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紹興民俗作文求!!!!!!!!

紹興民俗作文求!!!!!!!!

在紹興,壹進入農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買酒、春餅、包粽子、除塵、殺雞殺鵝、買魚買肉、準備過年的衣服鞋帽、給親朋好友買禮物等等。,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生怕籌不到足夠的錢,鬧出笑話。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把竈王爺送上天,獻上壹顆粘糖,把竈王爺的牙齒粘上,讓他沒法跟玉帝陳說人的過錯。送了竈神之後,除夕之前,家家總要選個吉日祈福,這是每個家庭年裏最隆重的節日。供奉的神祗是“南巡”,紹興人稱之為祈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朝的皇帝。南宋滅亡後,遺民們害怕元朝統治者的囂張,不敢公開祭祀宋朝的國王,只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進行。這種具有民族意識的祭文不僅後來廣為流傳,還增添了感謝神靈保佑、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據老人們說,天上的菩薩是不入不潔之宅的。所以在祈福之前,大殿、祭祀臺、祭祀器皿壹定要打掃幹凈,清洗幹凈。“五祭福報”煮熟後,放在木制的紅漆盤中。擺姿勢的方式也有壹定的規矩,比如雞鵝要跪下,向福神磕頭表示歡迎;壹條活鯉魚用紅繩通過背刺掛在“龍門”上,用紅紙粘上彩色的眼睛,寓意“鯉魚躍龍門”。如果儀式在深夜舉行,氣氛會更加莊重。男人要按輩分跪叩三下,女人和個別生肖忌的男人要忌。別說百體陵的寡婦祥林嫂,就連魯夫的妻妾都被剝奪了祈福的資格。

春節:

中國農歷新年的開始被稱為春節,也被稱為農歷(農歷年)。慶祝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象征著團結、繁榮,寄托著對未來的新希望。據記載,中國人民慶祝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始於虞舜。節日氣氛持續壹個月,正月初壹前有祭竈、祭祖等儀式;在節日期間,有給孩子壓歲錢和給親戚朋友拜年的儀式。節後半個月是元宵節。那時,燈籠遍布城市,遊客遍布大街小巷。元宵節過後春節就結束了。

年糕:

每年春節,都是新年糕上市的季節。許多家庭在春節期間有吃年糕的習俗,他們把“年年高”和“高年”視為長壽的吉祥含義。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年糕。其實年糕是手工做的。主要工具有木杵、臼、木蒸籠、印板。主要工序有打餅花、燒炒鍋、打錘柱、拔臼、搓餅、印年糕...最後把年糕疊成整齊的壹疊,整個年糕打好。期間滿屋飄香,歡聲笑語,場面熱鬧得讓人無法忘懷。

拉糖:

拉白糖是紹興流行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明朝。拉白糖要花相當大的力氣。壹般是拉糖師傅舀起壹桶白糖,倒進鍋裏。加熱攪拌後,糖就變成了糖汁。糖汁很快被拉成長長的軟糖,又粗又熱的糖塊像毛線壹樣在主人手裏上下飛舞,最後被切成小塊,細細咀嚼,甜甜的,香香的,軟軟的,熱乎乎的,讓人心裏暖暖的。

包粽子:

紹興有吃粽子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尤其是端午節和春節。傳說粽子最早是用竹葉包裹糯米扔進河裏的,是怕屈原被扔進河裏後河裏的魚蝦吃了他的屍體,為了讓屈原的屍體完整。後來,除了糯米,還在包裹的食物中加入了豬肉、花生、鹹蛋等餡料,演變成了現代的粽子。粽子壹般用竹葉包裹,做工精致,手法嫻熟。其樣式多種多樣,有斧形、三角形、圓柱形等。裹得越緊越好吃。

在壹家茶館見面,解決茶的爭端

舊時紹興民間有茶店“邊吃邊聊茶”的習俗。其實這是壹種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民間自發活動,調解民間糾紛。舊時紹興的茶店遍布城鄉集鎮的大街小巷。其中有幾家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的茶葉店,如紹興市布業廳的“藝墅”和朱寶橋的“壹樓”,大多數茶葉店都選擇在這裏吃飯、品茶。

在舊社會,老百姓最怕打官司。他們知道“門朝南開,沒錢進不來”的秘密。所以老百姓之間壹旦發生糾紛,寧願去茶店喝茶。

談茶的時候,雙方總是主動邀請壹幫鄰居、親戚朋友、圈內人到壹家茶店。在舊社會,茶店不僅是普通百姓喝茶、聽歌、說事的場所,也是人們討論是非、判斷是非、調解糾紛、講和的場所。鄰居、親戚、朋友之間發生買賣房屋、租賃、土地使用權、水利灌溉權益、山林開發采伐、婚姻、分居、財產分析等糾紛時,大多按傳統習俗在茶店解決。按照規矩,雙方邀請的茶客全部到齊後,茶博士(服務員)會給每位茶客泡壹碗蓋有蓋子的燉茶,給坐在馬頭桌上的調解主持人泡壹壺上好的龍井。那麽,首先雙方公開陳述事情經過和各自原因,提出處理意見。“飲茶人”要在雙方陳述的基礎上,在親眼目睹或聽到的事實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分析、判斷、評判,從而找出誰是誰非。我們既不能偏袒任何壹方,也不能掩蓋自己的弱點。

在舊時紹興茶店的壹般格局中,店門口靠近帳篷桌頭的地方總有壹對桌子,俗稱“馬頭桌”,顧名思義,就是“騎在馬上向前看”的意思。所以壹般喝茶的人從來不敢坐馬頭桌。有資格坐的必須是當地的名人,資歷高,有威望,公正,受人尊重,有壹定的威望和號召力。喝茶時,他總是扮演主人的角色,也就是當然的裁判。當“茶客”發表意見或提出如何處理的建議時,“裁判”在馬頭桌上全面闡述個人意見,當場作出決定,決定誰是誰非,而“茶客”則紛紛發表意見,支持裁決,並說出“某店壹王算!”差不多吧。理虧的壹方要把“茶客”的茶錢全部還清,包括坐在馬頭桌的主人,相當於在法庭上交訴訟費。事後按照“裁判”的決定執行,不得再生異議。壹般來說,這種民事調解往往能順利生效。當然,也難免會有野蠻人不服當場裁決,甚至破口大罵傷人,大打出手。但這種人無論如何也鬥不過輿論,最終第二次吃茶時不得不承認錯誤,承認失敗,從而解決爭端。這種“吃茶”是既定的地方規則,輿論往往優於官方的判斷,具有很強的威懾力。

紹興邊吃邊聊茶的習俗是什麽時候起源的,壹時半會兒也查不出來。但據當地野史記載,清末創辦的“第壹樓”曾有過爭茶的“案底”。壹般說跟紹興是高手有關。由於老師們回鄉後往往在當地頗有影響,又精通法律,所以明清乃至民間時期吃茶最為盛行,這與“紹興老師”的興衰歷史相吻合。有人認為明末以後,政府在民間失去了威信,但卻是民間調解的好機會。看來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還有祭祀、上墳、看戲、釀酒等風俗習慣。

  • 上一篇:男鞋有哪些品牌?
  • 下一篇:蒙古族頭飾是用什麽材料做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