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上海雷雲制藥有限公司歷史

上海雷雲制藥有限公司歷史

雷允上藥店,百年品牌,創立於蘇州,發展於上海,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創立於蘇州;1860(清鹹豐十年)在上海新北門外設沈浩,1934在河南北路天後宮橋(今河南路橋)以北設北濠,1937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設北濠分署。由於規模大、資產雄厚、影響廣,藥店早年被中藥界公認為上海“四大中藥店”之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資產重組和工商的共同努力下,上海雷允上藥業重現今日,成為中國中藥行業的強者。

雷藥店原名“宋磊分堂”,創始人雷取名南山。雷祖籍江西豐城,後遷居蘇州定居。他的父親叫黑原。清朝康熙年間,住在內閣,人到中年就去世了。雷生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他年輕時學醫,擅長鋼琴和詩歌。清朝雍正初年,病重在北京。病愈後,他棄儒從醫,遊歷山東等地,采集中草藥,回到家鄉蘇州。此後,他行醫濟世,同時研究中藥丸劑的制作,著有《金匱要略》、《丹丸方論》、《經典病治法》等四部醫書。可惜原書已全部失傳,只剩下四個書名流傳後世。

據考證,蘇州府誌對雷父子的簡要記述如下:“雷生於吳縣,其父為嗣,生於宛平(載雷思遠,當年居河北宛平縣,以此為書),被征為貢生,官至閣官,軍機。揚儒對當時很重要,因為他擅長醫學,尤其擅長補丸散膏...據《武縣誌》卷七十五的同壹記述,雷也記得:“事業初興儒學,乾隆元年未能立功,隱於醫中...".

清雍正十二年(1734),雷在蘇州長門川竹巷天庫前開了壹家中藥店,打著“宋磊分堂”的招牌,銷售自產中藥,並以自己的字“尚雲”列為店中大夫。雷醫術高明,治療有效,自創的中成藥療效顯著,因此“雷醫生”的美譽傳遍蘇州,遠近聞名。後來,人們稱這家藥店為“雷”藥店。至於藥店的官方招牌“雷勇分堂”,後來逐漸被省略甚至遺忘,現在卻鮮為人知。

雷有五個孫子,分別叫“李大方、耿二方、齊三方、焦四方、宋”,這五個孫子代代相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雷去世,享年84歲,雷松芬堂由五個孫子共同經營,擁有五分之壹產權。經過200多年的繁衍,其中,七三坊長期為獨子,股權始終保持五分之壹,成為大股東。其他房子孫輩多,股份分散,各家子孫所持股份差異很大。

清鹹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北征,蘇州處於戰亂狀態,藥店無法正常營業,紛紛關門。雷氏家族將店裏存放的名貴藥材分給了所有的孫子們,紛紛離家謀生。這時,有三間房的雷子春和有五間房的雷壹起離開蘇州去了上海,在城外的新北門擺攤賣藥謀生。後來各家的孫輩也在上海開起了自己的藥攤,他們的攤位也選在新北門和老北門之間的壹段。久而久之,這個地區形成了壹個具有壹定特色的市場。在上海流浪的雷氏後人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於是他們的孫輩們同意在上海開壹家松粉堂分店,恢復祖業。因資金有限,在上海招募了平、童戶外股東,並於清鹹豐十年(1860)在上海法租界街靖江巷(今新北門永勝路)門口開了壹家藥店,名曰“雷勇分堂”藥店。幾年後,店鋪擴大到民國路(現人民路)營業。當時藥店規模小,儲物間簡陋,資金有限。總資金800兩,其中平原錄大股東200兩,童100兩,雷五房孫輩各100兩。我們經營的商品以祖傳丸、散、膏、丸為主,如步素丸、諸葛散、八寶紅領丹、杏消丸、梅花斑舌丸、紫金錠以及後來的六神丸,都是雷生產的知名藥品。經營宗旨仍保持蘇州老店特色,只賣自產中藥,品種多達三四百種,不經營飲片配方。

“宋磊分堂”申請號成立40年來,藥店業務逐年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藥店生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壹年,江蘇昆山發生流行性鼠疫,藥品需求劇增。雷松粉堂生產的成藥都是適銷對路的夏季藥品。為此銷量大增,營業額翻倍,今年利潤非常可觀。

當初因為資金不足,招了兩個戶外股東合夥。由於經營得當,業務擴張資產暴漲,能夠單獨經營已經足夠,於是決定排除外資,收歸雷氏家族獨家所有。經過討論,各家出巨資收購平、童戶外姓股東股權,最終恢復雷氏祖業獨資。此後,經過幾年的經營,大部分藥店經營的都是珍貴的精品材料,營業額遠高於普通藥店。比如六神丸每兩(100瓶)要120元,是黃金價格的兩倍。正因如此,利潤逐年增加,資產急劇膨脹。到民國時期,僅銀行存款就有60.2萬兩白銀。按照現在的市場價估算,民國25年五洲大藥房僅在福州路上就花了20多萬元建了壹棟10層的五洲大廈,而雷雲的銀行存款足夠建三棟五洲大廈,可見其財富之大。

30年代初,雷雲去藥店開了北壹和北壹分店。隨著藥店的進壹步發展,業務擴張,利潤成倍增長。為了擴大業務,我們用雄厚的資金開設分支機構發展。決議通過後,準備在天後宮(今河南北路30號)對面的河南路橋北端,創辦壹家因經營不善破產、被法院查封的原“鐵大橋慶余堂藥店”。經過改擴建,開設了壹家名為“雷松粉堂北”的分店。除經營自產中藥(當時約有400個品種)外,還經營中藥飲片、參茸配方,還開設了夜間配方業務,並將原新北門沈浩的郵購業務搬到了號稱“國藥全能店”的北昊。民國二十三年(1934),5438+00年6月正式開業,新北門原沈浩更名為南濠。開業當天,當時上海的壹位重要人物黃應邀參加了開業典禮。當天營業額6000多元,其中虎骨木瓜酒壹家獨大。當天賣出了幾千瓶,但記者為了討好新聞界,在新聞報道中吹捧為5萬元。1937年“八·壹三”抗戰爆發,“北方”所在的蘇州河北岸成為日軍的勢力範圍。當地大多數商店關門,居民逃離。為了考慮店內的財產安全,北壹暫停營業,在靜安寺路719號斜橋巷(現南京西路吳江路)臨時租用了壹間門市房,並將店內貴重商品搬到新址臨時存放,以避戰火。大部分員工也投靠了它。因為那裏居民集中,市場穩定,附近藥店少。新址經過簡單改造,同年6月11開業,暫名“北分店”。同年年底,橋北地區逐漸安定,北濠恢復營業。臨時的北支公司因為業務正常,前景看好,決定不註銷。重新裝修後,用高檔木材制作的櫃臺架重新裝修,做完門面後,其規模超過了北號,成為壹家頗具風格的中藥店,也就是現在的上海雷允上西號。此後,北支和西支統壹歸南浩管轄。1980南豪遷至河南中路91號。

新管理模式

中藥店是壹個古老的行業,大部分中藥店早就采用傳統古老的管理方式。雷的藥店就不同了。他吸收了社會上新企業的壹套科學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國古代的中藥行業,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形成並實施了。即使有些細節是科學合理的,比如每天開門營業的時候打鈴,所有在崗員工都會把自己的胸牌掛在“員工名單”上,下班或者休假的時候翻壹下胸牌看壹眼。店內所有員工無論白天黑夜都不允許離開店內。學徒專門從事生產和業務,所有與業務沒有直接關系的雜務都由雜工處理。要求家屬在本市所有員工住宿店每月回家過夜三次,日期由員工協商確定。不允許擅自改期。規定員工每年有兩個月的探親假,不享受的話可以給津貼,相當於工資的壹倍。回國時允許攜帶規定數量的家庭常用藥品,經檢查批準後放行。

藥店制定的店規極其嚴格,員工不得夜間外出遊蕩,不得賭博,違者開除店籍。如果因工作失誤導致店鋪受損,也將受到嚴厲處罰。如果員工疏忽購買劣質原料,他將被責令引咎辭職。為了提高員工文化,商店為員工舉辦了閱讀課,並邀請有能力的人當老師。大部分內容選自《中國古代文學觀》。工人樂隊也成立了。解放初期,雷工人樂隊很有名氣,經常參加節日和文藝演出。

店裏沒有重新包裝的貴重藥品半成品,全部存放在銀行金庫,經理負責其中壹把鑰匙。取書時,管理員必須親自到場,在離館前清點圖書。對於貴重原材料的采購,規定供應商在約定時間內同時帶樣品到店,並報出價格。由經理指定,負責采購商品的人會和檢驗員壹起嚴格檢驗,擇優錄取,就像現在的“招標采購”壹樣。這些管理方法在今天的企業中並不少見,但在幾十年前的古老中藥店中,雷的做法卻是獨壹無二的。這些新制度實施之初,也引起了店內部分員工的抱怨,但雷管理層認為必須堅決執行,並最終鞏固。

藥房制度雖然嚴格,但員工很少因為故意犯規而被辭退。原因是員工的經濟效益更好。在滬市“四大”企業中,雷員工的工資收入遠遠高於其他三家。員工,無論職位高低,每月工資7元。月薪最低7毛錢起,最高可達2元(基數)。年終分紅通常按基數的1000倍發放。以學徒工資七毛錢計算,年底可以拿到700元,幾乎是普通藥店高級職員的兩倍。所以員工都非常珍惜這個“金飯碗”,自覺遵守嚴格的店規,從來不敢輕易違反。這樣,雷雲身上的店規就進壹步鞏固了。

“六神丸”是雷的著名特色品種,但與其他品種不同的是,它並非出自雷之手,而是另有淵源。有人認為雷雲去藥店是靠“六神丸”發家致富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六神丸”問世,直到成為雷雲大藥房的專利產品,不過也有壹百多年的歷史了。雷氏家族在滬開業申請時,齊三芳的後人雷子凡在小東門方浜路開了壹家名為“雷同軍堂”的小藥店,只雇了兩名員工經營少量自產中藥。這時,雷子凡有壹個六神丸的秘方,是他父親雷子春得到並傳給他的。在蘇州同和坊的老家,由妻子和女兒手工制作,帶到上海出售。命名為“雷子凡牌六神丸”。熱子凡手寫的小紙片廣告貼在墻上和電線桿上,吸引了包括日本人在內的許多顧客,從而打開了市場,提供了少量出口。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申請雷勇分堂名稱的生意日益擴大的時候,各家的孫子們都認為“六神丸”應該由祖業雷勇分堂經營,這樣壹室不能獨享利益。雷子凡聲稱“六神丸”是外來藥方,不是雷家傳下來的,各房無權幹涉。認識到這壹事實,每家的孫輩出資1萬元壹次性買斷六神丸的生產經營權。還規定今後任何壹家誦經堂每賣出壹粒“六神丸”,即目前200瓶共100粒,提取“規銀”,即980%的銀作為三房專利費,各房無權分享。這個專利費就是俗稱的“六提”,也就是“六神丸提成”,而且是基於兩個至親的監督。專利權買斷後,“雷子凡牌六神丸”商標立即註銷,原供貨渠道全部暫停,“雷通君堂”停業,永分堂申請號吸收兩名員工。從此,“六神丸”成為雷永芬堂的專利產品。經過技術改造,產量增加,市場擴大,成為雷允上藥店暢銷國內外的名特產品。1929年,“六神丸”首次提價,“六提”標準也相應提高,由每料3兩白銀提高到4兩白銀。1931,六神丸再次漲價,“六免”標準再次修改。為方便計算,不再以銀計算,改為總量的2%,即每50瓶六神丸以壹瓶的價格售出,以後以此類推。

在長達50年的時間裏,曾多次發生“六提”之爭,雷氏各室認為壹室不可能無限期享有這壹專利,並為此打官司。但是每次訴訟都沒有結果,因為當初的協議沒有規定年限,可以視為無限期永遠享受。而且協議明文規定專利由野三房的“長子”代代相傳,連兄弟都無權競爭。野三房的後代都是單槍匹馬,沒有兄弟爭專利。後來齊三方的單壹繼承人離婚時又引發了另壹場官司。女方提出要分“六提”,男方稱之為“制作人”的報酬,應該是制作人獨享,與妻子無關。經法院調查取證,核實六神丸加工過程中此人不在場,故“生產者”的說法不成立。最後決定男女四六分。這已經是1950號人民法院的判決。可見,清朝光緒年間簽訂的“六提”協議,解放後仍不折不扣地執行。

解放初期,雷藥店壹直保持不變,1956年私營化改革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公私合營期間,雷後人積極支持社會主義改造,率先實行公私合營,在當時的上海工商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57年,北京召開“全國婦女事業和家庭積極分子大會”,第十六任雷氏愛斯基摩人的大兒媳徐兆谷光榮出席大會,受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8年,雷大藥房等幾家著名中藥店成立為“上海聯合中藥廠”,大部分成品以該廠名義生產。其中“六神丸”被列為國家“二類商品”,由商務部按計劃向全國調撥出口。”公私合營的上海中藥制藥廠”歸國營上海藥材公司管轄。所需原料由市藥材公司從產地統壹采購,成品根據社會需要批量生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雷允上的三家藥店,原名南好、北好、西好,幾經更名,遷址。原有員工也由黃浦、虹口、靜安區下屬藥材公司、市政公司根據工作需要統壹調配到本行業。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各行業著名的百年老字號逐漸恢復了原有的名牌特色,幾經更名的宋磊分堂藥店也相繼恢復了原有的店名,統壹稱為“雷允上藥店”,壹直保持到現在。為了重振上海國藥的雄風,實現中藥產業的現代化目標,在上海市政府的關懷和指導下,集中優勢資源,攜手市區和工商,於2000年9月正式成立了“上海雷允上制藥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是壹家現代化大型中藥骨幹企業。擁有上海中藥廠第壹、第二、第三中藥廠,上海雷允上制藥廠,上海中藥研究所,申香人參有限公司,中藥銷售分公司等上海知名企業。擁有“石勒”、“神香”等知名品牌,生產享譽國內外的各類中成藥和營養保健品。

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的成立,將是上海打造現代中藥產業新高地的裏程碑,也是上海中藥產業加快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標誌。

  • 上一篇:淺談數控機床的發展趨勢
  • 下一篇:紀念革命烈士的橫幅標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