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苗族的婚姻壹直是壹夫壹妻制。還有壹些小妾婚後多年無子女。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辦,有不與同姓、不與外族通婚的婚姻習俗。解放後,由於長期與布依族、漢族交往,婚姻習俗也發生了變化,自主婚姻日益增多,打破了長期以來不與外族通婚的舊習俗。
苗族婚姻的締結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媒邀、說媒、討八字、彩禮、結婚、婚宴、婚宴。
苗族自古就有在坡上玩耍的習俗,為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擇偶提供了場所。隨著時代的發展,通過和愛倫坡玩耍相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男女婚姻不需要媒人。這種婚姻自由由來已久,代代相傳。
縣城的白家坡、東旺、閆平苗族除了春節、十月、冬季、臘月、冬節、農閑時的牛王節外,還有玩坡的時間,布依族過三月十三、七月三十,漢族過端午節、重陽節,也是玩坡的好機會。過去苗族青年男女在玩坡的時候在壹個山坡上相遇,有的在河邊、公路上、田野裏相愛。男青年用歌聲尋找心中所愛的女孩。如果兩人意氣相投,女孩會和男方壹起唱歌,談心,主動開糯米、雞蛋等招待心中的愛人。經過多次交流,他們感情很深,互相了解。他們發誓要為大樹或高山和懸崖做壹件終身大事。
從苗族的彩禮中可以看出,白家坡、那坪、羅素、洛木等地的苗族在婚姻習俗上還保留著母系制的遺風,同時還有叔伯與女方的父系制相抗衡。最突出的壹點就是“還新娘頭”。既要給大伯長輩大禮,也要給女方大伯大禮,姑娘要許配。妳必須得到我叔叔的同意才能同意這門婚事。
在大門口的空地上,釘了兩個大木樁。紡錘放在樁子上,拉紗,箅子放在機器上過夜,左手丟梭子右腳踩,右手丟梭子左腳踩,布不停地織,布像流水壹樣滴出來,放進染缸染了色,送給爸爸媽媽.......這樣的內容,清晰地再現了壹個羅甸織女的生活畫面。羅甸布依族有自己的植棉、紡紗、織布、染色的手工技藝。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做出省內外家喻戶曉的土布床單。
編織舞蹈
織布舞是當地布依族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創造的。這種編織的技藝發展為編織舞後,舞蹈以輕盈、靈巧、活潑的舞姿展現了布依族勞動人民的生產過程,真實地描述了布依族姑娘從自己開荒、播種、收棉、收割、紡紗、整理等全過程。,將布料放入染缸中進行染色。
織布舞是壹種沒有道具的舞蹈。壹般有兩個表演者,面對面,手裏拿著兩根棍子。壹人持兩根棍子上下搖動,展示旋轉時的交叉動作。另壹個人是織女。當她看到木棒起伏時,她立刻伸腿,彎背,將手中的木棒左右穿梭,動作協調地舞動,同時嘴巴還張著。
織布舞有壹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在舞蹈的整個過程中,主要目的是自始至終地展示布依族姑娘們精美的頭飾、服飾及其獨特的繡花鞋。俗話說,山裏人家多。在整個編舞過程中,河山之美展現在人們面前。看織布舞,就像是在炎熱的夏天,在山村的小河裏,享受著水傳遞到妳身體每壹個細胞所帶來的清涼,聽著山林裏的鳥語花香,沐浴著陽光帶來的悠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看著編舞的曼妙動作,聽著甜美的歌聲,仿佛躺在陽光下的沙灘上,看著舞蹈,享受著城市的休閑文化。
如今,除了羅甸的織布舞已經走上舞臺外,布依族村寨的人們還經常在山村的節日、慶典和農閑時舉辦織布舞。每當天上有明月的時候,村裏的姑娘們就會在月光下自發地聚集在太陽壩和寨子上的空地上,進行這種自娛自樂的民間傳統舞蹈表演,讓村子更加宜人。
建國前,羅甸的織布舞很流行。當時布依族把它搬上舞臺作為城鄉文化發展交流。50年代,這裏的織布舞還參加過黔南州的壹次民間文藝匯演,省歌舞團進壹步安排在1982。布依族編排好的芽舞,在舞臺上更有民族風味。
羅甸布依族地區是民歌的海洋,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形式活潑。有古代歌曲、勞動歌曲、時政歌曲、愛情歌曲、生活歌曲、歷史傳說歌曲、兒歌等。,其中有壹定的風格。壹般有5到7句,每句話最少數量不壹,字數從幾十個不等。為了強調詞義,開頭往往重疊,句子押韻(內韻外韻)。布依族用漢語唱民族、七言或五言句的比較多。韻在壹、二、四句末(外韻)。根據內容需要,也有三五六句,每句話字數不限。作曲形式:單曲名為《散花調》;兩首合成曲稱為“雙音”或“排簫曲”,兩首或多首合成曲稱為“排簫曲”。羅甸的布依族舞蹈不多,都是群舞。有:毛筆舞、饒蛤舞、花包舞、板凳舞、演繹編舞。
扔花袋子
是羅甸布依族的傳統體育活動之壹,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選擇終身伴侶的壹種娛樂方式。從元旦開始到正月末。花由不同顏色的布制成,大約壹英尺見方,裏面填充谷殼或棉籽。扔花包的時候分男女。排好隊互相扔。這種習俗是前人流行的,古人所制,代代相傳,活潑隨意。相傳古時候有個布依族姑娘,如花似玉,光彩照人,村裏村外很多男青年都來求婚。我們做什麽呢於是在除夕夜,女孩把布染成了各種顏色,做了不同顏色的花袋,包括壹個紅色的花袋。誰扔了這個花袋,誰就是她心裏愛的人。第二天,大年初壹,遠近各村接到她父母通知的男孩子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姑娘家集合。女生從樓上下來到房間中間,叫男生在門外站成壹排,然後把花袋壹個個扔給他們。男孩們競相撿起花袋。女孩被壹個善良、勤奮、英俊但家境貧寒的男孩所吸引。這樣,布依族的後裔通過拋花、拋袋的方式為青年男女選擇終身伴侶,深受人們的喜愛。就這樣,布依族拋花包的習俗流傳下來,進而演變為“花包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