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可能已經很久沒有和家人在壹起了。
認真度過壹個傳統節日。
但是作為中國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壹部分,
中國的傳統節日怎麽會平淡?
它需要聚在壹起,它需要聚會,
更需要儀式感。
在福建,慶祝端午節的形式多種多樣。
如果妳不知道,
讓小水告訴妳。
福建各地這些顛覆妳想象的端午節民俗。
看妳認識幾個。
福州:抽煙、喝茶、賽龍舟
賽龍舟:福州自古就有賽龍舟的傳統,這個傳統壹直延續至今。龍舟長3尺多,寬約5尺,頭尾呈龍形,兩側繪有彩色龍身。劃手、旗手、鑼鼓手、鞭炮手28-30人,共計34-38人。現在,雖然“采蓮”、掛香包等傳統習俗已不多見,但人員組成、培訓、參與仍是農村農民自發組織的。
熏黃煙:端午節當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點燃黃煙,噴在墻壁和墻角的棱角處。
煮粽子洗身體:福州人煮完粽子會用鍋裏剩下的水洗腳、洗臉、洗身體。據說夏天洗完不會有痱子和蟲咬。
喝“午茶”?端午節當天,人們到山上、田間等地采集許多野生草葉,或切成塊或段,與茶葉混合曬幹保存備用。因端午制作,故稱“午茶”,對咳嗽、胃痛、消化不良有療效,還能防暑降溫。
福州-端午節贈送公婆?福州端午節是個老習俗,所以媳婦給公婆送壽衣、鞋襪、粽子、扇子。
長樂——拋米梁?長樂等地的農民在田地裏留出幾棵水稻樹,扔在房屋的橫梁上,以為房屋不會被白蟻等害蟲侵蝕。
長樂——溺水鵝蛇?長樂等地中午還在殺鵝殺蛇,取其油用鹽浸之,以備蚊蟲叮咬腫痛之用。
福清——從零開始蒸?五月初二,福清家家戶戶都開始了家務勞動。“白手起家”是指白手起家已經膨脹起來,煮的也熟了。糯米飯以糯米為原料,經充分發育後磨成漿,用白棉布袋包裝並壓幹,用酵母發酵,制成圓餅,用糯米葉蒸熟。因為蒸熟後會膨脹起來,所以取名“成家”,寓意發財。
福清,平潭-炒面?福清和平潭都有端午節炸餅的習俗,用的是粗面粉,也就是小麥泡水,磨成漿,放在大鐵鍋裏炸。面包的吃法和春餅壹樣,有炒或煮的豆芽、韭菜、豬肉等。因為福清話裏的“勉”和“勉”諧音,有“長命百歲”的美好祝福在裏面。
閩侯——“分段”習俗?閩侯女婿會在端陽日給嶽家送禮,俗稱“剖節”。《閩侯縣誌》載:“端午亦有‘送節’之俗,即嫁女以豬蹄、面條為禮,孝敬父母。這種習俗主要流行於靖西、尚潔、竹嶼、白沙、宏偉、李陽、胡大、汀坪等山區和半山區城鎮。”
閩侯——送“紅節”“白節”?閩侯縣的胡大等壹些鄉鎮有端午節送“紅節”和“白節”的習俗。紅節是嫁出去的女兒送給父母的端午節禮物,包括粽子、面條、雞蛋、豬蹄、荷葉包子等。送禮時間壹定要在第三天、第四天。給節前失去大人(父母)的親人送粽子,收到粽子的人會帶著刀削面回來。按照當地習俗,去年端午節後、今年端午節前失去親人的家庭,端午節不能包粽子,否則不順利。送“白節”的時間必須在第二年初二之前。現在很多人送“紅節”“白節”都是現金代替。
閩侯——“乞夏衣”的習俗甘蔗端午節有“乞夏衣”的習俗。如果女孩從去年端午節到今年端午節結婚,第三天,公公婆婆會給女婿送衣服、褲子、竹席、枕頭、扇子、毛巾、粽子等禮物。壹些鄉鎮也在端午節給侄子、孫女送衣服,民間稱之為“送夏裝”。
廈門:水上賽跑抓鴨子燒生日
廈門的海峽兩岸龍舟賽是眾所周知的,而在水中比賽抓鴨子是流行於閩南的端午節的獨特習俗。賽龍舟的時候,桅桿上掛著壹個籠子,裏面藏著鴨子,有的裏面裝著小豬。桅桿水平放置,從岸邊壹直延伸到海面,桿上塗有油脂。那些自願去抓鴨子的人要沿著桅桿迅速到海面,到達桅桿的尾部去抓籠子。這時,鴨子飛進海裏,然後遊過去抓住它們。很多人滑到桅桿壹半的海裏,引起岸上觀眾的笑聲。據說這是民族英雄鄭成功訓練水兵的方法,這種習俗在泉州等地也很流行。
在水邊燒生日卡?在廈門同安縣,星期天的中午,全家人的生日被寫下來,送到水裏焚燒,這被稱為“披文”。並在門頭插上松枝和稗草,避邪求福。
漳州:取“恭王”,洗古井。
詔安——走“貢王”數百年來,漳州市詔安縣端午節走“貢王”的民俗,在中國絕無僅有。端午節時,當地村民從兩廟擡出“聖王”陳元光兩位將軍沈士奇和李的塑像,在北關壹帶遊行,廟燈引領,刀斧列成雙排,社團列隊,再唱“王鞏歌”,原名龍船鼓歌,熱鬧非凡。在漳州,人們把端午節視為僅次於春節的節日。民間有包粽子、做面條、備菜祭祖、敬神的習俗,也有當年不蒸粽子、給喪戶送粽子的習俗。
華安——“洗澡”的顧靖?在華安縣仙都鎮迪達土樓組二義樓,每年端午節“沐浴”古井是他們的習俗,已延續了200多年。端午節當天中午12後,清潔工先將古井地面部分拆除,清理了壹個井蓋和兩個輔助井蓋。然後排幹井水,壹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清除淤泥和雜物。清洗後,往井裏撒5斤鹽去除異味,然後封好井蓋。
泉州:“長談”,中午對聯,吃炒樁
每年的五月初五,泉州“悠悠”的民俗十分燦爛。“自言自語”又稱“采蓮”,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都說“嘮叨”是古越人的遺風,唱歌中的“嘮叨”是古越人辟邪消災的咒語。另外,也有人認為“索羅勒”是古越人對龍舟的稱呼,於是有了“索羅勒”這個音譯詞。以前泉州的“啰嗦”還挺紅火的,壹般都是在各個店鋪進行(以前泉州分四角三十六店,店下分地界)。從5月1日淩晨開始,我們先從這家店的人裏挑“頭連”、“二連”、“三聯”,然後沿街挨家挨戶壹路挑。
泉州——寫午聯“午聯”是用黃色雄黃酒或黃水書寫粘貼的。地點僅限大廳門口,張貼時間為中午。“午聯”常用的連詞有:“菖蒲驅邪迎慶,艾葉辟邪保平安”,“端陽艾葉如旗引百福,菖蒲午後如劍殺千妖”。
泉州——吃煎餃?泉州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炸樁”,是用面粉、米粉或紅薯粉等配料做成濃稠的糊狀,油炸而成。端午節前是泉州的雨季,壹直下雨。古有“天漏”之說。人們渴望陽光,模仿女媧煉石補天的做法,於是有了“炸樁補天”的民俗。
石獅-海上潑水節?石獅漢江的閩臺渡江習俗(海上潑水節)是壹項傳統而獨特的民俗活動,久負盛名。韓江位於石獅市北部的泉州灣南岸,曾是泉州的總入海口,與臺灣的鹿港相交。端午節時,擺渡船上的人們身著盛裝,隨河水在船上潑水,交融友誼,互祝好運,逐漸形成了全國乃至世界上獨壹無二的民俗。端午節,漢江古渡沸騰,四面八方的人們湧向海邊。我在泉州灣看到了壹百匹賽馬。人們用各種勺子和水桶盛著海水,互相追逐著倒水,男女沐浴,熱氣騰騰。人們把這種水視為“吉祥水”、“幸福水”,讓這種聖水浸透,以求吉祥、幸福、昌盛。
龍巖“四條腿的狗”祈求和平
“四條腿的狗”祈求和平?以前端午節,大人要給孩子當“四條腿的狗”。其實這種四條腿的狗和其他地方掛香囊的習俗是壹致的,只是掛的東西不壹樣。母親要給孩子做四條腿的狗,掛在脖子上,祈求平安富貴。所謂“四條腿的狗”,其實是布老虎。香囊:端午節時,孩子們會戴上香囊。傳說它們是用來避邪和驅除瘟疫的。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
漳平——蓋假粽子漳平縣等地用竹葉把糠蓋成假粽子,端午節時送到屋外,稱為“送蚊子”,五月初壹要包“好粽子”給孩子吃,以為孩子吃了“好粽子”就會聽話。
三明端午禮品精美。
三明有很多精美的禮品,三明建寧的客家端午習俗有很多新奇的地方。壹般來說,送節的時間從五月初二開始,多為晚輩給長輩送節,如剛訂婚的女婿給公公婆婆家送節,侄子給叔叔家送節。除了粽子,還有豬肉、雄黃酒、玩具、扇子、面條等等。還有精美禮品,如送風扇,意為送清涼空氣,清爽健康;送面,取面之白,意為幹凈,送面意為幹凈順滑。
沙縣——腌制菖蒲端午節沙縣有腌制菖蒲的習俗。端午節當天,菖蒲根洗凈切片腌制,以防家中有人夏天腸胃不好,胃疼。
寧化——不要在河裏喝,也不要在井裏喝?與其他地區中午喝水不同的是,寧化等地認為中午的水是有毒的,所以不能天天喝河裏或井裏的水。其龍舟劃水是初壹至初九,初九的龍舟劃水俗稱“瘟神船”。
寧德“送節”
寧德端午期間,娘家會在節前給女兒送上肚兜、毛巾、扇子、香囊等物,新娘會連續三年送給家中最小最年輕的,俗稱“送節”。女婿會給公公婆婆送“節日魚”,壹般是黃花魚。禮物越大越重,意思是“比金子還多”。端午節當天,街坊的孩子們會聚集在新婚家庭的周圍,新婚妻子會在手腕上系上五色繩,俗稱“憶節”。中午大人喝雄黃酒,點兒童量。
在周寧,女兒出嫁的第壹個端午節,女方父母會送兩斤豬肉,至少二十個粽子,還要準備綠掛毯、紅繩、驅邪丸等禮物。端午節這天早上,村裏的男女都去新媳婦家“休假”,年輕人去用壹條綠色的絳子,孩子們用紅繩把手腳纏起來,寓意著以後心靈手巧,爬得更高,“升得更高”。
霞浦-馬祖走水龍舟賽?端午節,霞浦松山村有壹項獨特的“媽祖走水龍舟賽”活動。松山村地處沿海,當地民眾信仰媽祖已有1000多年。端午節當天,信徒們擡著媽祖像來到海邊,放在花船上,在海上繞村而行,五艘龍舟緊隨其後,形成了“龍朝聖母”的壯觀景象。船隊靠岸時,要將媽祖金身轎子浸海36次,意味著媽祖壹年365天每天庇護信眾,於是熱鬧的龍舟賽開始了。
壽寧——五月初四端午節?壽寧至今仍保留著在五月初四慶祝端午節的習俗。為紀念劉良、李秋、劉斌等13位為壽寧縣立下功勛的“神醫”,農歷五月初四提前過端午節的習俗自明代起在壽寧流傳至今,560年不變。
莆田背誦公式慶祝節日
諺語“初壹餅,初二粽子,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概括了莆田除賽龍舟以外的所有端午節習俗。
“第壹餅”指的是五月的第壹天,人們在地裏做的年糕。雖然蛋糕的樣式不同,但是制作的原料和方法基本相同。都是用大米磨成粉,再用糖、香料、花生蒸熟,稱為“早年糕”。還有以調味品特性命名的“薄荷餅”。
“第二天餃子”指的是第二天的餃子,其制作與其他地方大致相同,但多為方形餃子。
“三年級蝸牛”是指大部分人在三年級吃蝸牛,意在提高視力。
“初四艾”是指家家戶戶在門上插艾葉、菖蒲辟邪,也意味著插艾會使人清醒。
“五日蛋”是指在第五天煮雞蛋吃。早晨,人們采集藥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枝,統稱為“午草”。中午用雞蛋煮“午草”,吃起來很香。人們用煮好的雞蛋湯洗澡,浴後穿上新的夏裝,每人吃兩個雞蛋以求好運。
仙遊——給虎嘯潭送紙?仙遊縣端午賽龍舟後,在虎嘯灘獻紙,紀念嘉靖年間戚繼光在此溺水。
南平賽竹筏造鳳凰蛋
竹筏賽在武夷山舉行,端午節不以龍舟為競賽工具,只用蜿蜒溪流上的客竹筏爭奪水流。竹筏與龍舟相比,看似簡單樸素,卻是武夷山千百年水文化的象征,不是普通龍舟的替代品。
做鳳凰蛋?武夷山農村還有端午節做鳳蛋的習俗,與紀念屈原無關。鳳凰蛋比雞蛋小,黑褐色,其貌不揚,但卻是當地農民必備的常用土藥,對頭痛、腦熱、小兒積食等常見病有壹定療效。鳳凰蛋是在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做的。方法是采集二三十種藥材,風幹後混合搗碎,揉成蛋形,再風幹。采藥時間集中在農歷三月初壹或三月十五。
邵武——《竇娘》?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袋盛象征,五色絲絨為勝,彩線系簪。少女倒掛在背上,被稱為“竇娘”。
簡陽——曬藥袋?建陽縣以5日為藥王曬藥袋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在這壹天做醬。
建甌——送瘟神?在建甌,人們認為五月會有許多瘟疫,所以在舊社會,端午節的每個晚上都會舉行盛大的“送瘟神”活動,希望能驅邪消災。這是壹個由全市人民參加的大型活動。“船歌”(簡稱“船歌”)是建甌端午節表演的傳統節目之壹。)團隊也在其中。幾十個人主唱,幫唱,伴唱,肩上扛著槳,大聲唱。隨著遊行的進行,和平和幸福的美好祝願被送到沿途的每壹戶人家...
作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
在這壹天包餃子和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妳知道嗎?
讓我們在胡建吃不同的粽子!
現在,小水就帶大家了解壹下福建粽子的大盤子!
福州百總
福州自古就有包白粽子的習俗,裏面會加入花生。因為白粽子沒有餡,都是糯米做的,所以吃的時候大多會蘸白糖。
粽子煮好了,會把鍋裏的水留下來,用來洗腳、洗臉、洗身體。據說可以消毒解暑,夏天不會得痱子,也不容易被蟲咬。
閩南燒臘粽
燒肉粽子是廈門、泉州、漳州、閩南壹帶著名的中國傳統食品。肉餡餃子是由蘑菇、蝦米、芋頭、栗子、豬肉和糯米做成的。包好的餃子要燒開水才能煮。煮好後,褐色的衣服打開,香氣撲鼻。粽子顏色紅黃相間,吃起來甜膩不膩。吃的時候搭配沙茶醬、蒜茸、甜辣醬等調料,味道鮮美。閩南話裏的“燙”和“燒”是壹個意思。所謂“燒臘粽子”,就是要趁熱吃的粽子,熱的食物更有味道。
閩南堿粽子
閩南人愛吃的另壹種粽子是堿性粽子。堿性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堿液煮出來的,黏軟滑滑。端午節在夏季,特別受歡迎的是在徹底冰鎮後加入蜂蜜或糖。
寧德佘家寨獨特的竹制餃子
如果妳在端午節期間去寧德的金杯佘家寨,妳可以嘗試壹下這裏獨特的江總。每年端午節,畬族人都會把山裏隨處可采的長闔葉包起來,做成又圓又長的闔葉粽子。吃坎耶粽子,畬族會提前準備好紅糖液,蘸著吃。很好吃~
福安鮑文粽子
所謂的豹紋粽子,其實就是包了壹層幹竹葉。浙江寧波的豹紋粽子最有名,福安也有。
龍巖牛角棕
據說龍巖人也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節。通常,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大餐。因為龍巖人喜歡吃香,所以壹般會把洋蔥、蘑菇和肉壹起炒,作為粽子的餡。通常有兩種粽子,壹種是通常的形狀,另壹種是“牛叫粽子”,個頭大,尾巴尖。
當地人經常對小孩子說:“別吵,我給妳八槍。”這種巴嘎槍是槍的壹種,因為角湯圓和槍很像,所以端午節大人經常這樣哄小孩。
南平湯圓要搶先了
粽子也是閩北端午節的重頭戲,但南平人壹般會在節前包粽子,所以趕早不趕晚。因為他們有壹個特別的家庭,第壹個包粽子的家庭是最吉祥的。但是拿壹等獎總是很難,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二三年級裝,四年級才裝,但是會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