術在現代建築中應用廣泛,不僅出口到全國各地,還出口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因為石雕文化的滋養,大石窩獲得了“石雕藝術之鄉”、“書畫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其中石窩著名石雕世家劉氏家族的石雕備受好評。2004年8月,國家發改委將此地列為全國石雕產業特色小鎮。
惠安石雕
明代惠安很多人考進士,墓園裏有很多牌坊和很多石雕制品。崇武古城建於明朝初年。文物包括張越墓中的將軍、馬、虎、羊,崇武城隍廟中的石獅等。,這些都象征著當時石雕技術的高度。但當時明朝崇武古城被毀,清代重建石城。
清代是惠安石雕大發展的時期,藝術風格趨於精細,註重線條結構美和形式神韻,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方風格。這壹時期是惠安石雕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時期,也是石雕工作者開始走出惠安,向外發展的時期。除省內各地外,還通過華僑、商人發展到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自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來,臺灣島見證了建築的繁榮。吸引了很多惠安工匠到臺灣省參與石雕加工制作,也有很多人在臺灣定居。張赟部下帶來的石雕技藝成為閩臺關系的重要媒介。解放後,惠安石雕技術獲得了新的發展。60年代的集美奧園建設,80年代的北京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南昌八壹起義紀念館、南京雨花臺紀念館、湄洲島媽祖像、廈門鄭成功像,都傾註了惠安石雕藝人大量心血。
自1979年經濟開放以來,特別是首屆雕塑藝術節之後,惠安石雕註入了明顯的現代藝術元素,與雕塑藝術融為壹體,註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新標準、新思想、新視角。惠安石雕藝術已成為該縣經濟的增長點。就2003年而言,全縣雕塑直接間接價值6543.8+00億元,出口額60億元,最終被文化部授予“中國雕塑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