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洞庭碧螺春茶是蘇州著名特產,中國十大名茶之壹。據記載,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時期就已聞名,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傳說清朝康熙皇帝到南方蘇州視察,取名“碧螺春”。碧螺春茶產量需求大。早春茶芽萌發,芽尖即“壹旗壹炮”不到2厘米時采摘,經過殺青、焙炒、揉撚等壹系列特殊工序加工而成。碧螺春茶的特點是繩均勻、形美、螺狀卷曲、毛蓬松、香氣濃郁、回味甘甜。壹直被視為茶中精品,在國內外茶葉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蘇州花茶:花茶又稱“花茶”、“熏花茶”、“香花茶”。中國生產花茶歷史悠久。早在700多年前,趙希玉在宋代《調律》中就記載“花開皆時,采半滿香者,量茶之量……”。據蘇州虎丘山腳下古花寺碑文記載,蘇州生產花茶已有近300年的歷史。蘇州是中國四大香花產地之壹。由於年降雨量豐富,無霜期長,地理環境獨特,再加上溫室盆栽,香味更加濃郁純正,用這種香花制成的花茶,檔次也更高。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是中國最著名的淡水蟹。它又大又胖。壹般三只蟹壹斤,大的能達到半斤以上。背綠腹白,毛黃鉤金,又名“金鉤蟹”,人們稱之為“蟹中之王”。是暢銷國內外水產市場的珍品。“九雌十雄”是陽澄湖最好吃的大閘蟹。所謂“九月球臍十月尖”,指的是農歷九月的母蟹,十月的公蟹最為肥美可口,營養豐富。
陽澄湖大閘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國藥典記載蟹肉及內臟具有祛瘀解毒、療筋骨、續損傷的作用。蟹殼可治凍瘡、肋痛、腹痛、乳癰等。蟹爪還有引產、分娩的作用。
陽澄湖大閘蟹可蒸、煮、炸、拖、醉、腌,常作為制作美味菜肴和蟹宴的原料,如蟹油水晶球、雪蟹鬥、鍋燒蟹粉、炸蟹盒、炸蟹粉等名菜,也可制成蟹包子、蟹餛飩等美味小吃。
古人雲:“不辜負妳的眼睛,不吃螃蟹就辜負妳的胃。”。《紅樓夢》有詩稱贊:“蟹滿嫩玉,殼紅香。”螃蟹在地球上很好吃。陽澄湖大閘蟹是“蟹中之王”,是“人間天堂”的美味。飽覽人間天堂的美景後,品嘗“天堂”的美食,是人生壹大樂事。太湖銀魚:太湖銀魚是蘇州著名的特產之壹。清朝康熙年間,太湖的銀魚、鯖魚、白蝦合稱為“太湖三寶”,被列為貢品。
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後,與師泛舟太湖。吃剩的魚片經常被倒進湖裏,後來這些魚片變成了2008年的銀魚。所以太湖銀魚又叫“殘魚”。當吳王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時,越王勾踐竭盡所能廣納賢才,勵精圖治,國力稍有提振,即兵敗吳學沙。但是攻打武都久了,士兵缺糧,即將撤退。突然,他們報告說太湖裏出現了許多小魚。勾踐力勸將士掠食,從而重振士氣,壹舉攻克蘇城。士兵們捕食的那些小魚是銀魚。由此可見太湖銀魚的歷史。《古蘇誌》載:“銀魚,細長明如銀,出太湖”。太湖銀魚只有兩寸左右大,全身潔白如銀。壹雙小眼睛就像白玉上鑲嵌的兩粒黑沙。苗條如發夾,像精美的工藝品,妙不可言。
太湖銀魚是宴席中的珍品,可以做成很多好吃的菜,比如“金線湯”、“芙蓉銀魚”、“幹炒銀魚”。烏江鱸魚:西晉時,有個烏江人,名叫漢斯·張(),在離家三千裏的異地做官。每當秋風起,他就想起家鄉的鱸魚。為了品嘗家鄉的鱸魚,他放棄了官職,回到家鄉吳江。這壹點有他的詩為證:“秋分起,烏江滿水,鱸魚肥,三千裏不歸真可惜。”這件事之後,被傳為佳話。
鱸魚以魚、蝦等為食。它很大,長達0.6米,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點。它生活在近海,早春在鹹淡水交界處的河口產卵,生長迅速,秋季遊入淡水河。鱸魚是天然原料,要切開吃。其味道鮮美,肉質緊實,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在吳江市松陵鎮,有壹條20英裏長的河流,將太湖從大運河引到長江,匯入東海。它叫吳淞江(簡稱松江),以盛產鱸魚而聞名。吳淞河上有壹座懸虹橋,有壹座懸虹亭。宋代及後世文人來吳江賞鱸,常登懸虹橋賞秋景,陶醉於懸虹亭。詩歌興盛的時候,留下了很多關於鱸魚的美言。如大文豪蘇東坡吟詠道,“嬴稷真勝翁丁,亦是男低音之賢者。”大書法家米南宮(米菲)有詩說:“玉碎鱸霜橘,虹秋色遍東南。”因為他們的贊美,烏江鱸魚出名了。北宋龍圖閣宰相陳耀佐在《舟泊岸,秋風斜陽》詩中盛贊烏江是鱸魚之鄉。宋熙寧年間,吳江知府林專門修建了“鱸魚亭”來重點觀賞蘇州名菜之壹的太湖蒓菜。早在宋代,它就被列為貢品。據記載,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蘇州的壹位張誌宏贈送了四壇蒓菜和《蒓菜詩》,深得閆隆的寵愛,讓張誌宏入仕。當時人們嘲諷他是“官”,可見水盾的魅力。“葉青像壹朵綠蓮花,梗紫如紫絲帶,口感滑如酥乳,空氣清澈,比蘭芳更好。”這首古詩介紹和評價蒓菜的色、香、味、形、滑的味道。
蒓菜的嫩葉和嫩莖中含有壹種膠狀粘液,吃起來有細滑潤澤清涼可口的感覺,並有沁人心脾的香味,口感極佳,風味獨特。
太湖蒓菜收獲期主要在5-6月,10,淡水蒓菜園只能存活壹天左右。所以采收後需要立即殺死蒓菜或者冷凍保存,加工好的蒓菜可以常年出售。太湖蒓菜食用方便,可配肉炒,可素食,可煲湯,也可做餡,是制作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蘇玉諾:蘇玉諾是蘇州出產的色、香、味俱佳的糯米。古代皇帝用的,所以說“蘇雨諾。”蘇式糖果:蘇式糖果是蘇州的著名特產,據傳產於明末清初,歷史悠久。清朝光緒年間,蘇州名醫曹滄洲進京,為慈禧太後隨身攜帶蘇州采芝齋糖果,深得慈禧太後寵愛,當即下旨將蘇州采芝齋糖果列為貢品。從此,蘇式糖果名揚天下。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出席國際會議,用蘇式糖果招待國際友人,很受歡迎,被國際友人稱為“中國糖果”。傳統的蘇式糖果主要有:紅糖、貝母糖、烏梅糖、酥松糖、軟松糖、淡糖等。蘇州生產和銷售蘇州風味的糖果,其中最著名的是采芝齋。白沙枇杷:枇杷肉多汁,鮮甜,是初夏唯壹的好果。據《太湖備》記載,“明嘉靖年間,東山白沙壹帶盛產枇杷,故稱白沙枇杷”。枇杷產量以洞庭東和西山最多。因為樹喜歡幹,所以大多種在半山腰。枇杷分為白沙枇杷和紅沙枇杷兩大類,大約有30個品種。白沙枇杷色澤淺黃,味甜,有趙衷、仲卿、格雷、早黃白沙等10多個品種。以籽薄肉厚,鮮甜爽口著稱。種子綠色,大小均勻,果肉微黃色,易剝皮。灰色種,皮有赭色斑點,單核皮薄,味最甜。早黃白砂,早熟,果肉白嫩。紅砂枇杷色澤橙黃,口感略遜。枇杷營養豐富,有壹定的消食、止渴、解暑作用,具有藥用價值。枇杷膏由枇杷的汁、葉、核和冰糖制成,具有清肺止咳、潤喉止渴、生津健胃的功效。另外冬天蜜蜂盛開,枇杷蜂蜜潤喉養肺的效果更顯著。東山楊梅:枇杷成熟上市。楊梅壹年四季常綠,枝葉繁茂,姿態優美。它在二月開花,五月成熟。“有紅、白、紫三種,紅勝於白,紫勝於紅”。楊梅之所以叫楊梅,是因為它長得像楊子,吃起來像李子。徐明傑稱贊道:“鶴頂還是又紅又濕,天珠的血還沒有幹。如果太真,荔枝怎麽會到長安?”王浩還稱“楊梅為吳中佳品,其味不減於福建荔枝”。
產於洞庭東、西山的楊梅有“大葉西遞、小葉西遞、烏梅、綠蔭頭、荔枝頭、大石頭頭棗紅”等十幾個品種。以東山吳語的烏梅為上品,其果大、多汁、香甜、黑中帶紫,又稱炭梅。要吃新鮮的楊梅,先用冷鹽水泡幾分鐘,既殺菌又增加口感。楊梅可以用蜂蜜、糖、鹽腌制。楊梅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消痰止嘔,助消化飲水,止渴解渴,五臟清胃,消除惱人的習慣性口臭”。楊梅壹般用白酒浸泡,顏色紅,味道甜。炎熱的夏天少量飲用,可以緩解暑熱和腸胃困難。吃用酒浸泡過的楊梅可以止瀉。桂花栗子:在風景秀麗的玉山腳下,玉山盛產珍貴的桂花栗子。常熟有種植桂花樹的習慣。每逢中秋,房前屋後桂花開,村寨飄香。這個時候栗子逐漸成熟。據1918出版的《常熟指南》記載:“山頂之栗,以質香囊著稱。嫩了就剝皮吃,還有桂花香。”所以桂花栗子早就出名了。桂花栗子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糖分,營養價值很高。它們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後吃。生吃時雞肉爛栗酥,口感刺骨。這是壹道老少皆宜的名菜。蝸牛:蝸牛是鴕鳥,可以當食物。世界上所有的蝸牛都被發現了,這是壹個奇跡,但只有常熟興福寺前池子裏的蝸牛是天然的。明代龔的《宋創快比》中說:“壹位禪師出門,見弟子煮螺螄,便將螺螄砸碎。禪師用咒語把蝸牛放進小溪裏,所有的蝸牛都復活了。到目前為止,小溪裏沒有蝸牛。”可見這種蝸牛在幾百年前就存在了,並形成了壹個奇妙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為什麽這個水池是這只無辜蝸牛唯壹存在的地方,其奧秘需要生物學家進壹步研究和探討。同裏冠軍蹄:產地:吳江市同裏鎮。宋春友四年,同鄉魏汝賢中頭獎。魏國狀元石仔特別愛吃紅燒蹄子。清光緒年間,退思園主人任蘭生仰慕魏冠軍,專門聘請名廚烹制紅燒蹄子作為家宴主菜,綽號狀元蹄子。當時狀元洪鈞,妾賽金花,常來品嘗,為之嘆息。現在同裏人家花園食品廠按原配方燒制的冠軍蹄子,肥而不膩,酥而不爛,鹹中帶甜,色澤溫潤醇厚。虞山綠茶:“十裏青山半進城|常熟虞山不僅山清水秀,富有詩意,而且盛產綠、爽、香、養的茶葉:虞山綠茶。在玉山山頂上,有壹座山,山上有許多奇怪的石頭,形狀像壹把砍斧頭的刀刃。這裏叫劍門,周圍的山很平坦,種滿了茶樹。因面朝碧湖,空氣純凈,每年“谷雨”前後,茶樹長出嫩芽,及時采摘,精心烘焙,制成高檔綠茶,馳名中外,故又稱劍門綠茶。解放後,專門成立了玉山林場,進行統壹管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玉山茶樹得到了科學栽培。此外,炒制、栽培技術不斷提高,茶葉品質直線上升。玉山林場經營的茶廠生產的正宗玉山綠茶,如今享譽全球。太倉肉松:據《太倉縣誌》記載:“制作肉松的方法創立於尼德,以豬肉、雞肉、魚蝦為其肉。德亡,妻隨。口感極佳,可以長期保存,遠近都可以購買,其他的也可以有效。"
倪的名字叫洪順,祖籍常熟唐智,擅長烹飪。清光緒十年(1884)遷居太倉。因為廚藝壹流,經常被太倉的大戶人家請去做菜。其絕活之壹是燒五香紅燒肉,甜而不膩,入口即化,因此大受食客青睞。
相傳有壹次太倉狀元陸曾設宴待客,邀尼德主勺。倪壹時走神,五香鹵肉燒多了。尼德看到湯是幹的,肥瘦分離,不是塊。因為酒席急著上菜,尼德靈機壹動,幹脆把鍋裏的肉剝了反復揉。這是壹個錯誤的嘗試,他實際上創造了壹種全新的食物,黃燦燦,毛茸茸的。正因為如此,客人們從未見過或聽說過這道菜,而且風味獨特。他們都問菜名。倪德急中生智,脫口而出:“這是肉松。”
肉松這個系統自己創造出來之後,很受歡迎,食客很多。於是在清光緒十二年(1886),倪德順在太倉趙衷廟旁邊開了壹家肉松店。後來因為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對肉松的推崇,太倉肉松成為官方禮品,遠近聞名。從此,太倉肉松在中國獲得了各種金牌和數十個金杯,成為太倉的名產。太倉肉松易消化,膽固醇低,鹹中帶甜,鹹中帶鮮,吃起來脆軟,軟而不膩,回味悠長,老少皆宜。不僅成為宴席上的常規涼菜之壹,也成為旅遊休閑的佳品。因為發展了魚松、雞松、蝦松等品種。而且既有軟包裝,也有盒裝、罐裝和高檔禮品包裝,所以太倉肉松成了人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