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本文結合日本文化的特點,談談近期中日關系的走向及其對策。

本文結合日本文化的特點,談談近期中日關系的走向及其對策。

中國和日本是壹衣帶水的鄰邦,也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這不僅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需要。兩國政府和各界人士在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時,應從這壹基本立場出發,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的基礎上,致力於穩定、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

日本作為中國的近鄰,彼此有著充分的利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種趨勢將進壹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共贏是符合中日兩國根本利益的唯壹正確選擇。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日雙方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繼續實現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0年來,中日經貿關系持續快速發展,雙方已成為重要的合作夥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004年,中日貿易額達到6543.8+0678億美元,與中美貿易、中歐貿易呈三足鼎立之勢。同時,到2004年底,日本對華投資協議總額達到666億美元,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外資來源地。中日兩國在推動東亞區域合作、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等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也保持著協調與合作。民間友好交流作為中日關系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是中日關系特有的傳統優勢。兩國每年的人員往來從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到1萬人次增加到435萬人次。兩國之間的姐妹城市數量已經增加到226個。兩國間每周有多達500次航班。

但隨著近年來日本大國意識的膨脹,右翼政治勢力越來越活躍,日方在歷史、臺灣省等問題上大退,不僅壹次次刺激日本民眾的感情,也失信於日本民眾,造成當前中日關系的復雜局面,不利於日本和中國。

戰後,日本未能徹底清算軍國主義者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沒有對年輕壹代進行正確全面的歷史教育。所以日本壹直存在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社會土壤。右翼勢力不時跳出來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而日本政府卻在各種借口下采取包庇縱容的態度。隨著近年來日本社會思潮的右傾化,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消極傾向更加突出。最近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反復出現,其實質在於日本無法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無法用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壹代。日本政府的這種倒行逆施只能破壞其與亞洲鄰國的關系,包括中日關系,損害其在亞洲和世界其他國家人民心中的形象。

早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周恩來總理就明確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中日雙方都應采取向前看的態度,積極發展中日友好,致力於維護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

在中日兩千多年的交往史上,既有密切的現實聯系,也有歷史恩怨。兩國關系的曲折變化對各自國家命運的興衰產生了重要影響,也證明了“和則兩利,鬥則俱傷”的千古真理。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我覺得應該全面的看待DaiJapan!大和民族的日本軍國主義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現在極右勢力非常頑固,拒不承認戰爭罪行,這也讓我們非常憤怒。但是,不能只看到日本的這壹面。雖然我心裏看不起或者說反感這個死不悔改的民族,但是全面地看日本人,也不是沒有用。

日本人能從其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造成的災難中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自然有其民族價值。他們有自己的艱難、困苦、辛苦和善良,也有自己的屈辱和改革。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進步,盡管他們自以為高人壹等或自負,但他們從未放棄學習先進的科技和先進的文化。而且日本人更團結,註重集體榮譽。

這種話講多了可能會讓人覺得我有多佩服日本。其實我覺得每個民族都不應該自負,應該取其他民族的優點和優秀品質為我所用。我們壹樣,日本也壹樣。日本的科技值得學習,日本的現代管理經驗也值得借鑒。現在日本與我們的貿易額相當大。日本人多年前不是學習吸收了我們的文字和禮儀嗎?

我們也不能否認日本的科技在很多方面比中國強,也不能否認日本的經濟實力比我們強。承認這些並不丟人,因為我們相信有壹天我們會超越日本,讓日本人感到羞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恥。我們自然不能接受日本的壹些類似於侮辱的舉動,但我們知道,壹個能夠正視自身的包容性並在未來銳意進取的民族,將更有理由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上一篇:紅色建設的具體內容、目的和意義
  • 下一篇:網絡人物對傳統文學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