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戈爾山(Bolgor Mountain)是沙漠中壹座100多米高的孤山,四周是壹座奇形怪狀、極其陡峭的山峰。早在公元前15世紀,曾經征服努比亞的埃及人就將這座山稱為“純山”,這是其南部邊境的標誌性建築。在努比亞人眼裏,這是壹座神聖的山,而庫什王國的北方首都和祭祀中心納巴特就建在山下。孤峰頂上,還保存著庫希法舊塔哈卡(公元前690年至公元前664年在位)的壹座建築遺跡。考古學家發現,在這座山的前面建有大量的寺廟、宮殿和其他建築。因為庫希人認為博爾戈爾山是掌管太陽、創世和王權的阿蒙神的居所,有兩座供奉阿蒙的大神廟,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壹片瓦礫碎片。在山腳下壹座殘存的寺廟前,我看到了兩根巨大的石柱,上面雕刻著雕像。在神廟裏的浮雕上,有壹幅塔哈卡國王向阿蒙和他的妻子進貢的圖畫。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浮雕,廟前建了壹堵墻,有專人負責鑰匙。
它靠近博爾戈爾山,但沙丘中的壹座金字塔卻沐浴在強烈的陽光下。這些金字塔是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庫什王國的法老們建造的。這個地區有20多座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它們要低得多,但最高的也有幾十米,而且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很近。這些金字塔都是用砂巖建造的,裏面填滿了沙子和礫石。2000多年的風霜已經風化了它們的表面,並部分坍塌。
附近的埃爾庫爾茹墓埋葬了埃及第25王朝(由努比亞人建立)的法老和王後,以及庫什王國的君主。其中大部分已經被挖掘出來,壹些墓葬中的所有物品,包括壁畫,都被運到了英國和美國的博物館。在壹座磚砌拱門前,經理打開了鎖著的鐵門,我跟著他下了幾十級石階,進入了譚薇國王塔馬格尼(公元前664年至公元前657年在位)的墳墓。譚薇·塔馬尼在664年至657年間擔任庫什國王。在這壹時期,庫什王國達到頂峰,成為古代世界的強國。墓室不大,門廳和主室之間有壹個拱門,墻壁和天花板上貼滿了圖畫和圖案。歷經2600多年,依然色彩鮮艷,堪比埃及盧克索谷墓中的壁畫。墓室中的壁畫從大殿左側開始,在國王的守護神哈比神的指引下開始,表現了國王在諸神的保護下重新獲得生命和力量的過程。拱門兩側分別繪有雙胞胎姐妹伊希斯和奈·福賽思的形象。整個墓穴的拱頂繪有閃亮的星星。剛被發現的時候,天空是藍色的,現在還能看到殘存的藍色。由於洪水破壞和保存條件差,這些壁畫的色彩和圖像遠不如以前華麗。
公元前6世紀中葉,納巴塔王國將首都從納巴塔南遷至梅羅伊(今喀土穆以北),此後壹直稱為梅羅伊王國。公元1世紀左右,梅羅王國興盛。麥羅艾位於東非的交通樞紐和貿易樞紐,與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西亞等地都有貿易往來。麥洛伊出土的中國青銅鼎,說明當時麥洛伊王國與中國有文化交流。4世紀時,梅羅的統治者相互沖突,削弱了國家的國防力量,壹度被強大的阿克蘇姆國征服。
在梅羅埃城外的兩座沙脊上,梅羅埃的國王和王後建造了40多座金字塔作為他們的墳墓,每座金字塔前都建有壹座祠堂。然而到了4世紀,隨著諾巴的入侵,美羅埃從此衰落,甚至連它的蹤跡都找不到了。直到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才被西方考古學家重新發現。和博爾戈爾山的金字塔壹樣,這裏的金字塔也是靠得很近,大概是因為沙脊的頂部面積有限。沙脊頂部本身呈波浪形,各塔高度不壹,形成高低錯落的格局。這些塔的高度大致在10到20米之間,最高的可能超過30米,最低的只留下幾米高的殘渣。這些金字塔都沒有屋頂,甚至看起來有屋頂的塔實際上頂部是平的。大部分寶塔仍有祠堂,但很少完整,有的只有壹圈墻基。雖然由於風化嚴重,很難看清全貌,但還是可以辨認出墓主人的形象。在壹些祠堂的殘跡上還可以看到用努比亞文字刻的碑文或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