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中國的染織技術就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據《禮記》等文獻記載,當時有專門的官員主管絲綢和染織,楚國也有主持制作靛藍的“蘭銀”工。說明當時的絲綢織染工藝是相當大的。蠟染在古代被稱為蠟纈,是用蠟在亞麻、絲綢、棉花、羊毛等織物上繪制圖案,然後放入染缸中浸染。有蠟就染不了色,去蠟就會出現漂亮的花紋。這是中國壹種古老的防染工藝,歷史悠久。
目前,蠟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蠟染產品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制、自畫的,這些產品應該屬於民間工藝品。另壹類是面向市場的工廠、作坊生產的蠟染產品,應該屬於工藝美術。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制作的純裝飾性藝術品,即“蠟染畫”。這三類蠟染同時並存,相互影響,爭奇鬥艷。這種復雜多樣的現象在藝術界並不多見。
蠟染的制作方法是將白布平鋪在桌子上,將蠟放入小鍋中,加熱溶解成汁,用沾有蠟汁的蠟刀塗在布上。壹般不取樣,憑想法畫就行,不需要尺子圓規。妳畫的線、直線、方圓圖形都可以很好的吻合的折疊起來;畫的花鳥蟲魚栩栩如生。畫完後放入染缸中染色,取出用清水煮沸。蠟融化後,妳可以看到白色的圖案。
蠟染材料
壹般蠟染面料都是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但也有機織的白布、棉絲、府綢。抗蝕劑主要是黃蠟(蜂蠟),有時也混有白蠟。蜂蠟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它不溶於水,但加熱時可以熔化。就是利用這個特性作為蠟染的防腐劑。用的染料是貴州產的靛藍。貴州盛產蘭草,這是壹種蓼科植物,莖高約兩三英尺,七月開花,八月收獲。把蘭草的葉子放在坑裏發酵成靛藍。貴州農村市場有染坊用靛藍做染料,但也有買靛藍回家自己在染缸裏蘸的。
畫蠟花的工具不是刷子,是自制的鋼刀。因為用蘸蠟的刷子很容易冷卻凝固,而鋼畫刀很容易保溫。這把鋼刀由兩塊或多塊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壹端綁在木柄上。刀口略開,中間略空,容易蘸蜜蠟。根據繪制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的銅刀,壹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貴州民間蠟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藝流程:
1,上蠟前的處理
先將自產的布漂白並用草灰洗凈,然後將煮好的芋頭揉成糊狀塗抹在布的背面。晾幹後用牛角磨平打磨,石板就是天然的熨衣臺。
“2、壹些蠟”
將白布放在木板或桌面上,將蜂蠟放入陶瓷碗或金屬罐中,在火盆中用木炭灰或谷殼火熔化蠟,然後可以用銅刀蘸蠟。畫畫的第壹步是操作位置。有的區域根據紙剪的圖案確定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其他區域不需要圖案,但是可以用指甲在白布上畫出很大的輪廓,這樣就可以很輕松的畫出各種漂亮的圖案。
"3.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將畫好的蠟片放入靛藍大桶中,壹般每片需要浸泡五六天。第壹次泡好後,取出晾幹,就淡藍色了。泡幾次就成深藍色了。如果需要在同壹面料上有兩種深淺的圖案,第壹次浸泡後,淺藍色蘸蠟花,染色後就會出現兩種深淺。蠟片在染缸中浸泡時,部分“蠟封”因折疊而破損開裂,於是產生自然裂紋,壹般稱為“冰紋”。有時“冰線”是根據需要制作的。這種“冰紋”往往使蠟染圖案更富有層次感,有壹種自然而獨特的風味。
"4.清蠟”
洗完後,再用清水煮,煮掉蠟,漂洗後,布上就會出現藍白相間的圖案。
既然蠟染可以染藍底白花的布料,為什麽從來沒有人見過紅底黃底綠底白花的民間蠟染布料(現代染色技術完全可以做到這壹點)?這是因為靛藍染色是氧化還原反應,只能在普通冷水中進行。但紅花素、染料木黃酮等植物染料只能在高溫熱水中的棉布上染色,否則容易褪色。在這種高溫下,蜂蠟已經融化,無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所以在古代很難制作其他顏色的蠟染布。
蠟染冰粒
蠟染的冰紋是其讓人贊嘆不已的個性特征。冰紋的形成是蠟繪胚布的蠟跡在不斷的翻動和感染中斷裂,染液透過有裂痕的白布,留下手工難以繪成的自然花紋,如冰花、龜紋等,真的很奇妙。同樣圖案的蠟染布感染後,冰紋絕不像人的指紋壹樣,呈現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蠟染的“冰裂”圖案,類似瓷器釉面的“開”,藝術效果很大。裂紋的大小和走向可以被人掌握,物體可以被恰當地表示和表征。要染出多色彩層次的花嘴,可以用分色封蠟的方法,更有表現力。現在蠟染多用於制作工藝服、壁掛、桌布等。苗族人擅長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