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歡迎儀式
在長夏的這壹天,古代皇帝會帶領官員到北京南郊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主和他的臣民都穿著紅色的禮儀服裝,佩戴紅色的玉飾,甚至馬匹和車旗也應該是紅色的,以表達他們的祈禱和對豐收的美好祝願。朝廷中“夏季開冰,賜文武大臣”。去年冬天冰被儲存起來,由皇帝送給官員。在江浙壹帶,人們因春光明媚而傷感惜春,於是備酒備菜為樂,仿佛在送人,並稱之為琿春。崔健在《賦》中說:“迎夏之首,垂春之末。”吳藕汀的詩《長夏》也說:“春去無路,春來櫻梢歸。”
2.戰鬥蛋
長夏節,大人用絲線織蛋蓋,放煮雞蛋、鴨蛋,掛在孩子脖子上。夏繩是長命線,用五色絲線系在孩子的手腕等處,祈求其消災、消暑、治病,以防夏針。長夏的中午,家家戶戶都把雞蛋煮好(雞蛋帶殼煮,不能破損),然後用冷水泡幾分鐘,再用編織袋包好,掛在孩子脖子上。孩子們會三五成群地玩打蛋遊戲。雞蛋有兩頭,尖的是頭,圓的是尾。有的還在雞蛋上畫圖案,孩子們互相競爭,稱為鬥蛋。打蛋的時候,蛋頭打蛋頭,蛋尾打蛋尾。壹個個打,輸的人放棄,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壹,蛋稱王;彩蛋最後勝出者為第二名,彩蛋稱為小王或二王。
3.吃意大利面
中國北方種植小麥,長夏是小麥登場的季節。因此,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人們習慣在漫長的夏季制作和食用面食,以慶祝小麥豐收。長夏的面食有三種:夏餅、面餅、春卷。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如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餅有甜的和鹹的兩種。鹹面餅是肉絲韭菜蘸蒜泥做的,甜面餅加的糖比較多。春卷,用精制的薄餅,裹上炒好的豆芽、韭菜、肉絲等餡料,用拌有蛋清的面粉封口,再放入熱油鍋中炸至黃氏食用。
4.夏天做飯的時候煮個三腳架
在漫長的夏季,福州流行用鼎烹夏煮。定邊糊(也叫鍋邊糊)是用米糊煮鍋而成,配以蝦仁、蝦油、蔥、金針、黑木耳、蛤蜊,或少量蘑菇、蛤蜊幹等海鮮清湯。它的味道極其鮮美。凡是生長在福州或者長期生活在福州的人都愛吃。它已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和福州的特殊標誌。背井離鄉到國外生活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聽到“定邊糊”這個詞,仿佛看到了家鄉的“倩影”,成為壹種熱愛家鄉的風味小吃。
5、討厭避開蛇
夏季,雲南民俗講究惡蛇。清乾隆元年《雲南通誌》記載,四月長夏之日,“皂莢枝紅花插戶嫌;圍灰墻避蛇。”四月忌蛇方面,和生肖已經是蛇有關。地支月,三月陳,四月自。長夏不喜特殊,門上有金合歡枝和紅花,寓意黑(水)紅(火)皆益。根據古代五行學說,黑色是水,紅色是火。這是通過兩者的相互制約來達到平衡。同時,古人不僅日常用皂莢去汙,還將皂莢入藥,認為其有殺蟲作用。把它當成惡心的東西,也把重點放在除穢驅邪上。
6.吃雞蛋
“長夏吃雞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長夏吃了雞蛋,天熱了就不是夏天了。”相傳自長夏之日起,天氣晴朗溫暖,逐漸炎熱。很多人,尤其是孩子,會感到疲倦乏力,食欲下降,逐漸消瘦,這就是所謂的“下蹲”。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的長夏節,孩子們都把煮好的雞鴨鵝蛋掛在胸前避暑。因此,長夏節吃雞蛋的習俗壹直延續至今。
7.吃長夏大米
在長夏的這壹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我們要以各種方式吃各種各樣的米飯,如黑米、豌豆糯米...主料是最普通的米飯,但因為加入了各種時令材料,會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吸引人的食欲。在長夏的這壹天,南方人喜歡將白米與紅豆、黃豆、黑豆、綠豆、綠豆等五色豆類混合在壹起煮“五色米”,俗稱“長夏米”。
8.稱人
長夏有吃中飯稱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平臺入口處掛壹個大木秤,秤鉤上掛壹個凳子。大家輪流坐在凳子上稱人。稱花時,稱者說著吉祥話。老人會說:“稱八十七歲,活到九十壹歲。”稱重的姑娘說,“壹百零五斤,外面有人找妳。不甘心,不甘心,不甘心,狀元兒子有緣分。”秤砣子說:“秤砣十幾二十三,小官就長大了。七品縣官不可鬧,三公九臣可攀。”
9.各地的活動
有許多節日和活動,如在漫長的夏天品嘗新事物。比如蘇州有句話叫“長夏見三創”,三創就是櫻桃、李子、小麥,用於祭祖。在常熟,品嘗新食品更加豐富,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肉分別是鯽魚、鹹蛋、螺螄和淬(就是小火煮的;壹種烹調方法,用各種香料加工,做成雞肉、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要素包括櫻桃、李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竹筍、蠶豆、矛尖、豌豆、黃瓜、生菜、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我們吃水煮雞和鴨蛋。
如果以上列表有幫助,請點擊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