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論儒家思想在東亞的影響

論儒家思想在東亞的影響

儒學與現代化的關系,儒學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定位,都是近代提出的問題。對此,當代新儒家在理論上作出了回應,東亞國家探索現代化的歷史在實踐中作出了回答。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在探索適合自己新的國際環境和國情的新道路過程中,創造了增長和發展的奇跡,“東亞模式”被作為東西方現代化比較的課題提出。這個問題不僅包括社會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還涉及更深層次的東西方關系和東西方關系。

東亞模式的提法起源於西方,西方人最初關註“東亞模式”時,首先註意到東亞的發展對西方的影響。例如,在1981中,由兩位美國經濟學家Hofheinz和Calder合著的《東亞戰線》在第壹章就以引人註目的方式提出了壹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來自東亞的挑戰。他們不僅看到東亞國家的快速現代化已經在商戰中威脅到了自己的國家,還把這壹事件上升到改變近代以來東西方力量對比的高度。書中說:“歐美霸權已成過去。他們在亞洲,尤其是東亞的短暫的近百年已經結束了,他們再也不能在這個世界上處於主導地位。.....這裏的意義就像地震對土地形狀的意義壹樣明確:地震改變了世界地圖……”當然,他們也註意到了東亞現代化所依賴的深厚文化背景:“我們的潛在對手來自壹個與我們如此不同的世界,他們的歷史根源如此深厚和古老,以至於忽視他們今天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實在是愚蠢的。”

還有壹些西方人從東西方文化互動的角度,從促進全人類發展進步的角度來看待亞洲的崛起。以《大趨勢》壹書在全世界引起轟動的美國作家約翰·奈斯比特曾在《亞洲大趨勢》中指出,“世界正朝著東方化的方向發展”,“亞洲正以其獨特的‘亞洲模式’運行,使經濟進入了全盛時期”。當代亞洲將重塑現代人類的靈魂,他們將作為喚醒人格意識、樹立堅定信念、崇尚拼搏奉獻的先行者出現。

對此,約翰·奈斯比特主張西方應從現代化的角度認識和正視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他的觀點啟示我們,東亞作為非西方現代化的典型,提供了與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直接相關的經驗,即文化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從價值觀和社會歷史發展的各個方面來看,東亞文化和西方文化確實存在巨大差異。壹個最生動的例子是,韓國教授金日坤曾在他的《儒家文化圈的倫理秩序與經濟》壹書中引用了壹部反映二戰主題的電影,名為《17號俘虜收容所》,講述了壹個被德軍俘虜的美國士兵如何在俘虜收容所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賺錢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作者表明“即使在囚犯收容所裏,西歐現代發達資本主義的三大經濟原則——私有、營利和自由——仍然被公認為壹種社會秩序”。這種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上的西歐資本主義秩序,與東方自古以來維護的集體主義社會秩序完全不同。

如今,我們也可以從國際上關於民主和人權的辯論中看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過去,在國際論壇上,西方的民主和人權概念總是占主導地位。隨著東亞經濟的崛起,亞洲國家地位和獨立意識的提高,他們對西方的人權觀念越來越不感興趣。亞洲國家5月在曼谷開會時給人權下的定義,1992比個人自由更強調社會經濟發展。韓國首爾松崗大學教授Sang-WroRhee博士說:“和諧是我們現代化的目標。”

東亞經濟起飛後,人們在探索東亞奇跡的奧秘時提出了“儒家資本主義”的概念,突出了東亞國家獨特的文化背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以及這種背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1982年,美國人弗蘭克·吉布尼出版的《日本經濟奇跡的奧秘》壹書中,第壹章21世紀的資本主義以儒家的資本主義命名。本文將儒家思想概括為“影響人心的哲學”、“對孔子的信仰與對社會的信仰密不可分”、“衡量事物的尺度是相互關系,而不是個體”。人們認為這種思維方式滲透在日本企業中,因此,有人提出“應該把我們稱之為儒家資本主義、公社資本主義或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的日本企業社會作為壹個整體來考察...它調整了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也調整了隨之而來的民主),使其適應各種壓力、需求以及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挑戰。”

“儒家資本主義”是歐美學者在儒家思想基礎上對東亞經濟發展的文化解讀。事實上,這也意味著西方不得不改變以前對東方文化和社會的偏見。迄今為止,“儒家倫理”或“儒家資本主義”被廣泛用於解釋東亞經濟發展的文化動因。是東亞奇跡表明,現代化不僅在西方有路,東方傳統文化和儒家價值觀在東亞現代化進程中也顯示出了非凡的潛力。

但是這種潛力有沒有,如何有普適性表現呢?換句話說,東亞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比西方社會要晚。這種時間和過程上的滯後是他們與西方價值觀不同的主要原因嗎?此外,早期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是原始的、漸進的,其動力來自內部,是壹個經濟和社會的內部自發過程;但東亞國家的現代化是後發性或誘致性的,是西方和現代國際環境沖擊下的社會劇變。它的發展動力根植於外部社會環境的逼迫和挑戰。基於此,壹些西方學者認為所有致力於工業化的國家都具有現代價值觀,如民主、自由、人權等觀念,而這些觀念的差異往往是由東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的,這些差異會隨著東亞現代化進程的進展而減弱或不存在。

面對這壹切,有必要重新審視東亞模式及其在東西方文化中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第壹,所有偉大的傳統都有相似的潛力,儒家思想作為東方文化的傳統,也有普適性適應社會發展的潛力;其次,儒家思想的潛在性是在歷史發展中按照適應—不適應—再適應的規律進行的,正是在這種歷時性的發展中,東方文化和東方儒家思想顯示出其生命力;第三,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不是絕對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時間性的價值取向。所以,即使否定“現代化就是西化”的觀點,也並不意味著現代化作為壹個時代,就包含了全人類所追求的理想和全人類所享有的文明。但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會維持很長時間。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會減弱,趨同性會增加,多元化的局面不會改變。有鑒於此,在“當代東方儒學”的研究中,我們註重文化的歷時性和儒學歷史發展中的潛在普遍性。誠然,在不同的國家,東亞模式有不同的表現。因此,我們試圖從多元主義和同性結合的角度來解釋東西方文化背景下東亞國家的文化選擇、文化開放和傳統之間的關系,認為這是東亞模式的壹個基本經驗。

  • 上一篇:上海所有大學列表
  • 下一篇:《紅樓夢》人物的人格特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