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朱禪生平事跡

朱禪生平事跡

竹禪僧,俗名王。清道光(1824)出生於四川省涼山縣仁賢鄉(今重慶市梁平縣仁賢鎮)。關於這位禪師出家前的生活,至今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佛教高僧所在的梁平縣是佛教興盛的地方,雖然面積不是很廣。尤其是清初,博山海明禪師從寧波天童歸來,創立雙桂堂,極大地推動了西南地區佛教的發展。梁平成為清代西南地區重要的佛教之地。據《梁山縣誌》統計,光緒初年,全縣共有寺廟、廟宇近150座。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年輕的王受到佛教的影響,在梁平縣寺出家。

國保寺位於梁平縣縣城的北門,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其景色獨特,是“梁山八景”之壹“從雲端望北”的壹部分。《梁山縣誌》卷二記雲塔:“郡北壹百四十步,<玉笛>紀:在北城外。從左邊看石灣,從右邊看東山,風景很棒,不是在峽谷裏。乾隆三十三年,市令徐定衡捐錢重修,頂掛洪鐘四千八百斤。樓北建國保寺,四座鐵鑄巨佛為鎮門。”諸禪禪師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國保寺出家,最初度過了修性情、學佛的米沙時期。遺憾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數次轟炸梁平,國保廟在戰爭中消失了。

朱禪出家後,用壹個很搞笑的想法刻上了“太子出家”“剪發報國”的印章,伴隨了他壹生。後來他在京城和東南作畫的時候,人們看到這個印章,就以為朱禪是前明貴族,因為不願意被滿清統治而出家。最直白的印章給人無限的猜測!或許這是禪師諷刺世人的方式,也是他展現“舞蹈學院”壹貫風格的方式。

這位佛教僧侶的法名是,後來被稱為宮,而朱禪是他的名字。目前還沒有發現關於他剃度等細節的文字記載。20歲時在雙桂殿受戒。他繼承了第九代雙桂法脈壹超禪師,在雙桂堂擔任秘書執事。雙桂堂自創辦以來,弟子眾多,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禪法覆蓋巴基斯坦、重慶、雲南、貴州等西南近20個省份,因此雙桂堂被尊稱為“西南禪祖世家”。在佛教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歷史上有“雙桂堂傳法”之稱。佛教的博大精深和先人的接受,川渝文人經常來雙桂堂交流學習,也加深了雙桂堂的藝術氛圍。破山創始人的書法藝術享譽世界。已故著名學者、畫家、書法家啟功先生曾在詩中稱贊破山祖師的書法,“漢山清後五百年來,我見過幾次。”雙桂堂豐富的禪宗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影響了佛教高僧。受戒後在雙桂堂的漫長歲月裏,他親近壹位禪師,學習佛學,同時充分接受藝術氛圍。

諸禪僧人生活的時代,正是清朝統治瀕臨崩潰的時期,地處川東的梁平不再平靜。當佛教高僧朱禪出生時,川東剛剛經歷了清廷對安百裏教的鎮壓。鹹豐初年,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梁平地區起義也相繼興起。“鹹豐年間,城南半部被董、楊砍的人有二百余人。”1859年9月,雲南昭通、李永合、蘭、蘭等地起義後。迅速入川將軍隊分成三路,東路由周紹勇、曹、蔡長齡等指揮。,配合川東,準備與太平軍石達開部會師。《梁山縣誌》記載:“鹹豐十壹年(1861),滇賊逼近梁毅。”

動蕩的局勢打破了朱禪寧靜的學習環境,朱禪於鹹豐初年離開雙桂堂上學。他先去了四川新都的龍藏寺。在龍藏寺住了壹年多,回到了重慶。經長江水路到達武漢。在武漢參觀了歸元寺後,我去了北京。在北京,朱禪與王公大臣、商人、文人往來頻繁。《普陀羅家新錄》記載,當時京師“常熟翁郭襄與他,嘉定許典撰書,皆與他遊。”雖然在此期間,諸禪的僧人還是保持了僧人的風格,不攀達官貴人。“仁臣(1862)在京都,廟寫在老地方,沒用,蓋了延!”據說,朱禪和尚在北京時曾受邀為慈禧作畫。這個故事後來被編入梁平的傳統民間藝術《梁山花燈戲》,至今已傳唱百年。

早些年上學時,佛教高僧朱禪遊覽京城寺廟,在附近著名的古剎遊蕩,在山西和天津有短暫停留。這壹階段的求學經歷讓這位禪師深感自己在修行和藝術創作上存在諸多不足。川東政局相對穩定後,朱禪回到梁平,仍在國保寺住了幾年,出家為僧。期間,我在全心全意為住院醫師服務的同時,潛心書畫練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經過幾年的精修,他在佛學和藝術方面的修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並相互融合,奠定了他“與琴對話,與畫對話”的藝術風格。

同治八年(1869),禪師朱禪再次離開重慶。他沿長江到達上海,後遊遍名山大川,先後遷居天津五蓮寺、九華山成化寺、上海龍華寺、普陀山百花寺等杭州、寧波各大寺廟,其中普陀山、上海停留時間最長,近30年。

光緒二十五年(1899)春,雙桂堂派人到上海,歡迎佛教高僧朱禪回到梁平。第二年夏天,朱禪從上海出發。沿河穿過武漢,在歸元寺稍作休息後返回雙桂殿。

光緒二十六年(1900)初夏,佛教高僧朱禪在闊別多年後重返雙桂堂,並於當年冬月初壹日升任雙桂堂方丈。

回到梁平之前,朱禪住在上海福田寺。他預言到時候到了,對和尚說:“我的世界會滿滿的,我哪裏都不應該去。”當時寺裏的和尚都挺不安的,推測他會現生。看到他安全返回重慶後,我覺得沒事了。佛教高僧朱禪即位後不久,在隆冬時節死於雙桂殿張世,活了77歲。在幾十年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朱禪始終關註佛教的興衰,致力於道場和慈善事業的建設。他“天性慷慨,需畫數百張紙,以助建廟賑災。”他壹生的書畫收入全部用於修繕寺院和弘揚佛教。佛教高僧朱禪在上海龍華寺居住時,寺內有壹座著名的龍華塔。相傳建於三國吳赤武十年(247),曾有“舍利塔”、“報恩塔”(相傳是孫權報恩而建)。唐末,被兵滅。復興二年(977年),嶽重建,距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據上海地方誌記載:“光緒十八年(1892),塔底毀於火,龍華寺畫僧朱禪捐資修繕。”

清末佛教衰落,許多寺院成為佛經道場。為了重振寺院在佛教弟子心中的神聖地位,諸禪的僧人壹生都在迎送、供奉、交流佛教聖物上下了很大功夫。舍利子被視為佛教的瑰寶。佛教高僧朱禪早年在五臺山時,曾苦心要求將舍利子歸還雙桂堂。寺廟專門為此建造了壹座佛塔,於1864年完工。殿外柱上鐫刻著“七賢雙桂殿中超凡境界”;萬竹的群山中有壹片藍天,壹座塔。最後壹段:新佛塔落成是對聯慶典。下篇:同治三年春部選拔指導的臨江周學生拜題。廟裏寫的《佛塔的故事》就刻在石壁上。碑文講述了朱禪從五臺山請來三座佛塔的故事,並介紹了佛塔各顯神通的傳奇故事和僧人對此事的奇妙佛法,這也成為佛塔修建的重要原因之壹。

貝葉經壹直被認為是體現佛教法寶的聖物。朱禪壹生,* * *得到三部貝葉經:早年五臺山壹部,隨舍利子送回雙桂堂供奉。解放初期經專家鑒定為11和12世紀手稿。可惜這本書在1990被偷了。另外兩個片子,壹個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春,普陀山的福賽基供奉的,包含2個片子,用折子夾著。朱禪寫《葉蓓記》:“後世學者能見葉蓓真經,如見佛面,無愧出家求學,行十方有益身心。”另壹個藏在九華山九華城寺。壹捆包含65,438+00片葉子,每片葉子長52.5厘米,寬6.5厘米。葉子兩面刻有七行梵文,字跡清晰,墨色未褪。每片葉子兩端距離17 cm處有裝訂孔。在《甲北葉經》的冊頁上,有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竹禪的碑文,與普陀山朝拜同年。佛教高僧朱禪大半輩子都在各地求學。他走遍了川渝、湖北、山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遍訪古剎叢林、名山大川。也在這些地方留下了大量的書畫作品。

武漢位於長江幹線上。朱禪上學的時候,總會去武漢的歸元寺看看。現在歸元寺還保留著他的書法對聯、羅漢畫等作品。在他以方丈身份回到雙桂堂之前,最後壹次去歸元寺。應方丈辛吉大師之邀,為羅漢堂題寫對聯:“普天之下當侍奉大阿羅漢,遂引方廣往返歸元。竹禪死後,歸元寺住持退院,任心靜住持說“竹禪應是羅漢”,於是在寺內塑了壹尊竹禪風格的羅漢像,並題寫:“三十年畫蘭花,半條命畫竹子,白;缺乏自知之明,壹個琴音,沒有知己。"

諸禪的僧人也曾多次到訪五臺山,迎送舍利子和巴耶經,與五臺山結下了深厚的緣分。他留在普陀山百花寺作畫、拉琴,留下了傳奇故事和大量書畫作品。還有北京的法源寺、寧波的天通寺、阿育王寺、杭州的靈隱寺等。,都可以看到佛教高僧的墨跡。

雙桂堂是西南地區復興禪宗的祖庭,來自西南各大名剎的法制宗弟子經常前來祭祖。由此,朱禪與巴蜀各寺僧人建立了聯系,特別是與四川新都龍藏寺住持唐雪建立了聯系。朱禪第壹次離開雙桂堂上學的時候,去了龍藏寺。在龍藏寺住了壹年多,與唐雪及其弟子談詩談道,彈琴畫畫,與住持唐雪禪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龍藏寺由康熙六年(1667)破山和尚大郎重修,成為清末四川的文化重地。在兩次遠行離開梁平之前,朱禪首先去龍藏寺拜見了唐雪禪師。朱禪居住在龍藏寺時,唐雪弟子星查大師師從著名古琴大師張空山學琴,並與朱禪交流琴藝。唐雪還派弟子星壽跟隨朱禪學畫20多年。光緒五年(1879)初秋,唐雪進京求見大郎禪師,後又專程來滬拜見朱禪。不巧的是,朱禪去了蘇州。光緒十五年(1889)五月,遂寧凈心法師隨朱禪回川,贈龍藏寺,信中感人至深。他回答說:“隔了千裏,隔了二十年,我還能記起舊日的記憶,印象深刻。沈嘉和他的老師在同壹年度過了余生。此時他六十六歲,要大膽渴望做壹件重要的事,卻不敢奢望。如果妳累了,想念家鄉,還可以聚壹聚。如果能坐車回來,談談離別的感受,將是人生第壹樂事。不知妳們老師的用意何在?”光緒二十二年(1895),興壽跟隨朱禪離開上海前往四川,帶回了朱禪贈送的多幅書畫給龍藏寺。朱禪還送了壹首詩給唐雪:“相聚有因,談笑有因,我們都壹樣,都壹樣。我發了壹條關於我未來的消息,我經過了三個村莊。”唐雪答道:“好久沒去敏娥了。40歲之後,禪超越南北寺,畫古今人,明月照青松,高峰吻我,勤行清凈業,不隨老年。“把對聯和《和我壹起過漫長而鹹澀的生活,只有妳會漸漸感受到聲音》這本書結合起來。從上面可以看出,兩人的交情之深,就像過去的寒山壹樣。當年秋天,朱禪還贈送了《龍藏寺全景竹屏》、《東坡佛印單圖》、《八哥梅花旗》等畫作。目前新都地區的竹禪僧書畫有40余件。通過與龍藏寺的交往,朱禪為晚清四川的藝術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佛教高僧朱禪雖然常年在外求學,但壹直關註著祖庭雙桂殿的興衰。光緒十六年(1890),他帶著《破山祖師圖》原畫和他的畫回到雙桂堂,學生方炳南。在他的筆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復興祖居的殷切期望:“昔日五臺山化為遺跡,貝葉* *傳承。蓋薩裏佛寶,貝葉法寶,破祖宗墨跡的和尚寶。完成三寶,雙桂之地昌盛。"

光緒年間的政治動蕩和社會動蕩,使得雙桂堂和當時西南地區的寺廟壹樣,陷入重重困境。在寺院經濟危機期間,朱禪的佛教高僧多次贊助寺院,解決了寺院的實際困難。光緒二十四年(1898),銀輝·梁倩資助建寺。當他回到雙桂堂時,所有的四千兩銀子都捐給了寺廟。他回寺後,重修了雙桂堂入口,重修了觀堂、方丈等殿宇,並親自為正殿繪制壁畫。在佛教高僧的大力推動下,雙桂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朱禪的努力基礎上,後來的方丈弘道禪師對雙桂堂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使祠堂煥然壹新。

鑒於朱禪的佛學造詣和藝術才華,雙桂堂的僧人壹致推薦歡迎朱禪回寺擔任住持。光緒二十五年(1899),雙桂堂派出的僧人抵達上海,商議迎接朱禪回寺事宜。此時,這位76歲的佛教高僧,不顧年事已高,路途遙遠,欣然同意重拾祖居的榮光。

佛教高僧回寺後,非常重視雙桂殿的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回到寺裏,他開始整理破山祖師的原著。“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四日,同家方丈驗破山祖師手書墨跡”,帶回“十八羅漢圖入貝葉經永流傳。”佛教高僧朱禪回到雙桂堂後,在規範叢林制度、整頓道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也把養了多年的文物和佛像入庫。

光緒二十六年(1900),冬月初壹,朱禪與和尚升任雙桂堂住持。西南佛教界對此感到震驚。他升天那天,昭覺寺、文殊院、寶光寺、龍藏寺、大慈寺、草堂寺六大寺院聯合獻上了壹塊“圓滿菩提”的牌匾,至今還掛在客房裏,從中可以壹窺這位佛教高僧在西南地區的名聲。

然而,就在他回寺半年後,他又安安穩穩地表現出了沈默。朱禪死後,次年,寺廟在後山竹林中為他立塔樹碑。方炳南題詞簡要記錄了這位佛教高僧的生平和成就。作為記錄佛教僧侶生活的重要歷史依據,這座紀念碑壹直保存至今。

佛寺和佛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9年,時任方丈妙探帶領僧人對寶塔基座進行挖掘,並收回遺體火化,供“感恩堂”使用。2003年,雙桂堂現任住持沈真大師帶領4人,為寺內佛教高僧重修了六角石塔。塔高二十尺,通壹尺二尺,其靈骨移於塔中,供後人祭拜。並在塔上鐫刻了世人對朱禪的評價:“書畫大家”——“攜巨款遍天下;它和破山壹樣有名。”包山海明終其壹生,以淩厲飲鴆止渴的禪法吸引眾生,朱禪和公以其藝術教化世人,這是對佛教高僧朱禪壹生的評價,也是對其藝術貢獻最恰當的肯定。

  • 上一篇:科室醫德醫風工作總結
  • 下一篇:初學寫詩(三):新韻七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