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給我壹些戲曲素材。

給我壹些戲曲素材。

說明壹下,下面是壹個非常粗略的分類。

1,昆曲

昆曲,又稱“昆曲”、“昆劇”,是壹種古老的戲曲。起源於江蘇昆山,明中葉以後開始流行。那時候昆曲多用來唱傳奇劇。南昆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的特點外,還在全國形成了許多分支,如北方的昆藝、項堃、川昆等。昆曲以其優美柔和的風格、細膩抒情的表演、載歌載舞、嚴謹的程式,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2.高空腔

高腔是中國傳統戲曲聲腔體系的總稱。因發源於江西益陽,故原名“益陽戲”或“弋戲”。其特點是表演簡單,歌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壹人唱而眾人和,只用金鼓打節,不用管弦樂伴奏。明中葉起,由江西傳至全國各地,並在各地形成了川劇、湘劇、贛劇等不同風格的高腔。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壹種戲曲聲腔體系的總稱。它起源於山西、陜西交界處的“陜梆子”,以高亢有力的唱腔和用木梆子擊掌為特征。然後向東向南發展,在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東梆子等。

4.京劇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黃兒兩個基本音調組成,它還唱壹些地方曲調(如劉孜戲和吹腔)和昆曲曲牌。1840左右在北京形成,盛行於三四十年代。它有時被稱為“國劇”。現在還是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劇。它是中國現代戲曲的代表,業務全面,表演成熟,氣勢恢宏。

5.萍聚

清末,評劇是在河北灤縣小曲《對面蓮花落》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最早流行於河北農村,後進入唐山,被稱為“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在東北流行,出現了壹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在京劇和河北梆子的影響下,評劇日趨成熟,出現了白、采蓮、艾連軍等流派。1950後,《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的抱怨》、《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影響較大,出現了新、、、等著名演員。評劇在河北和北京仍然很受歡迎。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流行於河北和北京的梆子劇種,起源於陜陜交界的鄯善梆子,經山西傳入河北,由河北方言和北京方言結合而成。它保持了梆梆腔的特點,唱腔洪亮暴力,善於表演悲壯的情節。河北梆子的名劇有蝴蝶杯、轅門剁子、杜十娘等。

7.晉劇

晉劇又稱“中路梆子”,由晉陜交界的鄯善梆子發展到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的特點而形成。現在流行於山西中部、內蒙古、河北。它保持了以拍子擊掌的特點,其音樂風格不僅高亢,而且溫柔細膩。表演通俗簡單。名劇有《金枝》、《小宴》、《賣畫劈開門》。

8.蒲劇

蒲劇,又稱“周浦梆子”,是由晉陜交界的鄯善梆子發展而來,是最初的鄯善梆子。現在流行於山西、陜西、河南的西南地區,音腔和陜西差不多,語言也是陜西話。名劇有掛畫、殺狗、殺驛站等。

9.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壹,是由山西西南部的周浦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山西東南部的上黨地區。除了梆子,它的聲腔還唱昆曲、皮黃戲和羅羅戲。劇目有《三俗宴》《東門會》。

10,雁戲

燕戲,又稱“北路梆子”,由“周浦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晉西北、張家口、河北、內蒙壹帶。據說對河北梆子的形成影響很大。劇有《血手印》、《金水橋》。

11,秦腔

秦腔又稱陜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劇種,形成於明代中期。他的表演粗獷樸實,唱腔洪亮激越,聲音如吼,善於表現悲劇情節。劇目有《蝴蝶杯》、《遊桂山》、《三滴血》等。

12,兩人桌

二人臺是流行於內蒙古、山西、河北張家口壹帶的戲曲,它是在內蒙古民歌和山西民間曲調的基礎上形成的,後又吸收了山西戲曲的表演元素而逐漸成熟。表演充滿生活氣息,歌詞膾炙人口。劇多為表現農村生活的小劇,如《走西口》、《五兄弟放羊》。

13,嵇戲

吉戲是吉林省流行的壹個劇種。50年代在東北“二人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曲調輕快,詞句通俗,表演簡單通俗,有《燕青》、《包公的補償》中的賣線等劇目。

14,龍江戲

流行於黑龍江省的龍江戲,是20世紀50年代在“二人轉”、拉戲、皮影戲和東北地方民歌的基礎上形成的。它的表演輕松幽默,歌詞膾炙人口。劇目有《雙鎖山》、《廢都寶玉》等。

15,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末傳入河南的陜西梆子,是結合河南方言和民間曲調發展起來的,現在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最初有四大流派,即豫東、豫西、湘府和沙河調。現在以豫東豫西為主。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女演員紛紛亮相。劇目有《指揮中的穆》、《紅娘》、《花大朝》、《花轉槍》和現代話劇《朝陽溝》。

16,粵調

越調是河南的壹種地方戲,流行於河南和湖北北部。又叫“四股弦”,因為是主要的伴奏樂器。音樂以板腔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員包括沈等。劇目有《姜維》、《李天寶的嫁衣》、《諸葛亮的喪》等。

17,河南曲阜

河南曲劇是河南省的壹種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省及鄂西北地區,由曲藝“河南曲子”發展而來。歌聲輕柔婉轉,擅長悲劇內容。劇目有童、陳三亮、華庭輝等。(

18,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是山東省的地方戲,流行於山東菏澤。因其古名“曹州”,故又稱“曹州梆子”。這個梆子體系是由鄯善梆子經河南傳入山東後形成的。主要劇目有《墻的故事》。

19,魯劇

魯劇是山東省的地方劇種,流行於魯中、江蘇、河南壹帶。20世紀初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發展而來,1950命名為“魯劇”。魯劇表演充滿生活氣息,通俗樸實,唱腔簡單,易學易唱。因此,廬劇在廣大農村有很大的影響。話劇有《王的之借》、《冼大嫂》和話劇《李二娘再嫁》。

20.淮劇

淮劇是江蘇省的地方劇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和安徽。它起源於江蘇民間戲劇,後吸收徽劇的藝術因素,逐漸發展成熟。他的表演粗糙簡單。劇目包括傳統戲劇《女審》、《三個女人搶板》和新編戲劇《金龍與蜉蝣》。

21,滬劇

滬劇是流行於上海的地方劇種,起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後來形成了上海《談春調》,受到蘇州《談春》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文明戲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定名為滬劇。劇多為現代題材,如哭笑婚、羅漢錢、蘆蕩火等。

22.鬧劇

滑稽戲是壹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和浙江的中國傳統戲劇。“獨角戲”起源於上海,後來發展成為曲調復雜、表演滑稽的鬧劇。主要劇目有三毛的《學生的意向》和《123快步》。

23.越劇

越劇是流行於浙江的地方戲。發源於浙江省嵊縣“杜班”,1916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名義演出。先是演員主導,後來變成了女演員主導。1938後,使用“越劇”名稱。1942期間,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演員對表演和演唱進行了改革,吸收了昆曲表演藝術的長處,形成了溫柔細膩的表演風格。有許多藝術流派,如袁(雪粉)派,殷()派,範(瑞娟)派,傅(泉鄉)派和徐(玉蘭)派。越劇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五個過生日的女人》、《西廂記》等。

24.吳劇

吳劇是流行於浙江金華的壹種地方戲,又稱“金華戲”。這是壹部多聲部歌劇。其聲腔由高腔、昆曲、灘純、徽調組成,各有曲目和表演特色。劇目有《和尚與和尚會》、《牡丹去上課》、《斷橋》等。

25.邵劇

邵劇是流行於浙江紹興和寧波壹帶的地方戲,形成於明末。以“357”“範二”為主聲腔,表演上擅長武術,風格粗獷樸實。劇目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龍虎鬥、懸無常等。

26.徽劇

徽劇是流行於安徽、江蘇等地區的劇種,形成於清代中期,是壹種多聲部的劇種。主要聲部有壩子、吹腔、黃兒,還會唱昆曲、高腔、西皮。1790年,徽班進京為乾隆祝壽,後來演變成京劇。劇多為歷史題材,如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水下七軍》。

27.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采茶調,清中葉以後形成了壹種民間戲曲叫“黃梅調”,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徽劇日臻成熟,發展成為安徽地方劇種。名劇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徐》等。

28.閩劇

閩劇,流行於福建的壹種戲曲。明代中期興起,清代基本成型,但規模較小。20世紀初,京劇的影響越來越大,聲腔基本完備,包括滑稽腔、洋腔、江湖、小調、班戈五種。劇目有《連音》、《天鵝宴》。

29.莆仙戲

莆仙戲是福建的壹個地方劇種,原名興化戲,在明代中期完全成熟,流行於莆田、仙遊壹帶。音樂是曲牌風格,表演相當古雅抒情。劇目有張協的《狀元》、《重逢後》、《春草奔月堂》等。

30.梨園戲

梨園戲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戲曲,可以說是戲曲的“活化石”。保存了許多宋元時期的南戲,如朱溫的鬼、荊、劉、拜、殺等。20世紀50年代以後,董生與施立和尹碣夫被編輯和演出。

31,高甲戲

流行於福建晉江、隴西壹帶的高甲戲,起源於清代中葉,後吸收梨園戲的表演因素和劇目,逐漸形成規模。20世紀20年代,受京劇影響,逐漸走向成熟。它以小醜為主業,表演就像木偶壹樣,很有特色。劇有《連續升三級》《金魁星》。

32.贛劇

贛劇是流行於贛東北地區的壹種戲曲,由明代益陽戲發展而來,由益陽戲、青陽戲、昆曲、亂彈戲等組成。劇目有《竇娥元》、《柴靜集》、《珍珠集》、《重生集》等。

33.采茶劇

采茶戲是江西流行的壹種戲曲,主要是由當地茶農采茶時所唱的民間歌舞結合而發展起來的。江西采茶戲分為東、南、西、北、中,在表演上各有特色。劇目有《孫城大九》等。

34.漢劇

漢劇泛指流行於湖北、河南、陜西等地的劇種。它起源於湖北,原名“楚調”或“漢調”。主調是西皮調,也唱黃兒調。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主要劇目有《宇宙前線》、《兩個李子》、《沈濤大學》等。此外,還有常德、湖南、廣東的漢劇,都是多腔戲,和湖北的有很大區別。

35.湘劇

湘劇是湖南省的壹種地方戲,流行於長沙和湘潭。它起源於明代的益陽戲,後來吸收了昆曲和皮黃戲,形成了包括高音、低牌、昆曲、亂彈在內的多腔戲。劇目以高亢、隨性為主,如琵琶、白兔、拜月等。

36.祁劇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壹帶。源於明代益陽戲,聲腔以高音為主,也唱昆曲、戲。劇目有《木蓮傳》、《仲晶傳》、《大師戲》、《觀音戲》等。

37.湖南花鼓戲

湖南古畫戲是湖南古畫和花燈戲的總稱,包括長沙古畫、嶽陽古畫、常德古畫、衡陽古畫、邵陽古畫等。他們有不同的舞臺語言,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古畫戲的表演樸實、歡快、活潑,以小生、肖丹、小醜為主要行當,善於利用戲迷的毛巾。劇目有《射鳥》、《劉海劈柴》等。

38.粵劇

粵劇流行於廣東、香港、東南亞等粵語地區。形成於清初,由外地傳入的高腔、昆曲、皮黃、梆子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成。音樂既是板腔體,也是音樂風格。劇有《搜索學院》《關漢卿》。

39.潮劇

潮劇流行於汕頭、福建南部和臺灣省。主要受益陽戲、昆曲和外地傳入的漢劇影響,形成於明中葉,劇目中保留了不少宋元作品,如《陳三五娘》、《掃窗》、《鹿林回》等。

40.桂劇

流行於桂東北和湘南的桂劇,形成於明末清初。其唱法以皮黃為主,也唱昆曲、高腔、吹腔。劇目有搶傘、撿玉鐲、櫃子邊等。

41,色調

彩調,原名“調”或“采茶”,流行於廣西。在當地民間歌舞的基礎上形成,已有近200年的歷史,1955年命名為“彩調”。其表演自由活潑,充滿生活氣息。最有名的戲是《劉三姐》。

42.壯劇

流行於廣西、雲南等壯族地區的壯劇,分為南路和北路兩派。前者起源於當地的“板凳戲”,其主要劇目是《龍文》和《肖尼》。後者起源於“雙簧戲”,其主要劇目是“寶葫蘆”。

43.川劇

川劇是四川省的壹種地方戲,流行於四川及其周邊地區。它由昆曲、高腔、胡琴戲、彈戲和登喜戲組成,各有各的劇目。川劇唱腔高亢激越,表演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郁。主要劇目包括傳統劇目《玉簪》、《柳蔭的故事》、《活捉王魁》,以及新編劇目《死水》、《變臉》、《黃金》。

44.貴州戲劇

黔劇是貴州省流行的地方劇種,由民間藝術“秦文”發展而來,以揚琴為伴奏樂器,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劇目有《珠娘郎妹》《奢香夫人》。

45.雲南戲劇

雲南戲是流行於雲南、四川、貴州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清末民初。由進口絲弦、襄陽、胡琴曲三種聲腔組成,以絲弦腔為主。戲劇包括牛臯的欺騙和闖入皇宮。

46.傣劇

流行於雲南省傣族聚居區的傣族戲,形成於清代中葉,起源於當地的民間歌舞,吸收了京劇和雲南戲的藝術營養而形成。以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表演簡單,載歌載舞。劇目有《E與洛桑·尼瑪》等。

47.藏戲

流行於西藏、青海等藏區的藏戲,用藏語演唱。形成於17世紀,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代表。演員表演時戴面具。演出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是開場,名為《遁》;第二部是戲劇,叫《熊》;第三部分是結尾的祝福,叫做“紮西”。最著名的戲是《文成公主》。

48.皮影戲

皮影戲又叫“皮影戲”、“輕皮影戲”、“地方皮影戲”。壹種戲劇,其中用燈光照亮由動物皮或紙板雕刻的人物輪廓來表演故事。戲曲和唱腔多與地方戲互動,地方戲由藝人操縱,用音樂演唱。中國電影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流行地區、唱腔和剪影材料的不同,形成了許多門類和劇種,其中以河北唐山的驢皮影戲和西北地區的牛皮皮影戲最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戲以精湛的雕刻技藝、靈巧的操縱技巧、抒情的唱腔音樂發展成為壹門綜合藝術。

/

中國戲曲

1 、

中國戲曲是壹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形式。它的特點是許多藝術形式被壹個標準聚集在壹起,各自的個性反映在同壹個性質上。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歌、音樂和舞蹈。詩是指它的文學,音樂是指它的音樂伴奏,舞蹈是指它的表演。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而這些藝術因素在中國傳統戲曲中都是為了壹個目的,那就是演戲故事;大家都遵循壹個原則,就是美。

2、

壹句話,中國傳統戲曲的特點是“歌舞講故事”(晚清學者王國維)。中國傳統戲曲和戲劇,都屬於戲劇,都要通過演員來扮演人物,用對話和動作來表達壹定長度的故事。不同的是,中國傳統戲曲是用音樂對話和舞蹈動作來表現現實生活,也就是歌舞的手段。又稱“唱、讀、做、玩”。

3、

中國的傳統戲曲是以“取其意,棄其形”的方式來表現生活,比如中國畫的寫意,用縱橫的筆觸把生活中壹切美好的東西都體現出來。所以戲曲舞臺上有紅臉關羽和白臉曹操;當妳長歌的時候,妳哭著長袖善舞;有了沒有花木的春色,就沒有無波的河流。

4、

作為壹門舞臺藝術,中國戲曲需要面對舞臺的狹小與生活的廣闊之間的矛盾。中國傳統戲曲不像戲劇那樣用“三統壹”的原則來擠壓生活,以方便表達。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創造靈活的時間和空間,借助演員的生動表演和觀眾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完成對廣闊世界的描繪。所以歌劇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制造夜晚的錯覺,可以在空曠的舞臺上騎馬行船。

  • 上一篇:簡述中國畫的筆墨特點。需要500字左右。
  • 下一篇:專業作文100字我最喜歡的工作100字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