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寬容原則
即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又要寬以待人。
懂得包容,就是豁達,坦蕩,不計較,不追求。它體現為壹種胸懷,壹種寬容意識和自控能力。
2.尊重他人的原則
也就是說,在社會交往中,人要始終尊重他人,絕不不尊重他人,絕不傷害他人人格尊嚴,絕不侮辱他人人格。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別人,包括尊重自己,維護個人甚至組織的形象。不要損人利己,這也是人性的問題。
3.自律的原則
這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和運用禮儀,最重要的是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對照、自我反思、自我審視。
自律就是自律,按照禮儀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4.合規原則
在社會交往中,每個參與者都必須自覺自願地遵守禮儀,用禮儀來規範自己在交際活動中的言行。
遵從原則是對行為主體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格品質的基本體現。只有遵守禮儀規範,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才能保證交際活動達到預期目標。
5.適度的原則
在應用禮儀時,要註意分寸,要嚴肅得體。
中庸就是把握分寸。禮儀是程序性的規定,程序本身就是壹個“度”。禮儀,無論是表示尊重還是熱情,都有壹個“度”的問題。沒有“度”,禮貌就可能進入誤區。
6.真誠的原則
在使用禮儀時,壹定要誠實,言行壹致,表裏如壹。
真誠就是在交往中誠實守信,不虛偽不做作。傳播活動作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的過程,沒有真誠就無法達到目的,更談不上保證傳播效果。
7.遵循習俗的原則
由於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壹定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壹致,不要狂妄自大,自以為是。
從眾是指交際各方都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理解和尊重對方的禁忌,如果不註意禁忌,就會造成交際的障礙和麻煩。
8.平等的原則
平等是禮儀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壹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
禮儀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平等相待關系的體現。其核心問題是尊重和滿足對方對尊重的需求。在交際活動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則,又要善於理解對方在特定條件下的行為,不能對對方的行為過於挑剔。
(二)禮儀的作用
總的來說,禮儀的作用是表達人與人之間不同地位的關系,調節和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壹種手段。禮儀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的作用
尊重的作用是對對方表示尊重和敬意,同時對方也回禮。禮貌,禮貌的交流行為,包含著相互尊重。
2.約束的作用
禮儀作為壹種行為規範,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有很強的約束作用。禮儀壹旦制定和實施,久而久之就成為壹種社會習俗和社會行為準則。任何人生活在壹定的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都自覺不自覺地受到禮儀的約束。自覺接受禮儀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標誌。不接受禮儀的人,會受到道德和輿論的約束,甚至用法律手段強制。
3.教育的作用
禮儀具有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是對禮儀的尊重和約束。禮儀作為壹種道德習俗,對整個社會的每個人都有陶冶作用。另壹方面,禮儀的形成、完善和固化,會成為壹定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傳統”的力量,從老壹輩傳到新壹代,壹代接壹代,代代相傳。在社會進步中,禮儀的教化功能意義重大。
4.監管的作用
禮儀具有調節人際關系的功能。壹方面,禮儀作為壹種規範、壹種程序、壹種文化傳統,在時間上起著規範、約束、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模式的作用;另壹方面,壹些禮儀形式和活動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的關系模式。可見,禮儀對於處理人際關系,發展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