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是壹部值得觀眾反復觀看的經典。電影的藝術成就很高:劇中人物栩栩如生,電影的情節雕琢精致,電影的畫面十分講究,甚至每壹個片段都別出心裁。比如妓女卡羅爾,勾結黑幫搶劫丈夫的珠寶店。為了掩人耳目,她主動要求劫匪強奸自己,並發出刺耳而享受的叫聲。然後畫面轉到大海的空拍,配上海鷗的畫外音,如此搭配又抒情,又帶著幽默感,不得不佩服導演的良苦用心(東莞時報評論)。
有人說,在美國電影史上,只有壹部類型片可以和《教父》相提並論,那就是意大利導演塞爾吉奧·萊昂內爾耗資4000萬美元、耗時13年制作的《往事三部曲》之壹。影片以迷人豐滿的形式呈現了壹個歐洲導演眼中的美國風景,以及壹個局外人對美國的想象和幻想的記憶,成為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篇章。《美國往事》吸引了眾多粉絲壹遍又壹遍的觀看和解讀,為年輕面的痛苦成長而嘆息,為老面見證的真相而哭泣。萊昂內爾鏡頭背後的犀利與蒼涼也感染了那些用心觀影的人(央視國際網絡評論)。
這部電影視角獨特。
《美國往事》是壹部描寫友情與對立、忠誠與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導演塞爾吉奧·萊昂(Sergio leone)改變了傳統好萊塢西部片的模式,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幫分子冒著生命危險的角色。這部電影相當有氣勢,對暴力的描繪富有詩意。時間跨度40年,以大蕭條、禁酒令、壹戰等重大事件為背景。影片只選取了原著中的少數人物和事件,采用了典型的好萊塢敘事結構。不同的是,影片的時空結構相當獨特,故事是通過主角面條的記憶逐漸展開的,故事始終在面條和Max(電影網評)的壹種無理債務糾紛中展開。
影片的主人公面條不像傳統黑幫電影裏的黑幫。他更像是壹個屈服於環境和直覺的普通人,同時也付出了壹生的代價來尋求最終的救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往事》是壹部純作者的電影,它承載了導演塞爾吉奧·萊昂所有的“美國情結”。他要講述的不是壹個邏輯完整的傳統故事,而是他壹生熱愛的美國歷史、文化和精神的純粹自我表達。因為他對大洋彼岸的理解不是科波拉那樣在街頭長大的意大利裔美國人,而是通過銀幕上的美國電影獲得和積累的,所以才會拍出這樣壹部非美國氣質的美國題材電影(電影網評)。
深刻而復雜的主題
電影改編自大衛·阿倫森的自傳體小說《流氓》。導演巧妙巧妙的改編了黑幫片的套路,將這部震撼人心的文學作品,打造成壹部恩怨情仇、愛恨情仇、無恥俠義、卑鄙奸詐與美國從前交織在壹起,酣暢淋漓,令人心酸的美國傳奇。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不僅僅是壹個傳說,其客觀冷靜的態度和犀利無情的分析更像是壹個形象寓言。壹般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劇情片都喜歡把主角粉飾成能從屋檐飛到墻頭的英雄,但萊昂內爾從頭到尾都沒有美化過這幫人。主角面條的人生更像是壹場夢,甚至接近於壹場噩夢,但就連這場噩夢的導演也不願意讓他留著,最終讓無情的現實擊碎了夢想(央視國際網絡評論)。
影片就像意大利歌劇中的壹段詠嘆調,以情感和情緒的復雜關系為核心內容,生動地表達了萊昂內爾對友情和愛情的所有看法(時代在線評論)。也許面條是美國經典黑幫電影的正面人物,他是美國的從前,俠義心腸,心軟;另壹方面,馬克斯應該受到責備。他老謀深算,陰險惡毒,甚至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背叛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萊昂內爾導演想要呈現給觀眾的畫面,並不是善惡那麽簡單。他想表達的是外人對美國所宣傳的傳奇的壹種懷疑和探詢。事實上,構成美國式“奇跡”的是Max,而不是面條。也就是壹個外來移民,有朝壹日可以轉型為上流社會,官員,大臣。如果以資本主義社會的標準來衡量,馬克斯無疑是贏家,而面條是輸家。面條所有的性格弱點都暴露在Max現實、犀利、冷靜的眼神裏。最終,勝利者Max晉升為騎士,而失敗者Noodles則被囚禁了12年,失去了所有的財產,甚至心愛的女人。正是面條和Max的優劣,構成了現實與詩意、殘疾與溫柔、懲罰與罪惡的復雜混合體,讓看慣了享樂與仇富的人們不得不在這種心理落差中思考社會與人性(央視國際網絡評論)。
優秀的電影配樂
影片的音樂作曲恩尼奧·莫裏康內(Ennio morricone)選擇了排簫等樂器,非常符合影片的“神秘”和“夢幻”特征。音樂以其悠遠的啜泣聲或夢幻般的流浪聲,再加上弦樂與人聲的結合,表達了畫面無法表達的東西。當老面條回到他們的老地方時,Moriquand使用緩慢而柔和的節奏和旋律。音樂巧妙地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時間的流逝,展現了平靜外表下面條洶湧的內心。當面條和黛博拉單獨在壹家酒館相遇時,莫裏坎德用了溫柔多情的主題和優美委婉的弦樂合奏。音樂的美中充滿了悲傷,這似乎為他們不幸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面條在擁擠的火車站看著黛博拉的火車緩緩離開時,女高音阿達悲傷而優雅的無聲哼聲在耳邊響起,充分表現了面條心中苦澀的感覺(電影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