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撒貝寧就站在馬雲身邊。這位有著十幾年主持經驗的江湖老手聽到這句金句後,看慣了大場面的他也沒能繃起臉來,笑聲快要爆棚了。只是因為他的職業道德,硬生生的壓制住了。撒貝寧那種幾乎憋出內傷的表情真的搶鏡頭了。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馬雲說他對錢不感興趣,他連撒貝寧都不相信。後來撒貝寧參加某綜藝節目時,鄭重回應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我當時就想,馬老師,這樣真的好嗎?”估計妳正在為房貸,車貸,奶粉苦苦掙紮。聽到馬雲的言論,妳會小聲說:“我相信妳是鬼,妳這個糟老頭!”。哈哈!
但從馬雲的角度來看,其實他並沒有錯。他現在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換句話說,他想留下他的名字。對他來說,錢可能真的只是壹個符號,壹串數字。
社會職業價值觀:職業其實有高有低。大家都喜歡用“三教九流”來指代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最初是中國古代對人的身份地位和職業名稱的分類。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等級來審視和規範道德行為,以解決單壹道德標準所帶來的潛在社會矛盾。元朝政府把被征服的臣民按職業分為十等。即“十流”:壹官二官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妓九儒十丐。
隨著時代的變遷,職業水平或職業價值也在變化。幾十年前,令人羨慕的教師職業被稱為“臭老九”。
每個時代流行的擇偶標準也能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社會和職業價值觀:“五十年代嫁工人,六十年代嫁貧農,七十年代嫁軍人,八十年代嫁文憑,九十年代嫁洋人”。
壹個職業的“聲望地位”並不全是個人職業價值觀的所謂“職業”,而是職業。“崗位”就是壹個職位,什麽職責,什麽權力,應該做什麽等。“在其位,謀其政”是“職”的要求。“行業”是指在某個行業取得的成就或成果。從這個角度來說,職業就是“在其位,謀其政,得其果”,通過“果”獲得相應的物質和精神回報。
所謂個人職業價值觀,是壹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也是我們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我們內心對壹個職業的優劣和重要性的衡量。
但是,職業的社會價值劃分並不能決定個人的職業價值觀。多納爾德。著名職業規劃師Super總結了13個常見的職業價值觀,“聲望地位”只是其中之壹。
如果妳從事的職業符合妳個人的職業價值觀,妳會覺得很快樂,所以做什麽事情都會覺得很自然,即使收入會比較低;如果沒有,妳會覺得很痛苦,即使妳有看似很高的年薪,或者很高的社會地位。
面對九五的皇帝生涯,年輕的順治發出“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如和尚半日閑。為什麽我會出生在皇帝的家裏?”。
面對受人尊敬的教師職業,河南省實驗中學的女心理教師有著“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強烈願望,選擇了辭職。
道路千條,適宜最重要。粗心的選擇,親人的眼淚。有人擔心,如果職業分高低,很多行業會出現空缺,土地沒有清理,連作地裏沒有農民。
其實壹個人擇業意向的大小,也就是擇業動機=個人職業價值觀*職業要素*職業概率。
個人職業價值觀:是妳放棄壹件事的真正原因。這個理由是否精彩,是否符合別人的認知,關鍵是妳接受自己的感受,願意承擔後果。比如前面提到的順治皇帝和河南辭職的女教師。職業要素:求職者對某壹特定職業要求的評價,如興趣、工作條件、薪酬、職業聲譽等。職業概率=職業需求*競爭力*競爭系數*隨機性。(1)某壹職業的需求。在其他條件壹定的情況下,職業概率與職業需求正相關;
(2)求職者的競爭力,即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求職能力,競爭力越強,獲得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③競爭系數是指尋求同壹職業的勞動者數量。在其他條件固定的情況下,競爭系數越大,職業概率越小;
④其他隨機因素。
人不分貴賤:每壹個在崗位上努力工作的人都值得尊重。有的人追求穩定的工作,有的人喜歡挑戰性的工作。只是個人選擇、能力、社會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要鄙視任何壹個勞動者,我們每個人都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或多或少。
人生的意義,首先是活著,然後是自我實現(個人經歷、生活、情感交流)和社會貢獻(工作、生產、服務)的結合。政府倡導創新並不意味著應該放棄穩定的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奉獻”的定義——它具有忠誠、執著、腳踏實地的含義因此,我們應該鼓勵那些天生熱愛挑戰和冒險的人去創業,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我也尊重那些在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我是企業管理的探索者和實踐者。感謝您閱讀並關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