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是壹個趨勢。畢竟世界會朝著平衡的方向發展。在此之前,壹超多強的政治格局仍將長期存在。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下面也可以參考壹下。
1.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格局有什麽影響?
當代經濟全球化趨勢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也是人類文明的必然結果。全球化不僅使商品和資本在經濟領域快速流動,也使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增加了人們改善生活和增加財富的機會。經濟全球化的效應是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疑都將從中受益。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給了他們發展的空間,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可以為其經濟發展帶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並創造就業機會。
然而,今天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平衡的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處於不同的地位。雖然壹些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發達國家處於絕對優勢和主導地位。經濟全球化最根本的動力,離不開資本的擴張和利潤的最大化。壹些西方學者在解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時,總是以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早期確立為出發點。如果他們的假設成立,那麽經濟全球化也可以看作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世界範圍內的延伸,是資本主義向全球體系擴張的過程。事實上,今天的經濟全球化大多是融入以美國為首的少數發達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發達國家決定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性質、方向、進程和主要遊戲規則。這主要表現為:在全球貿易發展中,集中於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制成品貿易占據主導地位;在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發展迅速,但在服務貿易中,工業化國家占據主導地位;在國際資本流動中,發達國家仍然是主要的資本輸出國,發達國家之間的投資在跨國投資中占據主導地位。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壹面,給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壹定的機遇。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發展中國家最稀缺的資源可以自由流入,從而發揮這些國家最大的優勢——擁有廉價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的流動將改善有關國家的經濟資源結構,從而帶來經濟繁榮。此外,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從開放和參與全球市場中受益,其他國家的遊戲規則也會對其國內制度建設產生影響,促使其人民改變過去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然而,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相比,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被動的從屬地位。這種依賴地位是指發展中國家不得不依賴發達國家的國內和國際經濟政策來調節和刺激本國經濟發展的情況。這主要表現為:發展中國家仍然是農產品和初級產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技術、人才、外援以及外資的流向和性質都受到發達國家的影響。發展中國家以所謂的“比較優勢”加入了全球經濟的分工體系。這種比較優勢說到底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包括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和獲取外匯,只能處於國際分工體系的最底層。雖然長期生產低附加值產品可以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但由於產業發展空間狹窄,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發展中國家內部產業嚴重失衡,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日益加深。因此,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將對發展中國家提出嚴峻的挑戰。作為壹個整體的發展中國家,很難說它們實際上受益於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總的來說,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雙重的,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可以概括如下:
(1)資金流向的影響。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既要引進外資,又要避免國內資金外流,以保證經濟增長的資金供給。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資本流出的可能性增大,資本的過度流入也會造成對外資的過度依賴。壹旦由於某些因素出現外資大規模撤離,就會對接受國的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2)沖擊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使其國民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挑戰。隨著高附加值產品在世界貿易量中的比重迅速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產品出口將因初級產品市場價格下降而遭受損失。發達國家的高技術產品對發展中國家國內市場的沖擊和占領,使得發展中國家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更加困難。
(3)降低國內政策的有效性。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經濟規則和經貿體系下進行的。發展中國家在加入這壹進程的過程中,由於國力弱小,幹預經濟的能力有限,主權很容易受到沖擊和削弱。發生重大金融或經濟波動或危機的國家,在接受發達國家或國際組織的援助時,往往被迫接受苛刻的條件,甚至付出損害國家主權的代價。
世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趨勢已經並將繼續對南北經濟關系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處於主導地位,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因而是主要受益者;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由於它們的從屬地位,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對它們的影響很小。除了壹些所謂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之外,面臨著日益邊緣化的危險。更重要的是,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日益加大,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大大增加。世界經濟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壹次比較大的貨幣金融危機,而且大部分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連續發生了65,438+0,994的墨西哥金融危機、65,438+0,997的亞洲金融危機、65,438+0,998的巴西金融危機以及後來的阿根廷金融危機。這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經濟穩定。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雖然世界經濟全球化可能給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但必須看到,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機遇和好處並不是均等的,而是在各個方面擴大了兩極分化。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在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下,世界經濟全球化進壹步擴大了南北差距。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1999年發布的《人類發展年度報告》指出,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國家,他們擁有全球86%的國內生產總值和74%的全球電話號碼。占全球人口1/5的貧困人口只占上述各項的1%左右。從平均收入來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174個國家中,排名前15和排名後15的收入差距從60倍擴大到74倍,而在20世紀60年代,差距僅為30倍。80個不發達國家的收入甚至比十年前有所下降。此外,這200位富豪的資產超過了占世界總人口41%的人的總收入。在過去的四年裏,這200位富豪的財富增加了兩倍,超過65,438+0萬億美元。相反,日收入低於1美元的貧困人口仍在1.3億左右。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發展中國家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在21世紀的世界經濟新格局中占有壹席之地。同時,由於全球化,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不僅發達國家之間經濟互有,而且南北經濟的依存度也在不斷增加,形成了“地球村經濟”。因此,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貧困的加劇將反過來嚴重限制工業化國家的經濟發展。貧富懸殊、貿易戰、金融投機、國際犯罪,將使21世紀面臨全球沖突的危險。有鑒於此,發達國家不應只是口頭上承認發展中國家對世界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而應采取實際行動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傾聽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意見。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應研究和制定新的國際機制和相關規則,以減少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改革當前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減少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幫助它們發展教育和科技,加強打擊國際犯罪的國際合作,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並加強南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