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語文新課程
《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究其實質而言,是標誌著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產物的語文指令性課程範式的即將終結和語文新課程的誕生。這無疑是語文教育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改革。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較以前教學大綱有新的突破:壹是更加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帶來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二是系統提出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更加重視隱性目標、人文精神、情感的體驗等。三是強調綜合性、跨學科、跨領域學習,打破學科中心論,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系。關註課程的現代意識,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突破無疑成為課程改革最引人註目的亮點。
語文課程標準改革,壹改以往歷次大修改只在行文表述上有壹些變動,總停留在語文學科這壹層面上的做法,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突出了課程改革應有的重點:課程地位有新高度;支撐課程有新理念;教育過程有新特點等等。
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有發人深思的難點:目標制訂無梯度,實踐操作高難度,師資培訓加力度,教育評價換尺度;標準本身欠精度等等。
二、語文教師專業化
隨著現在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的改革等,特別是隨著大量合格師資進入中小學校,教師的專業化問題已經提上了教育部的議事日程,當然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很多學者說現在的教育理論不足以支撐教師專業化。但作為教師應該有“提前量”。教師的專業化、特別是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應及早提上日程,現在就應該把它作為壹個理想而長遠的目標,以此來激勵廣大語文教師的專業使命感。時代要求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同時還要有精深的教育理論知識,更要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同時還應有愛心,這樣才能成為壹名合格的教師。現在提倡的校本科研、教師發展等都提出了發展教師的任務。綜合考慮,語文教師專業化應具備以下幾點:
(壹) 具有“廣博的知識面、詩意的情懷、活躍的思維和流暢的表達”
《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說明了知識之於教師的重要性。新課程要求教師有廣博的知識作基礎,面對這壹要求,教師系統地補壹些課程固然重要,但我們認為,結合教學實際,教師有選擇、有針對性地補充壹些知識更能解決教學之急需。應對當今知識的急劇膨脹,教師可能會壹時對某個問題了解、掌握得不如學生。泰然處之實不可取,博學多識當為上策。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壹些教師盡管對新課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認同感,但面對新教材,在知識結構上常覺得有些捉襟見肘,表現為講解教材內容時平淡無奇,語言蒼白,甚至於有的教師使用新教材仍沿用舊講法,等等。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壹點就是教師知識儲備不足,甚至感到匱乏。由此導致教師課程理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差距。課程理念是教學行為的先導,而知識是教學行為的基礎,如同有了米才能考慮怎樣做飯壹樣,有了必備的知識作為“資本”,教師才能進壹步思考教學中將如何落實新課程的理念。
(二)掌握“對語文學科本質規律的把握和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技能
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語文技能的獲得需要有壹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因為。語文知識有其自身的邏輯體系,該知識體系由若幹知識群集(如語言知識、文學知識、文體知識、修辭知識等)組成,每個知識群集又包含著若幹個知識點。因此,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必須由淺人深,由簡人繁,循序漸進;此外,語文技能也是由不同層級的子技能構成的,而子技能的獲得是技能學習的前提條件。所以,語文技能的學習也必須由部分到整體,由低級到高級,逐步累積。既然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獲得壹定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那麽,這也就意味著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應該由壹系列的子目標構成,將這些子目標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特征加以排列,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確定不同側重點的語文教學目標,所以語文教學目標具有階段性的特點。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對這些了然於胸。才能較好地把握語文學科的規律,才能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得心應手。
(三)具有“良好的語感、敏銳的感情觸角和真誠的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這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能拘泥於傳統,而裹足不前;更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壹個優秀的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語感,豐富的情感,不能想象缺乏感情的老師,對人對事缺乏同情心的教師,能夠駕馭古今中外情感豐富的文學作品。但是,我們又不能急於冒進,要結合舊教材,結合傳統教學,構建“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在每壹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以及與其它學科、社會生活的聯
系,這就對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語文新課程對語文教師專業化的挑戰
教師是學校發展之本,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師要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盡快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其鮮明的教育理想和濃郁的時代創新氣息,呼喚著語文教師的角色轉換。
適應語文新課改,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改的根本前提。語文新課改不僅僅只是單壹的教材改革,還有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對語文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師要盡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確立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如師生平等觀、終生學習觀、大語文教學觀等等。
適應語文新課改,必須轉變教師教學行為。語文新課改實現了由教師權威的教授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轉變;實現由以教師教為中心向以學生學為中心轉變;實現由註重教學的結果向註重教學的過程轉變;實現由註重知識傳授向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實現由統壹規格的教學模式向個性化教學模式轉變;實現由單壹化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轉變。
適應語文新課改,必須指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法。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
四、語文教師與語文新課程***同成長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課堂,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陣地。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壹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語文能力,還要註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求知欲。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使用中,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體現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事實上,新教材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師發展、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我們不僅要承擔起培訓者的責任,更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明白:“語文教育是事業,貴在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語文教育是科學,難在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母語,陶冶身心。”
總之,語文新課程加速了語文教師專業化的進程,而語文教師專業化的進程也不斷完善著語文新課程,可以說二者是相輔相成,***同進步的,語文教師也就在新壹輪的教學改革中同新課程***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