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藝術教育學的歷史淵源和背景

藝術教育學的歷史淵源和背景

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形成了壹套組織完善的學校教育體系。教學內容由德、行、藝、器四個方面組成,而學科教育則形成了禮儀、音樂、射箭、科舉、書法、數學六大基礎學科,開啟了我國學科教育的源頭。在封建社會,中國的教育內容除了儒家經典,還進壹步涉及科學和藝術,如唐代的算術、天文、醫學和法律,宋代的法律、算術、醫學、繪畫和武術。鴉片戰爭後,由於西方科學文化的傳播,中國的學科教育變得更加豐富。比如

19和20世紀,數學成為所有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學校教育中增加了現代外語、現代母語、歷史、地理等“現代人文學科”。此後,體育、勞動、美術逐漸進入學校教育,最終演變為現代學科教育的完整體系。總而言之,人類教育的內容,起初是壹些初級的綜合知識。經過不斷的分化和發展,形成了壹門自成體系的獨立學科,由此誕生了壹門比較完整的學科教育。美術學科的知識也是在這種分化發展過程中誕生的,美術學科的教育也是由此衍生的。隨著學科教育的誕生,人們開始自然而然地探索學科教學方法。然而,在人類教育的歷史長河中,雖然有許多有價值的學科教學方法,但並不系統。直到近代師範教育體系出現,學科教學法才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65438-0794年,法國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師範學院,開創了師範教育的先河。1896年2月創辦的上海南洋公學,可以算是中國師範教育的開端。史靜大學附屬師範大學堂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開端。中國最早的中等師範學校應該算是1902年在江蘇南通創辦的通州師範學校。師範教育是培養教師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的掌握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職業技能。因此,師範教育體系對我國學科教學方法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1904 1清政府頒布<規定師範生在第二、第三學年每周須有8小時“教育學”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史、各科教學方法、學校衛生、教育法規、教學實踐經驗等。65438-092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應融為壹體,主張變“教法”為“教學法”。1925頒布的(新學制師範課程標準大綱)中正式采用了“教學法”這個名稱,規定這門課是師範院校的必修課。20世紀30年代後期,人們註意到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過於死板,忽視了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的研究,於是將教材的研究引入到教學方法中,並將這門學科命名為“教材與教學方法研究”。後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突破了學科知識只與教學方法和教材有關的局限;學科教育開始與壹般教學理論有了更廣泛的聯系,學科教學的所有特殊教學過程問題、教學組織、教學原則、教學評價都被納入其研究範圍。就這樣,“學科教學論”誕生了。198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發文,將“教材教法研究”更名為“學科教學論”。近年來,主體教育的研究不斷深入發展,人們開始在更高層次上探索主體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規律,從而為主體教育的誕生提供了契機。上述相關學科產生和學科教育理論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構成了藝術教育學形成的基本背景。了解這壹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藝術教育學的形成過程。

20世紀初,當教育家杜威所謂的進步教育引入藝術教育,導致藝術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藝術教育成為通識教育附庸的傾向明顯,而傳授藝術知識和技能變得無足輕重。

美國藝術教育家羅恩·菲德(Ron Feeder)和英國藝術教育家赫伯·裏德(Herb Reid)成為這個學術流派的旗手。這個學派的藝術教育理念可以用赫伯·裏德的“通過藝術進行教育”來表達。這種矯枉過正的藝術教育理念,往往導致脫離藝術本身的現象,產生種種弊端。針對這種情況,美國藝術教育家艾斯納提出了壹種綜合的教育思想,即“藝術教育”來彌補這種弊端。就這樣,現代藝術教育的兩大流派,以裏德和羅恩·菲德為代表的工具主義和以艾斯納為代表的本質主義,劍拔弩張。兩個英語介詞“through”和“in”的區別清楚地表明了兩種藝術教育理念的不同。應該認識到,在以教育為導向的藝術教育版圖中,教育意義的效果是非常隱蔽和虛幻的,不像藝術本身的效果那樣直觀和易於檢驗。& lt易·系辭)說:“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上者謂之器。”這樣,就可以用它來描述藝術教育的內在關系。把藝術本身比作器,把教育效果比作道。要先知“器”,後得“道”。沒有“道”,談“器”是盲目的,境界不高,離萌發就不遠了;沒有了“器”,“道”字就顯得神秘、空洞、飄忽,缺乏根基。因此,藝術教育不能局限於藝術本身的目的,否則其作為教育學科的地位可以懷疑,但藝術教育的效果不能不誕生於藝術的基礎之上,換句話說,目的必須通過手段來達到,沒有具體的手段,目的只能成為空想。藝術教育中的內在聯系也應該這樣理解。

  • 上一篇:企業實體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端午節怎麽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