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追趕利用了後發優勢。
第壹類是目前我們的人均GDP是7500美元,而德國是40000美元。如果他們能有這麽高的人均GDP,說明他們的技術和工業附加價格比我們高。他的技術水平和工業附加值水平比我們高,我們還在追趕階段。在這個階段,其實我們有很多投資機會。比如我們要產業升級,要技術創新,應該怎麽做?
既然國外已經有這些產業,而且他的產業比我們高,那就要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就是去國外並購,那些技術比我們先進的企業,不管是在德國,美國還是其他高收入國家。並購後只要妳把他的技術帶進來,妳的技術就能提高,妳的工業品附加值就能提高。
在這方面,我們的民營經濟已經做了很多。比如三壹重工在德國收購了壹些工程機械。
M&A出國的前提是什麽?壹些外國公司願意被收購。其實這樣的機會很多。因為我們面臨的是新常態,我們的經濟比較弱,但是發達國家的經濟比我們更弱。妳合並的前提是有公司願意賣給妳。如果沒有,就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目前發達國家的就業形式不是很好,失業率超過10%。如果妳在有這個技術和產業的國家設立研發中心,妳可以雇傭當地優秀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我最近跑了壹圈,發現很多公司已經這麽做了,比如我們知道的華為、中興,在發達國家設立了R&D中心。例子很多。
其實也有傳統行業。最近在南京看到壹家做玻璃機械的民營企業。同樣,國內生產價格低,國外價格高。他去德國壹個小鎮成立研發中心,聘請當地科研技術,壹下子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水平。這是壹家非常小的公司,卻非常成功。
而且,我們過去的招商很有用。中國7%的增長意味著什麽?代表每年對世界市場的貢獻率在25%到30%之間,因為現在全球經濟增長率是3%到4%。即使增長7%,我們占全球13%,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每年從發達國家進口那麽多產品,那些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其實可以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到國內生產。這樣的機會很多。
這是第壹種,追趕型。比如江蘇泰昌設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吸引德國中小企業來泰昌投資。2014年吸引了220家德國中小企業,投資額壹下子達到20億美元。這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我認為要做到這壹點,首先要有市場和企業作為主導,但政府也要發揮作用。想在國外買,要解決資金問題。如果妳說妳要在國外買,在國外設文化中心,妳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外交簽證,包括法律,會計,金融服務。妳出國招商也有這些問題,比如園區,支持他的工程技術人員,產權保護。
技術領先的產業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
第二,我們其實有很多行業和產品在技術上已經領先世界,或者說和發達國家的企業沒有太大的技術差距。這個主導行業,最明顯的就是家電行業。我剛從福建回來,那裏有壹家私企生產汽車擋風玻璃。它現在是世界第四大工廠。
這些企業既然走在世界前列,他們的技術和產品肯定是自己研發的,但他們的發展其實有兩部分:壹是研究壹些基礎知識,產品就是幾篇論文。第二是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這確實需要企業自己去做。但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基礎科學研究實際上主要是由政府支持的。
在我們國家也壹樣。例如,他們在制造玻璃方面做得很好。他們每年投入30億、40億在產品研發上,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妳問他什麽是基礎科學研究?他還和大學合作申請科技部的項目。和美國壹樣,他也在美國成立了研發中心,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項目。所以壹方面需要市場和企業,另壹方面也需要政府給他支持。
這些R&D中心可以設在國內或國外。地處國外有什麽優勢?因為他可以接近用戶。比如衛浴廚具,世界領先,但是不同國家使用方式不同。如果妳在中國做研發,妳會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來做。
為了進入當地市場,除了建立R&D中心,有時還有品牌意識。在品牌認知度上,中國與德系、日系還有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收購在這個行業壹直領先的國際行業品牌。
在江蘇,我看到壹個做嬰兒推車的品牌。他的產品和國外的產品沒什麽區別,但是他在國外賣的價格要低很多,所以他最近買了壹家德國著名的做嬰兒車的公司,包括他們的壹些設計師。他的利潤率壹下子高了很多,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壹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當然,這些機遇需要企業主動出擊,但也需要政府支持。例如,在基礎科學研究中,如果我們在國外設立R&D中心或購買品牌,也有人才、法律、隱私保護和財務的問題。
外向型企業: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第三類,退出型企業。這包括兩個部分,壹個是我們已經有品牌優勢,就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皮鞋,服裝,小家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鼓勵和支持品牌、R&D、設計等少數企業走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妳要扶持這些企業,企業首先要有這個能力,但是政府也要扶持。比如他的R&D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需求是不壹樣的,所以妳必須建立壹些職業培訓學校,由中學或大專來支持。這些企業進入微笑曲線的兩端。
部分加工部分可以用機器人代替,但我覺得空間不大。如果用機器人來代替,成本更高。所以我覺得這部分產業是基於二戰以來的情況,也就是說日本最早開始做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到了60年代產業轉移的時候,亞洲四小龍借此機會發展起來,那些產業都轉移到大陸去了。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日本產業轉移的階段。無論妳采取什麽措施,最終都會搬出去。搬出去有兩個問題。事實上,大多數臺資企業和港資企業已經轉移到越南。中國大陸的企業搬家比他們更吃虧,因為他們是第二次搬家,環境更適合,而我們是第壹次搬家。老板大多四五十歲,外語不好。
二是在哪裏轉?早期第壹批臺資、港資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但妳必須考慮到中國是壹個654.38+0.3億人口的大國。按壹定比例,水箱裏的水是滿的,流入的時候杯子是滿的。其實這幾年越南、柬埔寨、緬甸、孟加拉的工資都比我們低,但是增長速度壹定不會比我們慢,甚至比我們快。所以,已經搬遷到這些國家的企業,現在普遍認為,即使在那些國家最多再呆個三五年,也必須再次搬遷。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壹定要幫助被轉讓企業克服兩點。首先是再次轉學。二、搬到哪裏比較好?
我覺得非洲好壹點,年輕人多,但是要去這樣的地方,壹個人是不敢往外搬的。我覺得可以抱團出海,讓我們政府和當地政府打好交道,辦壹個工業園區,幫助我們轉移過來的企業創造第二個春天。可以幫助我們把GDP(國內生產總值)變成GNP(國民生產總值)。他們遷出後,附加值更高的零部件和機械也可以從中國買,所以這種情況有利於我們轉型升級。
第二種,我們過去的增速是10%,現在變成了7%左右,壹下子下降了30%,建設投資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從我們國內來看,是產能過剩,但絕對不是老技術,因為這些行業其實大部分都很先進,在同行業中並不落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內產能確實過剩,但國際上短缺,基礎設施充滿瓶頸。因此,它應該與我國的壹帶壹路戰略相結合。壹帶壹路是以互聯互通為基礎的。外國要投資基礎設施,壹方面可能會賣我們的產品;另壹方面,他們可能會轉移我們的生產基地。這樣可以解決我們國內過剩產能的調整問題,當然也要解決人才、資金、法律保障等等問題。
彎道超車行業:巨大的市場
第四類是彎道超車的行業。最近出現了壹些新的行業,以人力資本投資為特征,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周期特別短。幾個月或者半年就能開發出來,比如手機。雷軍做手機只用了壹年時間。另外,網絡和微信搶紅包都很火,但是這個產品是幾個人用兩個星期設計出來的。這種產品的研發主要基於人力資本,研發周期特別短。其實這方面我們還是有優勢的,因為我們有很大的市場。
另外,如果是手機硬件的供應商,我們國內生產設施齊全,所以只要在國內開發,很快就會成為有競爭力的產品。所以我們的壹些行業真的可以為大眾創業,創新。要利用這個彎道超車的可能性,當然壹方面要有企業的積極性,另壹方面政府也要有壹些條件,比如孵化基地或者資金支持。
戰略性產業:依靠中央政府的投入
最後壹類是戰略行業,特點是資金投入特別大,研發周期特別長,但是和國防有關,比如飛機,超級計算,還有壹些核心芯片。其實不符合比較優勢。如果完全按照市場原則,企業是不願意做的。這個行業的存在需要中央政府的投入。
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能做點什麽嗎?因為這些戰略產業要落地的地方,其實需要其他產業來支撐。那些配套產業有利於當地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