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路旅行路線:
魯迅祖居-申遠-紹興東湖-蘭亭
上周六,我去了紹興,這是越國在春秋時期的首都。吳越爭霸的時候,歷史上就記載了這個地方。
在去紹興的路上,導遊告訴我們,這次旅行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認識壹個人”、“了解壹段感情”、“賞壹個湖”、“讀壹篇文章”。我偷偷寫下來是為了了解壹個人,了解他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對他性格的影響。
要理解壹段感情,要問什麽是普通的愛情;欣賞壹段湖光山色,看看什麽樣的湖光山色能得到這麽多的贊美;看壹篇文章,了解1000多年前惠濟太守在這裏留下的寶貴財富。
在車上,旁邊坐著壹位阿姨。她和她姑姑在後面。我聽他們聊天的時候,感覺口音很熟悉,但是就是想不起來是哪裏了。然後突然意識到應該是湖南口音,就問了阿姨,確實是湖南的。
於是我和旁邊的阿姨簡單聊了聊,知道他們是從長沙過來玩的,去過好幾個地方,比如上海,蘇州。紹興是他們的最後壹站,然後他們就回長沙了。
新臺門
壹:魯迅祖籍
在車上休息片刻後,我們到達了目的地——紹興。第壹站是魯迅的祖籍。魯迅先生給人的印象是壹個以筆為刀的戰士。“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和“不再沈默爆發,就在沈默中死去”。他的作品充滿了對人性和國家民族命運的思考。
下車後,我擡頭看見街道右側有壹堵高墻。版畫風格畫的是魯迅先生抽煙眼神堅定的頭像和壹個江南深水鎮。
我們從新臺門進去參觀,這是周壹家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宅基地坐北朝南,走進竹門,穿過石板鋪成的院子,就是名為德壽堂的大廳。高高的牌匾下,掛著壹幅鶴圖,旁邊有壹對暗抱,上面寫著:“品節詳,德堅,事平。”這壹切都體現了周家以德為先的傳統。
德壽堂
然後我們走進了香火堂,裏面講述了魯迅家族的興衰,還有魯迅爺爺的畫像,可見他的高貴地位。然而,考場上的壹場舞弊案,讓周家陷入了中間。從此,少年魯迅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卻處處逃避,帶著壓力學習生活。
香火堂
在祖父因考場作弊入獄後,魯迅也經歷了這壹冷壹暖的人情和壹個冰冷的世界。壹天,周家的長輩們在德壽堂開會,討論重新分配房產的結果。作為家裏的長子,魯迅參加了會議。討論的結果是給了魯迅很少很差的房子。他可以拒絕簽字,但他無法拒絕自己的內心受到如此的刺激。他知道社會上的人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簡單,他知道人性的復雜、虛偽和恐怖。這段童年的經歷也讓魯迅變得和我們認識的他壹樣堅強和認真。
穿過壹條小巷,穿過廚房,跨過幾道門檻,打開壹扇古老的小站臺門,妳會發現眼前壹亮。這是王先生寫的《百草園》,給小時候的魯迅帶來了極大的歡樂。在路上,導遊壹直向我們強調,“百草園只是壹個廢棄的菜園,不要抱太大期望。”所以在看到百草園之前,我壹直以為是個小菜園。現在我知道了想象和現實的差距。約100平米,還有壹些蔬菜和油菜花。難怪魯迅童年有這麽多樂趣。他在這裏抓蟋蟀拔何首烏,現在石井柵欄還在,皂莢樹在,桑樹也在冒。
白草花園
石京蘭
桑樹
後來去了三潭印月,魯迅的見識在這裏得到了啟迪。我媽雖然沒學到多少知識,但很重視魯迅三兄弟的教育,送他們上學。在這裏,魯迅學到了知識。正是魯迅的“早”的故事,給在座的各位留下了最多的啟發。
當我從三潭印月出來的時候,時間差不多了,我就匆匆趕往對面的景點——神源!
二:沈園(曾經的絕色照片)
過了壹段路,我來到了“沈氏花園”。有陸遊的雕像和唐婉的畫像。它們在空間上是交錯的,這似乎表明它們只是彼此命中註定。
“沈氏花園”前
走了壹小段路,我們就到了神苑景區,景區門口就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神石園”。陸遊和唐婉的愛情故事也讓沈園成為愛情花園。壹進門就註意到這裏掛著壹些情侶的許願卡,上面承載著他們對愛情的美好期待和祝願。
陸遊和唐婉,兩家人年輕時通過壹個漂亮的鳳釵結了婚,就像李白的長征。
“當妳,我的愛人,騎著竹馬,小跑轉圈,拋著青梅。我們壹起住在錢塘的壹條巷子裏,我們都年輕快樂。但婚後,陸牧認為唐婉妨礙了陸遊的學業和前途,於是將他們分開,並讓陸遊娶了另壹個王興女子。在沈園可以看到很多梅花。相傳陸遊在唐婉死後,每年都來這種梅花。
沈園的建築布局以“孤鶴亭”為中心。翁和陸遊在82歲時寫了壹首《城南》詩,詩中“孤鶴”自喻,故此亭名為“孤鶴亭”。很多大詩人也愛鶴,寫了很多關於鶴的詩。白樂天寫過壹首詩,“人各有所好,世事無常。誰說妳會跳舞,不如自由。”是為了表達鶴的崇高。劉禹錫的詩“晴空鶴排雲,引詩青天”壹掃秋的憂愁,帶來無限生機。是鶴的孤獨,可以被愛,卻只能獨自被愛。
古和軒
然後來到了“簪鳳”碑。壹個是“孟山雖在,錦書難托”,壹個是“怕人問,假意歡喜。”也許只有他們才知道這種悲傷是什麽感覺。
我讀過崔先生寫的壹篇回憶散文《未名秋雨》,回憶了他在北大讀書時與壹個女孩的愛情故事。小品開頭就說:“以我的經歷,那個時間,那個地點,哪裏會有真愛?”然而之後,我靜下心來回憶,也許是愛?那就是愛情——追求的時候得不到,得到的時候已經失去。"
。女孩名叫崔小英,和丈夫壹樣,是北京大學52級文史專業學生。“漂亮清純,笑容滿面,看起來像長安的才女,初中生”是她給人的第壹印象。她端莊大方,所以很多學生都昵稱她為“崔鶯鶯”。她是團支書,經常找他,希望他入團。他說他會重新考慮。在那次聯歡會上,他朗誦了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對大海》,並借用了詩的最後壹句“我的心裏全是妳,我也把妳的閃光、妳的影子和海浪的喧鬧帶進了森林,帶進了寂靜的荒原”,表達了我對她的愛。他的心裏全是她,但她是團支書,壹個負責全體學生思想工作的幹部。那時候他經常去圖書館自習。在他的鼓勵下,很多人也來圖書館學習。她是其中之壹,但她有時忙於工作,讓他坐下。當時雖然感興趣,但在當時特殊的時代也是無奈的。校園裏禁止戀愛,他們害怕被發現。有壹次他知道她是他的聯盟聯系人,所以聯系的那麽頻繁,就找了個時間去了解壹下。這時,他知道了自己名字的由來,多麽好的名字“微笑”和“為春而笑”,可是誰能想到,他的來歷竟是如此的悲慘。她的小名是小英。她在邊區讀高中時,父親從敵人的監獄裏逃出來,給她起了這個名字,寓意日寇即將崩潰,要微笑著迎接光復和新生。王先生喜歡紅樓夢。每當吳組緗先生談論《紅樓夢》時,他總是早早地去找老師,搶占前排座位。當時社會對文藝有過批評,她好心提醒他不聽,堅持要研究《紅樓夢》。有壹天,她在食堂等他,想去未名湖畔散散步,說說話。她說她已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所以希望他能入團。他覺得還沒到時候,她喃喃的說“我已經等妳三年了”,他想等。然後就到了畢業。她想去邊疆當老師,而他想留在北京學習。
在研究生鑒定會上,她為他說了許多好話,使他能順利留在北京,而她卻要去邊疆。得知她要走的消息,他急不可耐地趕到火車站,只為送她壹程,但遲到的時候,只能看到她的臉,“壹雙明亮的大眼睛,淚光閃閃”,兩人就這樣分開了。壹年後,隨著政治風波,她為父親和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辯護,被打成“右派”。從那以後,她和所有的同學都沒有聯系。文革初期,她被學生打死。看到最後,感覺特別沈重。當時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再加上校園裏不允許談戀愛的規定,拆散了很多戀人,把很多羞於表達的愛情扼殺在萌芽狀態。我也在想,如果崔小英先生再勇敢壹點,堅持兩人畢業後都留在北京,命運會不會有所改變。
對於武俠小說,壹直認為梁羽生先生對男女愛情的描寫比金庸先生好。在《雲海玉弓》中,李勝男深愛著金世遺,而金世遺卻不愛她,以為自己愛的是顧誌華,盡管只是壹夜的“假夫妻”。在小說的結尾,李勝男不惜讓金世遺誤會,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和他舉行壹場體面的婚禮。最後,當李勝男去世時,金世遺意識到他真正愛的是李勝男而不是顧誌華,但這個美麗的女人不再孤單。梁老最後引用的那首詩
“壹個本該持續到永遠的瞬間,不知不覺就來了又走了”是對這份愛的最好詮釋。因為這本書對愛情的描寫非常感人,所以《雲海玉弓緣》和《俠影漫遊記》被很多人認為是王先生寫得最好的兩部小說。王先生的其他小說也有相似之處。記得我讀七劍下天山的時候,看到結尾的時候,有壹種類似於在雲海中看玉弓邊的感覺。那是什麽感覺?淩偉峰和劉玉芳,原本是壹對才女,男女有情,但世事變遷,最終卻不能在壹起,最終成為壹大遺憾。
在中國古老的愛情故事中,最受歡迎的是以悲劇結尾的,如《梁祝》、《白蛇傳》和《徐賢》。也許悲傷的結局能觸動所有人柔軟的心靈,所以才會代代相傳。
“壹個悲傷的地方不宜久留”,導遊的話把我從沈思中拉回了現實,壹個幽默而善意的提醒。是啊,這樣的愛情故事再感人,再精彩,誰願意這樣悲傷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呢?每個人都想和心愛的人共度壹生,享受天倫之樂。我覺得這樣壹個愛情故事之所以流傳這麽廣,不僅僅是為了打動大家,更是為了提醒大家,希望大家能夠珍惜身邊的親人。“人生突然如寄,抓緊眼前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早日找到對的人。
三:東湖
然後我們來到了東湖。湖位於紹興古城東約六公裏處,以崖、洞、石橋、湖巧妙地結合在壹起,成為著名的園林和浙江省三大名湖之壹。東湖雖小,卻因其奇巖怪洞而成為旅遊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奇觀”。
紹興的東湖是半人工半自然的。東湖所在地原是壹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駐紮此處飲馬,故稱若若山。漢代以後,若若山成為紹興的采石場。經過幾千年的鑿削和斧削,半座青山被削去,形成了高達50米的懸崖。工人壹般深入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40到50米。時間久了,就形成了壹個長200多米,寬80米左右的清水池。清末紹興著名的鄉村聖人陶俊有著獨到的眼光。他利用采石場築起圍墻,將水面稍稍加寬,就成了山水相融的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飾,東湖已成為壹個奇妙的景觀盆景。
去東湖的路上,會經過壹座遮月橋。橋下是紹興至寧波的浙東大運河。
這裏風景很美,86版西遊記有好幾個地方都是在這裏拍攝的。到了東湖邊上,導遊指著壹個地方。“妳看,這就是白過湖被拍到的地方。”我跟著它。雖然池子不大,但是可以
“山不高,有仙名;水不深,龍為靈”,也能成為壹道風景。
86版西遊記取景器。
我剛來紹興體驗吳鵬船,紹興船比較小,所以為了保證安全,壹條船只能坐三個人,所以我和阿姨們就分成了兩組。我穿上救生衣,坐在船上。我壹上船,船就有點搖晃,但很快就穩定下來了。憑借船夫高超的技術,小船平穩地出發了。我覺得這次最精彩驚險的就是穿“陶公洞”了。洞口狹窄,只能容納兩條船,但進去的時候,另壹條船剛好出來,兩條船難免會發生碰撞。不過不用擔心,船夫很熟練,即使入口狹窄,也能順利進出。這才發現坐船真的是壹個不錯的選擇,感覺像是壹個“隱藏的洞穴”,發現洞穴裏有另壹個世界。進入“陶公洞”,還可以找到郭沫若先生的題詞,“若若東湖,人工雕琢而成。千足立於壁上,路卻不通。大船入洞,坐井觀天。不叫湖小,天在其中。”
沿途風景
東仲景
剛阿姨拍的照片。
之後就往回走,在路上給阿姨拍了幾張照片。拍了之後有點好奇,因為阿姨說他們來紹興玩之前去過好幾個地方,所以很好奇之前是誰拍的阿姨的照片,就問了阿姨,她說是找路人拍的。然後她可能覺得我比較好,壹直在路上給他們拍照,就開玩笑說要給我介紹個人什麽的。
我覺得這個景點最大的收獲就是體驗吳鵬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巧奪天工”!
四:蘭亭
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也成為書法愛好者的必去之地。進入景區,看到壹塊石頭,上面寫著“最愛蘭亭”。走過壹片竹林後,我覺得自己到了壹個安靜祥和的地方。我不由得想起了魯《古意長安》中“長江孤孤單單,年年有書”的場景。我以為古代隱士都選擇這裏隱居,有山有水有竹。往前走,看到壹個水池。池中有幾只鵝,與王羲之愛鵝有關。李白初入惠濟時,寫了壹首名為《王右軍》的詩。詩中說:“右軍清真瀟灑。山裏有個羽客,我愛這個好鵝客。瑞蘇寫道經,用筆細膩,引人入勝。書去籠鵝,所以我不曾離開我的主人。”講的是王羲之用文字換鵝的故事。旁邊還有壹個石碑,上面寫著“鵝池”,這是王羲之和王獻之寫的,鵝是王羲之寫的,池塘是王獻之寫的。看描寫父子二人的“鵝瘦肥”二字的風格。然後去了禦碑亭——康熙寫《蘭亭集序》的碑。在《國家寶藏》中,王鍇扮演甘龍,他非常喜歡文物。其實康熙皇帝也是很喜歡題字的。亭子旁邊,相傳是王羲之教王獻之練字,名曰“臨池十八缸”,旁邊還有壹塊寫有“太”字的碑,也與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有關。“兒子練三缸水,只有壹點點像西河”,壹個碑、壹個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虛。
“鵝池”紀念碑
從禦碑亭向北,出了園林的北門,壹條淺淺的小河——蘭亭河,繞著朱蘭山流過。魚和鵝卵石在水底遊來遊去,清澈可數,溪灘很寬。
蘭亭江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裏還有蘭亭書法節。主要活動有金聲、、曲、書法展等。
後記:
我壹直認為跟團旅遊不好,會有很多限制。但是,當我親身經歷後,我有不同的看法。在時間緊,地方不熟的情況下,跟團旅遊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我和阿姨只接觸了幾個小時,但是隨著交流的深入,我感覺我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說相遇是緣分。是的,雖然以後很難見面,但我連對方的名字都不知道。他們叫我“小夥子”,我叫他們“阿姨”,感覺世界上的關系就是這麽奇妙。感謝我的阿姨們,我可以讓我的旅行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