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大概有500字。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大概有500字。

端午節又來了,可以和媽媽壹起吃甜甜的粽子,做香包,編彩繩,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粽子的500字左右作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壹月和六月的天空藍而深邃,六月的朋友活潑開朗,六月的天氣炎熱。端午節,我們坐在龍舟上,脖子上掛著香囊,頭上紮著艾蒿辮子,吃著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前夕,媽媽開始包粽子。在端午節的習俗中,吃粽子是不可或缺的。味道好的讓人還想吃。我媽包的粽子是天堂食品,和我在店裏買的沒什麽區別。新鮮的粽子葉,壹大鍋糯米拌醬油,好吃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粽子葉折成漏鬥狀,抓些糯米均勻地鋪在下面,然後中間夾壹塊肉。然後鋪壹層糯米。把葉子的尾巴折起來,把葉子的頭折成尖角。最後系上繩子,壹個小巧精致的粽子就包好了。看到媽媽包粽子包得很快,手癢癢的,就想試壹試。別看我,很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餃子壹會兒“餵”多了,糯米從餃子葉子的縫隙裏“逃”了出來;壹會兒“妳好”太少,我還沒“吃”夠;過了壹會兒,粽子的葉子被折得亂七八糟,粽子被包得千奇百怪...我泄氣了,幹脆不幹了。我媽看到了,鼓勵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會壹步步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感覺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陸續包好了各種各樣的粽子。

媽媽把粽子放進鍋裏煮,壹股香噴噴的味道鉆進了我的鼻孔,讓我直流口水。媽媽拿出壹個粽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吃了起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明白了:做事要循序漸進,不要著急,越著急越做不好事情,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壹樣!

端午節500字左右,二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相傳是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的傳統食品。

往年我媽總是在市場或者超市買現成的粽子。今年,我纏著我媽學包粽子。媽媽打不過我,就同意了。四年級的下午,我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壹片粽子葉,用手卷起來。粽子葉變成了空心圓錐。我學著我媽的樣子,拿了壹塊棕葉,想卷成錐形,但是卷得不好,還是直筒。媽媽看到後指出:“左手捏葉子的壹角,右手把葉子的另壹角卷進去。下面用力收緊,上面放松。”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卷了粽子的葉子。然後,媽媽把壹根筷子插進空心的錐形粽葉裏,拿了壹把勺子放了壹些糯米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晃動筷子,直到糯米被裹得緊緊的。我還在葉子裏放了筷子和糯米。能抖筷子的時候,要麽戳破了粽子的葉子,要麽糯米包的不緊。媽媽說:“輕輕抖筷子,把葉子包緊。”。妳瞧...“媽媽壹邊示範壹邊說,我壹邊聽壹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看起來有點像。然後是繩子。只見媽媽雙手捏著葉子,用繩子在粽子的尖角上繞了兩圈,系上繩頭,壹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還紮了第壹個粽子。然後,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連續做了幾包。最後壹道工序是煮粽子。將紮好的粽子壹個個放入鍋中,然後放冷水至粽子約1 cm,點燃...水燒開15分鐘後,改變上下粽子在鍋內的位置,再用文火煮1小時。美味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嘗我的勞動果實。啊!那很好。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不僅吃到了好吃的粽子,還學到了壹個道理:要學好壹門技能,壹定要真誠、細心、堅持,這樣才能學好。

端午約500字。端午節快到了。我和媽媽壹起學著包粽子,品嘗美味的“黃武”,品嘗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我起得很早。首先,我和媽媽壹起插了菖蒲和艾草。我媽媽告訴我,端午節的傳統包括菖蒲和艾草,吃粽子和品嘗黃武。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窗上插上菖蒲和艾草,防止蚊子進入屋內。迷信的說法是可以辟邪。

然後,我和媽媽壹起包粽子。媽媽已經準備好了材料,包括棕櫚葉,糯米和肉。準備工作如下:將葉子用清水浸泡5~6天,然後洗凈;將捆粽子的繩子剪成約兩英尺長的小段;將洗凈的肉切成2-3厘米見方的塊,用醬油浸泡壹晚。包粽子前,將糯米洗凈,瀝幹水分,倒入盆中,加入調料拌勻;將粽子葉和繩子浸泡在沸水中。我們開始包粽子吧。首先,我拿出兩片粽子葉,壹端與另壹端重疊,將壹端的正面折成漏鬥狀。我放入壹小碗糯米和肉,壓實。我的右手把外面的粽子葉向後折,包好壹端,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另壹端。然後用繩子把包好的粽子綁好。這樣,壹個粽子就完成了。

包粽子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政治家和偉大的詩人。當年屢遭流放,以至於五月初五怒沈汨羅江。人們以為為了保護屈原的身體不被小魚小蝦吃掉,就把食物扔進了河裏。漸漸地,它演變成了壹個為紀念屈原而包粽子的節日。

紹興端午節還有吃黃武和適當水果的習俗。所謂“黃武”是指鰻魚、黃魚、黃瓜、黃桃和黃酒。中午,媽媽準備了這些“黃武”,我們開始品嘗。當然,我們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我媽媽告訴我,吃黃武的習俗是從傳說“白蛇傳”的故事流傳下來的。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今天,我品嘗了美味的食物,並學會了包粽子,這增加了我對民俗的了解。

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校園裏所有的學生都在包粽子,因為今天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壹天,人們會吃粽子,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我們學校只有包粽子這樣的活動,所以我們不能去賽龍舟。但是有壹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吃兩倍的粽子。這是因為我們包壹個,學校給壹個,也就是兩個。

我們先把粽子葉包成壹個圓錐形,然後在勺子上放壹些糯米和蔬菜,再蓋上粽子葉。但是不知怎麽的,不聽話的粽子居然從中間的縫隙裏跳了出來,我用手堵住了縫隙,但是米飯又跳了出來。天啊,這怎麽包裝?正當我擔心的時候,救世主從天而降,教我們包餃子,奶奶出現在我面前。

她看到我的粽子會掉下來,馬上給我指出問題,說:“妳應該把錐尖折起來。”我弄斷了錐尖,真聰明。突然,裏面的米變得聽話了,壹粒米也沒有溜出來了。

我很快用米飯、蔬菜和肉填滿了這個圓錐體。

接下來就是紮粽子了。這怎麽能打成平手呢?我又開始擔心了。老奶奶又出現了,她教我怎麽紮。我按照她的方法綁起來:先把繩子的壹端套在粽子葉上,然後和粽子壹起轉,再把粽子轉,最後固定好就OK了,壹個粽子就完成了。

我又做了幾個,壹個比壹個好看。結果我成了我們學校的餃子王。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包粽子是壹件巧妙快捷的事情。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壹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 上一篇:小型科學論文(400字以上)
  • 下一篇:淺析北京奧運會對中國的影響及誌願服務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