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綿陽興通

綿陽興通

梓潼

因“東有紫林,西有通水”而得名。它是古蜀道南端的壹顆璀璨明珠。縣城有很多景點,尤其是七曲山。七曲山廟據說是阿津人張亞子的廟。歷經1000多年,亭臺樓閣和寺廟是元、明、清三代建築的精華。景區古柏蒼翠,遮天蔽日,壹片蕭瑟。相傳七曲山寺的“候夢仙臺”是唐明帝的夢寐之地。此外,臥龍山的千佛巖、漢闕上庭驛的全健、司馬長卿的石室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古跡。

梓潼縣位於綿陽市東北部,從東經104 57' 16 "到北緯105 27' 35 "從31 25' 27 "到31 51' 43。縣城東西寬約35公裏,南北長52.5公裏。國道108斜穿境內,寶成復線鐵路、成廣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全縣面積1442.3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32331公頃,占總面積的30%,森林42186公頃,森林覆蓋率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縣總面積的95.3%。全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65438±06.5℃,無霜期264天,降水量902.4毫米。

梓潼縣農業發達。該縣土地資源豐富。耕地、林地、草皮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市第壹。豬、蠶繭、棉花、紅麻都是梓潼的拳頭產品。糧食作物有7科9屬20多種,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豆類等。全縣平均糧食產量510斤。梓潼不僅是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縣,還是蠶桑基地縣、水禽發展重點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棉花生產重點縣、綿陽市臍橙生產基地縣。梓潼臍橙香、脆、甜、大,口感極佳,橙質高、味濃,已列入中國藥典。

充分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加工業。近年來,梓潼產業發展迅速,梓潼酥餅、千佛特曲、刀削粉、糯米粉等享譽省內外。其中,梓潼水磨精制糯米粉榮獲商務部優質產品,銀池牌千佛曲白酒系列產品榮獲莫斯科國際金獎。

梓潼有很多景點。有文昌帝君出生地七曲山廟、全國罕見的純古柏林“翠雲畫廊”、古蜀道國家森林公園、司馬常青石室、臥龍唐代石刻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是蜀道風景遊覽線上的重要景點。

縣城西13公裏的臥龍山,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武侯駐紮的地方。山上的千佛巖是唐代的摩崖造像,雕刻精美,規模宏大,是古代石雕藝術的明珠,至今3洞40余龕,1000多尊佛像,最大的高約2米,最小的不足3厘米。北墻上的壹個壁龕高約2米,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臺中間,表情自然,莊重中帶著微微的微笑;站在兩側的朱雯普賢,造型生動,令人期待。孔鯉國王的眼睛怒目而視,他的肘部肌肉凸出而兇狠。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專程來到這裏,拍攝了珍貴的唐摩崖造像供世人欣賞。

梓潼是革命老區,有很多紅四方面軍戰鬥過的遺址和紀念地。如今梓潼已成為人們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地方。

[編輯此段]自然地理

梓潼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丘陵區向低山區過渡地帶,位於綿陽市東北部。縣城東西寬約35公裏,南北長52.5公裏。全縣面積1442.3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32331公頃,占總面積的30%,森林42186公頃,森林覆蓋率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縣總面積的95.3%。

常青山

長青山,原名“神山”、“蠶婆山”,位於縣城西25裏。海拔670米,山勢細長,宛如壹條美麗的眉,覆蓋著森林樹冠,宛如壹幅繪畫屏風。

七曲山

七曲山位於梓潼以北10公裏處,是蜀道入川後的最後壹座險峰。山中古柏四萬余種,綿延數裏,為四川罕見。七曲山寺建在山頂,隱藏在茂密的古柏中。七曲山是劍門山的殘留礦脈,地質構造屬川北古中坳陷低級構造區,主要為下白堊統和七曲寺組,其次為白龍組,砂巖和夾層巖石,頁巖比砂巖厚。

景區沿山脊呈帶狀分布,帶寬約800 ~ 3500m,帶長約16000m,呈南北走向。景區屬盆地深丘地貌,海拔500 ~ 892m,相對高差約400m。坡度大、長、緩,坡度25° ~ 35°。山坡上有許多小平臺,還有山脊。

該縣土地資源豐富。耕地、林地、草皮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市第壹。豬、蠶繭、棉花、紅麻都是梓潼的拳頭產品。糧食作物有7科9屬20多種,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豆類等。全縣平均糧食產量510斤。梓潼不僅是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縣,還是蠶桑基地縣、水禽發展重點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棉花生產重點縣、綿陽市臍橙生產基地縣。梓潼臍橙香、脆、甜、大,口感極佳,橙質高、味濃,已列入中國藥典。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梓潼這個名字源於夏商時期。《廣吳波誌》問世已有四十年。梓潼原名倪晨山,因是於霞治理陳方河水、疏浚淤泥的地方而得名。於霞想造壹艘獨木舟。他知道陳山有梓木,直徑10尺2寸,就讓工匠去砍。梓樹沒有倒下,變成了壹個男孩。於譴責,於是祖師爺把梓樹改成了男孩,於是把陳山改成了梓潼山。因蛇水環山,以水為表,故名梓潼,蛇水(今通江)故名梓潼水。

梓潼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梓潼這個名字始於戰國時期,意為“東有子林,西有通水”。春秋戰國時期,梓潼是古蜀國的疆域。秦惠王派司馬錯滅巴、蜀後,梓潼成了蜀的地盤。公元前285年建立梓潼郡,隸屬廣漢郡。所以梓潼做了2000多年的縣令。秦漢以來,梓潼被視為“千裏豐饒,是屏障”,“梓潼失守,成都危在旦夕”。因此,梓潼歷來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末年,三國紛爭,梓潼在軍事上的地位更加重要。劉備決定蜀國後,設立梓潼郡,轄地相當於現在的壹個特區。此後郡縣易主,轄區也有所調整,歸屬也幾易其主,但梓潼作為縣城,至今仍被攻陷。

秦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設蜀郡,分三十壹郡,梓潼開始建郡。梓潼縣位於文昌鎮,文昌鎮位於縣城中部通江東岸,北臨奇曲枕,南接雙峰,西接長清。縣城中心海拔475.6米。梓潼縣古城的原址是蓮枝壩,在本市西北2公裏處。《華陽國誌》:東漢二年元初(公元115年),梓潼郡在梓潼壩今址南四十裏處設立,漸為市。世代為梓潼縣、縣治,歷史近1900年,城址基本未變。

[編輯本段]當地風俗

東京音樂

洞經音樂是講道家“太上老五集鎮文昌大洞景賢”的音樂。在文昌祭祀中,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宣講文昌經旨,這是梓潼祭祀文昌帝非常有特色的活動。東京音樂出現在大型祭祀活動中,這也是古代“為鬼神歌舞”的傳統習俗。這種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制度。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東方之帝》《雲中之王》等九歌,生動地反映了當時楚國祭祀活動中以歌舞求神、頌神的內容。在隨後的朝代,無論用音樂(包括打擊樂)祭祀神靈都趨於大規模。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由於宗教音樂的滲透,豐富了祭祀音樂的內容,明確了祭祀音樂的層次,提高了緝私音樂的水平。不難看出,緝私音樂是中國古代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梓潼陽西

在四川劍門梓潼縣的七曲山上,有壹座巍峨壯麗的寺廟,寺內有壹尊裝扮成皇帝的梓潼(文昌)皇帝像。傳說梓潼帝是天上來的文星,專事人間名利。所以這裏壹直是文人墨客、官員、儒生祈福功名的聖地。因為人們認為這裏是梓潼帝的故鄉,是文昌信仰的發源地,所以縣城取名梓潼,也是因為它的名氣。在這個流傳著梓潼神話的地方,流傳著壹種民間儺戲——楊紫彤戲。

楊紫彤戲始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甚至更早,就已經在梓潼壹帶流傳,約有300年的歷史。

楊紫彤戲以“四聖”(傳主、土主、王耀、文昌)為神,有壹整套祭祀儀式和表演,用於好男信女、祈求上帝和好運的民間活動。

相傳,楊紫彤戲有三十二天,三十二場。根據手稿,32天的戲份如下:掃棚前,出小鬼,出地,出馬,出春牛,出心結,與老人講和,出監牢,出猿猴,出屏風,出僧道,出梅花,出三聖, 出了大師,出了鳳冠,出了關,出了韓二將軍。

至於地方戲的劇本,根據上述文稿,包含:上太白茶山、上功曹、上祖師、上白河童兒、上靈官鎮壇、上電盤地、上銅兵元帥、出關鐘馗、魯班造船、二郎掃等。

根據它的內容,是:太白金星找到了壹個求神的地方,於是她向天帝報告了。天帝派真武創始人真武、靈官、土察院、鐘馗去驅鬼。最後,二郎神帶領判官在土地上除魔驅邪。把疫鬼全部裝進船裏,趕出門外,壹掃而光。

梓潼題陽戲的表演很有特色。以提線木偶為主,配以面具和彩繪人物,所有表演都溶於祭祀儀式中。楊紫彤戲的音樂唱腔以“沈戈調”為主,唱腔由師傅朗誦,道童與曲調和諧,伴有鑼鼓。表演地方戲時,也用川劇和花燈戲。

表演楊紫彤歌劇有壹種特殊的方式,那就是在表演過程中與上帝意願的人直接交流。比如王靈官在臺上問“我給弟子許個願。那妳為什麽許願?”願主告訴妳,“我不清楚我的家。”王問曰:“吾今日如何報恩?”願主答曰:“賜花展、泥豬、龍鳳、香燭。”王靈官當即傳話:“壹勞永逸,壹勞永逸,壹勞永逸,水上脫刀,永不欠願。”願長輩長命百歲,少者長命百歲。“願主磕頭致謝,退下舞臺。《鐘馗斬鬼》中,鐘馗抓了兩個搗蛋鬼,拉去見主。問主:“妳認識這兩個鬼嗎?鐘道:“這兩個鬼在妳房前屋後鬥雞鬥狗,擾妳不得安寧。”。如果我現在抓到它,我該怎麽報答妳?"願主:"金錢和酒席報答。鐘道:“好,我就把這兩個鬼斬在陰山後面。”。從此妳家清清白白,人也平安。願主:“感謝上帝!“回答完畢,自動退下。《二郎掃墓》裏妥協了,二郎走上了神壇。希望家人立刻引導二郎壹個房間壹個房間的走,驅逐未知。最後,二郎把所有的“邪氣”都掃到了船上,並帶領祝主的人,在樂隊的陪同下,把船開到村外的河邊,當天就燒了。表示疫鬼已除,地方平安繁榮。至此,話劇表演全部結束。楊紫彤戲緊密結合了驅魔儀式、戲劇故事和驅魔民俗,是對古代方驅魔疫、逐房驅邪活動的繼承和發展。

[編輯此段]經濟概述

農業生產

梓潼縣資源豐富,特產豐富,素有“五谷適宜之地,林蠶之鄉”的美譽。全縣有栽培作物83種,栽培果樹23種,牲畜53種,魚類44種。全縣擁有的水資源總量為654.38+0.38億立方米。地下礦藏已被證實有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地下資源。

梓潼縣* * *耕地52.28萬畝,人均1.4畝,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比全省平均水平多0.5畝。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物產豐富。生豬、蠶繭、棉花、紅麻都是梓潼的拳頭產品,農產品以大米、玉米、油料、棉花為主。糧食作物有7科9屬20多種,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豆類等。全縣平均糧食產量510公斤。梓潼不僅是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縣,還是蠶桑基地縣、水禽發展重點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棉花生產重點縣、綿陽市臍橙生產基地縣。梓潼臍橙香、脆、甜、大,口感極佳,橙質高、味濃,已列入中國藥典。

全縣有林業用地44萬畝,森林覆蓋率22%,總活立木蓄積量80萬立方米。

梓潼縣畜牧業以人工飼養豬、牛、羊、雞、鴨等畜禽為主。

葉公

改革開放以來,梓潼縣的社會經濟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全縣有15個工業大類,1000多個產品,80多個產品獲得國家、部級、省市級優質產品稱號。食品、紡織、化工成為梓潼經濟的三大支柱。

充分利用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大力發展加工業。近年來,梓潼產業發展迅速,梓潼酥餅、千佛特曲、刀削粉、糯米粉等享譽省內外。其中,梓潼水磨精制糯米粉榮獲商務部優質產品,銀池牌千佛曲白酒系列產品榮獲莫斯科國際金獎。豬、蠶繭、棉花、紅麻都是梓潼拳頭產品,全縣所有村莊都通了路、電、程控電話。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梓潼縣位於綿陽市東北部,從東經104 57' 16 "到北緯105 27' 35 "從31 25' 27 "到31 51' 43。

梓潼縣

510725

622150

縣人民政府駐文昌鎮

2004年,梓潼縣轄11個鎮(文昌、旭洲、長清、莉雅、白雲、臥龍、關彜、瑪瑙、石牛、強子、仁和)和21個鄉(瀟雅、嚴武、鹹豐、雙阪、文興、仁和)。

[編輯此段]旅遊梓潼縣

七曲山

七曲山位於梓潼縣北部,古稱“倪晨山”。地理坐標為1 41′51″,105 11′34″,主峰海拔861.5m。天寶十五年,唐玄宗路過此山時,有朝臣留下“細雨微旋,郎當泣玉環”的詩句。從此,“七歌”之名名揚天下,被道教譽為“天下第九名山”。

七曲山景區位於劍門蜀道景區南端,金牛古蜀道貫穿南北。整個旅遊區沿山脊呈帶狀分布,面積29.3平方公裏。旅遊區距省會成都150公裏,距科技城綿陽僅45公裏,交通便利。

七曲山景區作為文昌文化的發祥地和中國最大的純古柏林而享譽海內外。以古蜀道、古柏、古建築、古文化為主體的人文景觀50余處,文化底蘊極為深厚。七曲山寺是海內外文昌宮的祖庭。在壹千多年的造神運動中,張亞子被歷代追封為“魯五祖弘忍大滿禪師皇帝,富源文明文昌”,被譽為“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七衢山寺現存元、明、清三代古建築23座,被著名建築師梁思成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它宛如人間宮殿,天上宮殿,1996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源於文昌祖庭的洞經音樂,因演奏《文昌洞仙經》而得名。隨著文昌帝的流行,它走出廟堂,紮根民間,不斷吸收各民族的音樂營養,發展成為壹種古老的民間音樂。聽這首優雅的《田雋妙樂》,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還能養人的身心。洞經音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全人類的寶貴文化”。中國最大的純古柏林占地400多畝,古柏兩萬多株。最年長的“壽星”黃白2100歲,最年輕的“壽星”潘家柏200歲。如今,新種植的柏林與庫柏林區相連,形成了壹條10多公裏的“綠色走廊”。古柏完整的生態遺產壹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1994年,新老柏林地區被林業部批準為“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予以保護,2004年被省林業廳列為“四川省翠雲朗古柏自然保護區”。據美國林業科學家測定,壹公頃柏樹分泌的揮發性殺菌劑是松樹的6倍,能產生大量負氧離子。人呼吸凈化空氣後,可以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所以,七曲山景區無疑是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為使獨具特色和獨特價值的文化旅遊資源展現其迷人魅力,近年來,七曲山景區投資近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功能,加強宣傳營銷。隨著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不斷提高,前來參觀、朝聖的遊客絡繹不絕。2005年,* * *接待中外遊客51.6萬人次,其中臺灣省和日本海外遊客301.0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2750萬元。

七曲山景區美麗獨特的景觀不僅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也受到了影視行業的青睞。《西遊記》等32部電影都曾在此拍攝。同時,良好的服務作風也贏得了省文明委的認可。2004年被授予全省首批“省級文明風景旅遊區”榮譽。

2007年6月26日,“首屆全國旅遊文化示範點暨中國文化旅遊推介會”在北京舉行。首批30家“中國旅遊文化示範點”代表與旅遊專家、新聞媒體、中外旅行商齊聚壹堂,共商中國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大計,推介優秀文化旅遊品牌。七曲山景區有幸被列為首批中國旅遊文化示範點之壹。楊先生作為示範點單位代表在會上致辭,並播放了七曲山風景名勝區宣傳片。最後,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石先生為七曲山景區授牌並合影留念。

七曲山寺

七衢山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梓潼城北10公裏川陜公路上。這裏是全國文昌帝的誕生地,所以也叫皇帝鎮。

該寺原名“伢子寺”,是為了紀念晉代的張伢子。張雅姿是誰?眾說紛紜。有的說他侍奉母親盡孝,史進戰死沙場;有的說他為人民行醫,深受愛戴;其他人形容他是壹種不朽。寺廟建成後,從唐朝到元朝,被授予“梓潼五祖弘忍大滿禪師華凱文昌帝”的稱號。這個小神龕也擴展成了壹個擁有23座宮殿和亭臺樓閣的大寺廟。這些建築要麽建於元代,要麽是明清時期的遺跡。

步入大廟正門,便是被明取而代之為“西蜀名樓”的百尺樓。該建築有3層樓高***100英尺。當時這座建築據說可以與荊楚名樓嶽陽樓、黃鶴樓相媲美,後來毀於大火。這座建築是清雍正十年(1732)重建的。而建在山頂上的天尊廟更是氣勢磅礴,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藝術非常珍貴的資料。

大廟裏有10尊明代的鐵像。最大的文昌帝像高4.7米,重30噸。八尊護衛雕像高6英尺,每尊重達10000公斤。這些雕像比例勻稱,工藝精湛,在四川並不多見。展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鑄造技術和造型水平。

大廟裏以前有個張的雕像,綠袍金臉,很有氣勢。曾被清代綿州知府安鴻德所毀,現重修。據說張帶兵入川到七曲山,見文昌皇帝張亞子呈在殿上,就說:“妳姓張,我們姓張,我就與妳結緣!”因此,文昌廟改為祠堂。“大”和“太”是相通的,所以以後就叫大神廟。

寺外翠柏茂密,綠波如雲。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古蜀道翠雲畫廊。始於秦漢,完成於明清。盡管歷經滄桑,但依然枝繁葉茂。它們的體態千奇百怪:有的挺拔,骨瘦如柴,剛直如泰山,所以人們稱之為“泰山柏”;有的盤根錯節,同根同源,連為壹體,所以人們稱之為“夫妻柏”;有壹棵巨柏,樹幹傾斜,形成壹個可以遮風擋雨的樹洞。傳說劉禪亡國後被俘,到洛陽樹下避雨,所以人們把這棵樹叫做太子柏,也叫阿逗柏。最難得的是孟贏仙臺這邊的檜柏,它沒有皮,沒有枝,沒有葉,但是它又老又壯。據說是張亞子種的。

著名的翠雲畫廊古柏是怎麽來的?傳說三國時期,張飛帶兵來到此地,因為太熱又是夏天,就命令士兵種樹遮蔭。據說奇跡出現了,居然是“上午種樹,下午得到蔭涼”。當地人叫它“張”。明代,建州周知動員人民在古驛道上種植了數十萬棵柏樹,為後人創造了這座翠雲畫廊。翠雲廊上的柏樹是活的歷史文物,是不可多得的自然奇觀。

  • 上一篇:精心打造的臨滄茶區
  • 下一篇:美國往事的電影評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