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美——裝飾之美
裝飾就像陶瓷藝術的“衣服”,所謂裝飾美,就是必須附著在陶瓷坯體上,與陶瓷造型相協調,才能給觀賞者留下裝飾美。
陶瓷評論家陳禹岍教授認為,裝飾就是美化被裝飾的主體,使之更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其基本要素包括裝飾形象、裝飾結構、裝飾色彩、材料和表面處理。裝飾的藝術形式主要包括繪畫、圖案以及繪畫與圖案的結合。陶瓷的裝飾技法有三種:坯飾、釉飾、彩飾。
裝飾美包括瓷器的造型和繪畫(施釉)兩個方面。陶瓷種類分為瓷盤、瓷板、方瓷瓶等平面造型。瓶、罐、壇、壇的三維建模。
對於陶瓷投資者來說,要觀察畫作是否按器皿來畫,顏色分配到不同的種類,是否因器皿而異;是否體現了瓷瓶的頸肩腰等獨特的審美元素?再比如,陶瓷的高度、大小、方圓、直線度、彎曲度都不壹樣。不同的設計用不同的圖片裝飾嗎?使人物、山水、花鳥等裝飾物品各歸其位。
此外,和諧美、平衡美、力度美、節奏美也是衡量陶瓷藝術品裝飾美的美學法則。
雖然陶瓷的藝術美是貫穿整個作品的,但裝飾是關鍵,最能體現藝術家的藝術功底、基礎、水平、修養和審美追求。
第二美——人格美
個性是指陶瓷藝術家要創作出具有自己藝術個性和藝術風格的作品,而不是人雲亦雲,從而體現藝術家的個性之美。
當代陶瓷藝術大師們不僅創作了許多精美的陶瓷藝術作品,而且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了旗幟陶瓷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如劉元昌豐富了瓷雕藝術的題材,從寫實到寫意運用了誇張、變形等藝術手法,使作品更加個性化。寧創新了青花琉璃綜合裝飾、現代毛筆山水、高溫亞光琉璃裝飾、裝飾畫。黃賣九創新了青花分水寫意法和半刀粘土陶瓷雕刻技法;秦錫麟創新了現代民間青花和現代陶瓷藝術;許創新了粉彩藝術;楊蘇銘創新了捏雕藝術;賴德全創新了釉上彩珍珠色;李創新了水墨畫和金畫的特殊工藝;李菊生創新高溫琉璃裝飾;劉平和徐亞鋒創新了水點桃花;祁培才創新了指瓷繪畫;舒惠娟創新了啞光粉彩;塗金水創新了瓷雕的二次燒制方法...
這些作品體現了藝術家的人格之美,藝術價值高,觀賞性好,代表性強,是收藏投資的首選。
第三美——意境美
吳冠中先生說:“技術是基礎,意境是最重要的。”邵大真先生在《藝術風格》壹書中說:“壹件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的容量和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壹件作品的質量。”所謂意境,是指作品中呈現的那種詩情畫意的感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在生活的節奏中,魅力無窮。
陶瓷藝術家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借鑒國畫的繪畫技法和審美,註重意境的創造,將美的精髓濃縮在現實生活中,通過畫面充分體現生活中能引起美好情感的特點,往往能引起觀者的美感和* * *感。
比如景德鎮的中國首席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先生,就非常註重作品的意境。1991年,他的水墨畫《馮天有》畫在瓷盤上。屏幕上,馮天有巍然屹立,遊客在懸崖中蜿蜒的山路上攀爬。在畫的空白處,作者寫下了“秋高氣爽上青天”的雙關,既說明了季節,又給地方起了名字。壹幅幅充滿秋日遠足情趣的景象映入眼簾,讓人聯想到,就像壹種登臨天堂的浪漫氛圍,讓瓷畫更具詩意。
第四美——材料之美
陶瓷藝術屬於工藝美術的範疇。與國畫和油畫相比,它最顯著的特點是材料之美。制作壹件陶瓷有幾十道工序。用宋的話說,“做壹個成品要72個。”陶瓷被稱為“火的藝術”,這是它的精髓。所有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手段,最後都要經過火的錘煉。“成功容易,但很難”。只有所有的程序都順利通過,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成品。可以說,壹件工藝完美的陶瓷藝術作品真的很難得。
所以,投資收藏藝術陶瓷,首先要考察器物是否具有材質美觀的特點。如景德鎮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甜如聲”的材料特性,即“白如玉”是指瓷器的潔白;“薄如紙”是指瓷胎的厚度;“亮如鏡”是指牙釉質的透明感和滋潤感;“聲如清”是指瓷器的音樂感。陶瓷藝術品在技術上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材料本身就能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