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西郊西山的景色下。像玉女泉和紫雲亭的石壁上。唐代幹峰、鹹亨、上元的道教石刻佛龕20個,分布在周圍的石壁上。大象將近1米,小象只有0.26米。亭下石壁上有壹個大龕,上面有90多個小浮雕,並排成排,也有道教裝飾,極為虔誠。銘文作於唐憲通十二年(871)。
杜麗神廟
在綿陽市東2公裏的芙蓉溪東岸。後人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在綿州修建了杜麗廟。寺前是清澈的芙蓉溪,背後是郁郁蔥蔥的福樂山。現有山門、照壁、工布寺、水榭、水池等。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工部神龕占地6畝,為單檐懸挑梁木結構建築,面積120.96平方米。水閣體量大,單檐、倚山屋頂、提梁結構,長15.4m,寬5.9m,跨於池中。花園裏有圍墻和花壇。
福樂山公園
它位於綿陽市以東3公裏處。據《三國誌·蜀誌》記載,建安十六年(211),劉備應益州牧劉璋之請,從荊州到涪城(今綿陽市),劉璋從成都來迎,在此山寶設宴遮峰,見川之富,故得此名。在唐代,附近的白山山下有諸葛亮的營地和蔣琬的住宅遺址。在芙蓉溪腳下,還有著名的平陽府君雀和紀念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的杜麗廟。福樂山環境優美,古跡眾多,現已辟為東山公園。
宋哲元禁止盜墓
它在綿陽市以東2.5公裏的富樂山寶蓋峰下。坐北朝南,占地約2000平方米。宋袁哲(1885-1940),著名抗日將領,原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軍長,1940年5月病逝於綿陽市。墓園被毀,1978重建修繕。公園裏有壹塊4米多高的石頭方柱形墓碑。紀念碑正面,馮玉祥題寫“宋將軍墓碑”字樣,並宣讀了國民政府對宋的表彰和撫恤令及追認令。紀念碑後面是壹座6.5米高的石亭,名為八德亭。其中,朱德和彭給出的全文是“壹戰及其發生的時刻可以向世人揭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許多人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墓前是壹個占地約800平方米的祭壇。祭壇後面是墳墓。墓底周長約25米,底部為青石。墓頂呈圓形,高約3米。墓室是用石頭砌成的,停放著宋的靈柩。
平陽府君闕*
仙人橋,綿陽市東北4公裏。對於漢朝來說。兩個que之間的距離為26.19米,兩個que都有子que。北闕高4.53米,南闕高4.35米。闕建於東漢初平、興平年間。上半部浮雕人物、車馬、狩獵等圖案,下半部四角雕有力士像,氣勢磅礴。闕蓋四角雕龍、白虎、朱雀、玄武。房檐上有持桿持鷹的人物,有帶箭的野鹿,有獵人鬥獸。構思新穎,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北山源石雕
位於綿陽市東32恭城,距衛城鎮2公裏。又稱大佛寺。該院始建於唐朝,此後壹直有所栽培。院內山上雕有壹尊大佛。佛像為半身像,頭部高4米,寬1.5米。廟的後墻上刻著“幹福四年十二月二日”的字樣,這表明它是唐僖宗時代的遺跡。院子旁邊的房子裏有10多尊大大小小的石像,按其雕刻工藝也是唐代的雕像。崖上還刻著金剛經,字跡優美,因風雨侵蝕無法完全看懂。
碧水寺
在綿陽市以北1公裏處。又名滴水寺。面朝涪江,依山傍水,寺內雕有壹尊唐代塑像,高3米,豐滿多彩。《綿陽縣誌》載:攝制由附近開元寺移至此處。有20多個摩崖造像龕和32部金剛經。寺內有小水池,崖下有不盡的泉水。現有建築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新建的。
西山關
它在綿陽市以西1公裏的西山上。相傳是蜀中“八仙”之壹的仙的練兵之地。宋代以前,現存的三重殿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重建的。正殿由石頭和木頭制成,檐柱和金柱的柱子上的石雕非常漂亮。尤其是石柱上雕刻的滾龍柱,栩栩如生。它是綿陽博物館的所在地。
江灣墓
綿陽市西山之巔。蔣琬(?-246),三國零陵湘鄉(今湖南)人,蜀漢名臣。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綿州木裏向敏、義參熊文華在原址重建。墓前立有壹塊2.45米高的“漢姜公墓”石碑。光緒十六年(1890),隆安知府蔣德鈞自稱蔣琬後裔,對墓進行了修繕,並在墓後豎立了“蔣公侯墓”石碑。墓室呈八角形,坐西向東,高4.65米,周長31.58米。它由四部分組成:座位、車身、屋檐和屋頂。上面蓋著壹個碗,從遠處看很像將軍的頭盔。
江油市
雲巖寺
在江油市。始建於唐代,明末毀於火,雍正三年(1725)重建。寺廟五重,建築宏偉。大雄寶殿西側至今仍有壹尊宋代輪經(又名藏、車),高10.3米,直徑7.5米,輪廓似木塔。整個經線由壹個中心50厘米的軸承支撐,軸承立在地面的鑄鐵軸承上,可以自由轉動。經書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為宮廷亭閣,設計精美;中間壹層為藏身之所,四周墻壁用大大小小的木雕裝飾著200多個道教神仙;下層是藏人席。整個轉輪制作精美,是古代木雕的珍貴傑作。
太白故裏
它位於江油市以南15公裏處的青蓮場(老張明縣)。唐代詩人李白的故鄉。現存遺址有龍溪大院、粉竹樓、太白寺、關彜墓、xi墨池、露娜公園墓等。李白(701-762),祖籍隴西(今甘肅秦安)季承,生於中亞巴爾喀什湖畔的碎葉城。5歲隨父入蜀,定居綿州昌隆縣青蓮場(今四川江油)。他25歲離開蜀國,在蜀國度過了少年時代。昌南渡口原“太白故裏”碑已移至寺內。
太白洞
江油市武都鎮北2公裏涪江左岸。這是壹個天然洞穴。相傳唐代少年李白經常乘船來此觀光。傍晚時分,對岸的燈籠洞裏出現了壹對燈籠,四周壹片光明。李白臨時起意在洞中夜讀,卷收後燈光自動消失。洞口高約7米,寬10米,可乘船進入。春天是清澈的,優雅的,安靜的。歷代遊客在洞壁上題詞甚多。
太白寺
位於江油市西南15km處。現存的寺廟、大殿、房屋均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寺內前庭兩側種有壹株古桂花,枝葉茂密,每到秋天,芳香四溢。太白故裏碑也在庭上。
李白紀念館
江油市西北的昌明河上。為紀念唐代詩人李白,紀念館籌備工作於1961開始,1980基本完成。主要建築有太白書店和太白堂。太白殿是壹座重檐、依山而建、仿唐式木結構建築,高大寬敞,並有壹尊李白少年時代的塑像立於其中。這個花園占地數十英畝,周圍是小溪和茂密的森林。
李白的衣服墓
位於江油市西南15km的青蓮場天壇。清同治八年(1869),建縣令賀。
龍熙苑
江油市西南15km青蓮場天寶山腳下。它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故鄉。現存寺廟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光緒二十二年(1896),修建了賈闖廟、太白廟、文昌廟和地母廟,供奉李白塑像。民國時期,很多寺廟都破了,只有山門還完好。嵌在照壁上方的“龍溪院”二字依然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了修繕。院東數百步,是李白眉露娜園墓。
粉竹樓
江油市西南青蓮外的太華山腳下。盧娜公園李白眉故居。據民間傳說,她每天洗漱更衣後,在院中的竹子上灑上粉水,時間久了就變成了粉竹,故名。唐代的粉竹建築早已不見;現僅存照壁和院落,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道光“重修分築樓”前有石碑。據壁,高2米,石拱三孔,皆有字跡清晰的石對聯。
鹽亭縣
鹽亭清真寺
念咒
文同墓
鹽亭縣永泰鄉文同村。文同(1018-1079)字子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北宋文學家、畫家。北宋元豐三年(1080)初,知州,死於周琛萬秋驛。邵聖元(1094)年,遷葬故鄉鹽亭北橋腳下。原來的墳墓已經被破壞了。現在的墓是1984在原址上重建的。占地40多畝,種植了4萬多株樹木和竹子。墓室呈圓形,高3米,直徑6米,周長18.85米。
雲溪鎮:聊亭、筆塔、譚雲寺、風陵寺。
三泰
雲臺觀
在三臺縣城南約50公裏的雲臺山上。建於南宋邵熙年間(1190-1194),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毀於大火。今天的看法是明末清初的重建。建築和大廳,參天古柏,綿延1公裏。其中,通東門建於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大門由巨大的磚砌成,上面有磚拱,看起來像壹座宮殿。這個門檻被命名為“袁超·東田”。田璇宮高大宏偉,飛檐走角,雕梁畫棟。
秦權神廟
在三臺縣城北2公裏處。它建於北周時期。因寺後山泉滴如豎琴,故更名為清幹龍市秦權寺(1736-1795)。現存寺廟由兩座四合院組成,分別建於清朝和民國時期。整個建築面積為1602平方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有壹尊仿清代唐鐵鑄造的1米高的觀音像。寺內雕刻古樹參天,正殿外兩棵銀杏樹齊腰3米,若兩把巨傘。從殿上望城,山青水綠,北塔與東塔相對。谷夏郭城被涪江和開江的交匯所包圍。
松正二
三臺縣北部,18km,爭奪太谷壩鄉。該寺建於宋代,坐北朝南,占地2400平方米。大雄寶殿,明永樂十三年(1415)在原基礎上重建,為單檐結構,寬3間14.6米,深4間15米,高9米,建築面積219平方米。左右墻上有16水墨壁畫,講的是“八仙”過海,二十四孝的故事。藏經閣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觀業殿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單檐懸山,7間,寬22米,4間進深11.3米,高6米,建築面積248.6平方米。周圍都是參天古樹。
平武縣
報恩寺
在平武縣。占地面積24000多平方米。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構成了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群。始建於明朝五年(1440)。相傳,龍安府叫司書記王茜仿北京故宮修建宮殿,被朝廷發現,於是以還債為名,將府邸改為寺廟。寺廟完全由楠木琉璃瓦建成。華嚴藏中的轉輪用楠木雕刻,高12米,直徑7米。整個重量由壹根中心柱支撐,中心柱立在壹根鑄鐵針上,所以可以旋轉。轉輪采用宮殿式鬥拱結構裝飾,圖案鏤空雕花。大悲殿內有壹尊8米高的觀世音菩薩,用楠木雕刻而成,非常壯觀。大雄寶殿和萬佛閣有明代壁畫。
江油關
平武縣城南60公裏的南壩鎮。是古代陰道上的險關,地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蜀漢時,諸葛亮在此設江油守備,並派重兵駐守。蜀主燕興元年(263),魏將鄧艾父子潛入陰平,翻越摩天嶺,直取江油關。蜀將馬謖不戰而降,其妻不屈自縊。鄧艾占領江油關後,欽佩李夫人的勝利,給他壹個沈重的葬禮,並建立了壹個神社來紀念他。
碑上有碑文:“先主昏迷,氣象遣鄧艾取川。巴蜀著名詩人,不如江油李世賢。今天已經沒有紀念碑和神社了,但是明朝重新刻的石碑是雙向的,還在原地。江油關至今保存了許多唐宋時期的歷史遺跡,包括太白臺和牛心山邊的余旭廟。太白臺上立有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李白致江油縣令詩》石碑。玉虛觀中有吳道子的真武始祖碑、呂純陽的碑、朱元璋的真武淩影君碑。還有著名的唐宋時期的珍品,如李白的雕像紀念碑,苗彤的真人紀念碑,李旦王子的禦書和徐雨的書銘。
北川羌族自治縣
林又立
它位於北川縣城西20公裏的玉裏羌族鄉。據資料記載,於出生於、廣饒縣、古文山縣。於是人,古稱,屬西羌。今天玉林的大禹遺址分布在枝城附近,著名的有石牛山、王充山、尤山山、禹廟、禹雪溝等。在雉城以南數百米處的山,據說是虞母親的住處。山上的石林中有壹塊巨石,上面刻著“石牛”二字,這還是當地的村名。王崇山和石牛山遠遠的對視。據民間傳說,禹的父親崇伯(鯀)在外治水,多年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他的母親想念他,經常爬上這座山從遠處看,因此得名。有尉犁景區。
尉犁羌族鄉誌成村:甘泉、魁星山、西山、沈玉故裏廣場。
安縣
凱西神廟
在安縣踏水鎮。建於明代,清時修過(1821-1850)。現存大殿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單檐,歇山頂,小青瓦。三堂寬12.95米,四堂深13.5米,高9.1米。大殿結構堅固,莊嚴古樸,裝飾典雅,展現了明代的建築風格。
蓋華鎮:文興閣
桑棗鎮:羅浮山
沸水鎮:白水湖,沸騰的春天
梓潼縣
文昌宮
梓潼縣城北10公裏的七曲山,緊鄰川陜公路。相傳阿津人張亞子拜此廟,廟內有壹尊塑像。據《明史·李誌》記載,張亞子在蜀時住在七曲山,晉朝時沒有打仗。人造寺廟。唐宋時多次被封為應縣王,道教說皇帝命子掌管文昌府和天下陸機,所以元嘉為帝。傳說文昌帝是主宰名利的神。該寺始建於唐朝以前,幾經興廢。現存建築多為明清以來所建。建築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布局有序。四周翠柏蒼翠,紅墻黛瓦掩映。
西亞斯
梓潼縣城西1.5km長青山上。原來的寺廟已經廢棄了。崖中三尊,壹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壯士北,頂雕蒼穹,有唐貞元二十年(804)造像;中下龕壹尊佛像坐在蓮花臺上;南龕刻壹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崖上有南宋末年(1234-1236)的碑文。在山的正面,有壹個正方形的洞穴,高2.4米,長4米,深2米。主墻上有“長青石屋”四個字。相傳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讀書處。
李葉雀
梓潼縣南門外的李傑石寺。只剩下屍體,看起來像壹塊碑,高2.5米,寬1米。梓潼人,西漢末年引明經,除郎外。當新剛愎自用,忠孝節義,不可剛正不阿。據蜀國說,公孫述多次被聘為大夫,但都不遵職業,這是他自己說的。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光武發函示功。所以闕也應該是建武十二年所建,是現存最早的漢闕。
臥龍山千佛崖
梓潼縣城西15km臥龍山頂。3窟40余龕,大小佛像368尊,除壹龕為明末重刻外,均為唐代貞觀八年(634年)所刻。相傳諸葛亮在此安營紮寨,稱贊此山為南陽臥龍山,故名臥龍山。千佛崖雕像雕刻在壹塊方形石頭的四壁上,造型優美,雕刻技藝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