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是什麽時候?

端午節是什麽時候?

1.端午節的時間是:農歷五月初五。

從字面上看,端午節也有“端午”、“崇武”、“崇武”等名稱。“段”在古漢語中有始有終的意思,叫“段五”就跟叫“初五”壹樣。《風土人情》說:“仲夏端午。結束,開始。”壹個月有三個五天,前五天是“端午”。古人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稱為首尾相連。元代陳《歲時廣記》雲:“城塵人以五月初壹為首尾,初二為首尾,偶數五為首尾。”

按照天幹地支的時間順序,農歷正月從銀月開始,按照辰巳子醜寅卯的時間順序,五月為“午月”,午時為“晴天”,所以端午節又叫“端陽”。下午,古人和“五”是共同的,所以端午節和端午是同義詞。由於月數和日數相同,人們也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有20多種,如端午、端陽、重陽節、端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嫦娥節、普傑節、龍舟節、玉蘭節、屈原節、午時節、女兒節、迪拉節、詩人節、龍舟節、午時節、元宵節。

二、端午節常見習俗:

1,吃粽子

據專家考證,粽子只是壹種常見的民間食品,最初並不是在端午節才固定下來的。都說端午節吃粽子是對屈原的祭祀,是後人依戀形成的,只是反映了民眾的意願。

其實吃粽子(清明節前壹天)的起源比端午節吃粽子還要早,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的。直到現在,許多地方仍然有清明節前壹天吃粽子的民俗。

2.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最初是古代越人祭祀水神或龍神的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流傳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開始的。可見,賽龍舟不僅是壹種體育運動和娛樂,更體現了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3、佩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綢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繩,做成各種形狀的細繩,各種形狀,小巧可愛。在中國南方的壹些城市,年輕的男女也用香包來表達他們深深的愛意。

4.掛艾草

民間有句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戶戶都要掃庭院,把菖蒲和艾條放在門眉裏,掛在堂屋裏。菖蒲、艾葉、劉樺、大蒜、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環和裝飾品,美麗芬芳,婦女們競相佩戴以驅邪。

5、吊鐘雕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的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戶戶都掛著鈴鐺和雕像來辟邪。唐開元皇帝在歷山講武後回宮,瘧疾肆虐。他夢見壹大壹小兩個鬼穿著紅襠褲,偷著楊貴妃的香囊和明朝的玉帝,在廟裏跑來跑去。大鬼穿著藍色的長袍,戴著藍色的帽子,抓住了那個小孩,挖出他的眼睛,壹口吞下。當被明朝皇帝問到時,大鬼說:我姓鐘馗,也就是說,我是最厲害的武術家。我願意為陛下驅除邪靈。明朝皇帝壹覺醒來,瘧疾就好了。於是我讓畫師吳道子根據我在夢裏看到的畫了壹幅鐘馗捉鬼的畫像,並命令所有的人在端午節的時候貼出來驅邪。

6、螺栓五色絲線

在中國古代,五色被尊崇,被視為吉祥的顏色。因此,端午節的早晨。成年人起床後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線。綁線時,禁止小孩說話。五色線不能隨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壹場大雨或第壹次洗澡時扔到河裏。據說小孩穿五色線可以避免蛇和蠍子的傷害;扔到河裏就是讓河水沖走瘟疫和疾病,讓孩子平安健康。

7.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壹種藥材,據說能殺死各種毒物。因此,在端午節期間,古代人會將雄黃浸泡在酒中,並在兒童的耳朵、鼻子、前額、手腕和腳踝上塗抹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讓蚊子、蛇、蠍子、蜈蚣、壁虎、蜘蛛遠離身體。

  • 上一篇:瑜伽毛巾的哪壹面朝上?
  • 下一篇:背包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