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談學識淵博,所以後來做了漢武帝的太史令,俗稱太史公,掌管天氣星歷,還負責記錄、收集、保存古籍文獻。司馬談臨死的時候,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哭著告訴他。這是司馬談的《人生樂章》。司馬談希望司馬遷死後繼承他的事業,更不用說寫史書了。
司馬遷不負父親的囑托,終於寫出了《史記》,被譽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名垂青史。甚至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遷子之命》,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
第二,司馬光把兒子教得很好
司馬光,本名石軍,人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然身居高位,但對教子要求嚴格,非常重視培養孩子自律自強的意識。他寫了壹篇流傳至今的文章《節衣縮食以顯健康》。
他總結了歷史上很多高官顯貴的兒子因為在祖宗的陰影下無法自立而頹廢衰敗的教訓,告誡他的兒子們:“德來自於儉。”“儉以揚名,奢以喪己。”
由於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司馬光的兒子們都謙遜有禮,不依靠父親的權力或家庭財富而擁有成功的人生。結果,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容止,但他們都知道司馬的兒子。
第三,吉鴻昌沒有忘記父親的指示。
吉鴻昌出生於河南扶溝。察綏抗日聯軍領導人之壹。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他因英勇善戰被提升為營長、師長,後擔任國民黨司令、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25歲的吉鴻昌當時是營長,父親吉俊庭病重。他對前來探望的吉鴻昌說:“做官要清白謙虛,多為天下窮人著想。當官是不允許發財的。否則,我在墳墓裏也睡不著。”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的父親病逝後,在瓷碗上寫下“做官不準發財”的字樣,並要求陶瓷廠效仿批量燒制,將瓷碗分發給全體官兵。在分發瓷碗的大會上,他說:“雖然我是吉鴻昌,但我絕不會欺壓百姓,掠奪他們的財富。我必須牢記父親的教誨,做官不是為了發財,而是要為天下的窮人做好事。請監督我。”
吉鴻昌言行壹致,壹生清白正直,處處為人民服務。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水深火熱的時候,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39歲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第四,總統的教子自力更生
美國前總統裏根不僅有名,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孩子自立,絕不讓孩子依賴父母。他兒子失業後,他壹邊找工作,壹邊靠救濟金生活。
五、胡適主張“獨立自主、善於交際、重視學習”
胡適和他的妻子江冬秀有三個孩子,他們的女兒在五歲時夭折了。長子胡祖望和幼子胡思社都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著跳舞,顧不上。雖然江冬秀出生於壹個官員家庭,但他只在私立學校讀過幾年書,而且他喜歡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他投入的精力少,責備的多,效果也不是很好。
在家庭教育方面,胡適雖然提倡“獨立、合群、重學”,但也有不懂得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了壹封信,希望培養他過獨立、合群、勤勞的生活,信中說:“那是什麽?”壹班要趕上壹班頂排,壹校要趕上壹校頂排。
有誌氣的孩子,應該是功課最好,品行最好,人生最好。這時,胡祖望十歲了,離開父母獨自去上學。對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他只會感到“不知所措”。次年,胡適大失所望,收到學校“成績差”的報告,氣憤地說:“妳的成績有八個‘4’,是最差的成績。妳不覺得羞恥嗎?妳自己看看這塊表。”
最後,雖然胡祖望上了大學,但他遠遠沒有達到胡適的期望。胡思社讀了兩所大學,沒能畢業,卻染上了很多惡習。晚年,胡適對他的秘書說:“娶妻,須有較高的學歷;學歷高的老婆,其他方面有缺點,但壹定會把孩子管好,教育好。母親有耐心,孩子教得不差;如果孩子教不好,對媽媽來說是壹種不耐煩的關系。”可以說,語言是痛苦而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