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羅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橫跨歐亞兩大洲,與許多國家接壤。俄羅斯是蘇聯最大的繼承者。蘇聯曾經是人類歷史上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國際* * *生產運動的中心,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和獨聯體第壹大國,但無論是實力和地位,還是內政外交,都無法與蘇聯相比。但近年來,隨著國內政治穩定、經濟復蘇和外交政策逐漸獨立,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多極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壹極,日益呈現出復興大國雄風的趨勢。
俄羅斯國土面積世界第壹,自然資源豐富,不僅在獨聯體排名第壹,在世界大國行列中也是第壹。蘇聯解體前的權力和霸權之爭在壹定程度上拖累了俄羅斯的國力。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采取了壹系列有效措施來恢復和發展俄羅斯的綜合國力。
壹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政治措施和外交戰略的執行情況,是評價國家綜合實力最重要的三個方面。
經濟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先采用了葉利欽在1991年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的“休克療法”經濟改革方案。主要措施如下:壹是實施緊縮政策控制通貨膨脹。緊縮財政、基本建設和集中投資;增加財政收入,實行強硬的稅收政策。收緊信貸,控制通貨膨脹,嚴格控制貨幣信貸投放。第二,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造整個經濟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取消經濟管制,給予經濟主體充分的經濟自由。第三,迅速實現私有化,完成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轉軌。這是“休克療法”的核心內容之壹。“休克療法”的實施雖然付出了沈重的代價,但在1993年底基本形成了俄羅斯的市場價格體系,私有化基本完成。同時破壞了社會主義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使羅斯經濟改革的進程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不可逆轉。
然後就是俄羅斯在經濟調整和復蘇方面做的很多努力。1993 12切爾諾梅爾金就任總理後,明確表示上屆政府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總方針是繼續深化改革,但同時又表示改革策略必須靈活修改和補充,經濟政策開始逐步調整。第壹,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實施財政穩定政策。整頓經濟秩序,加強對價格、稅收、外匯、戰略原材料和能源出口的監管,制定了壹系列經濟法規。第二,實施經濟結構調整。鼓勵投資,重點支持農業、能源和競爭性企業,有選擇地對部分企業進行非國有化。第三,加強居民的社會保障。降低個人所得稅,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增加社保基金,提高養老金和工資。第四,積極調整外經貿政策。化被動為主動,爭取合作,鼓勵外資。同時,積極拓展對外經濟聯系,進壹步與世界經濟接軌。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經合組織。
步入21的新世紀,普京當選總統,標誌著俄羅斯進入壹個新的歷史時期。普京上臺後,為恢復和振興俄羅斯經濟,提出了“強國富民”和“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戰略構想。倡導“第三條道路”,將市場經濟與俄羅斯實際相結合,探索符合俄羅斯國情的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模式。加強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改善投資環境,整頓經濟秩序,擴大消費需求,建立有效的金融體系。由於這屆政府的努力,俄羅斯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進入了相對穩定的復蘇階段。
政治上,俄羅斯獨立後政治體制轉型的主要目標是建立西方式的多黨會議民主制。俄羅斯的國家政體是總統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俄羅斯“總統集權制”的確立,對穩定國內局勢,使國內政治生活走上法制化軌道起到了積極作用。普京奉行順應民意的“強國富民”路線,從根本上改革俄羅斯的政治憲法,並采取有效措施進壹步維護國家的統壹和穩定。首先,改革和加強了聯邦制度,建立了聯邦區,任命了總統在聯邦區的代表。其次,改革聯邦委員會,改變杜馬代表的選舉方式。第三,整頓聯邦法律秩序和紀律。第四,重點打擊犯有嚴重罪行的金融、工業和媒體寡頭,國家權力重新收歸國有。第五,總統權力的政黨基礎得到加強。第六,普京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恐怖勢力等極端勢力,加強車臣等地的綜合治理,鞏固民族團結。
在外交上,人們常說外交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壹個國家的國際利益。但是,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的利益並不取決於其決策者的主觀意誌,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發展程度。換句話說,國家利益是壹個變量,它隨著權力的興衰、獲取利益的手段的增減、外部局勢的狀態而變化。俄羅斯獨立後,在對外戰略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進行了壹系列探索過程,經歷了從“壹邊倒”到“雙頭鷹”全方位外交的轉變。
1對西方的“壹邊倒”外交政策。俄羅斯獨立初期,以葉利欽為首的“民主派”將國家對外戰略目標定為積極尋求西方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支持,幫助俄羅斯實現體制變革,全面加入西方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為了實現這壹目標,俄羅斯采取了“向西方傾斜”的外交政策,努力與西方國家建立“夥伴”關系和“盟友”關系。與美國結成“戰略夥伴關系”,向西方尋求直接的經濟援助和投資,在外交上低調行事,在對伊制裁等壹些重大國際熱點問題上與美國保持壹致,大幅減少對印度的支持並相繼取消對朝鮮的各種援助。
2“雙鷹頭”全方位外交政策。1993年,葉利欽提出,俄羅斯“應該像其國旗上的雙頭鷹壹樣,壹頭看西方,壹頭看東方”,“不僅要保持西方的利益平衡,也要保持東方的利益平衡”。1993年,俄羅斯頒布了俄羅斯外交政策構想的基本原則,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葉利欽年底訪問韓國和中國落後;1994提出了“恢復強大俄羅斯”的外交原則,明確了“恢復大國地位,確保勢力範圍”的核心內容和總體政策目標;65438年至0996年,普裏馬科夫出任外交部長,開始實行全方位外交政策。“多極世界理論”已成為俄羅斯外交的指導思想。65438-0997年,葉利欽簽署了《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觀》,提出要“加強俄羅斯作為新興多極世界中有影響力的中心之壹的大國地位”。通過壹系列外交政策,俄羅斯全方位外交戰略得以確立。
新世紀初,普京上臺,俄羅斯外交政策出現新變化。《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觀》頒布,明確了俄羅斯在新世紀的對外戰略和外交政策:建立國際體系,發展國際安全合作,發展國際經濟關系,尊重人權和個人自由,確定外交活動的優先領域。這是基於集成的創新。從俄羅斯的國家實力出發,以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為核心,以振興國家為目標,俄羅斯的大國形象得到提升,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俄羅斯的對外關系和外交實踐:加強對獨聯體的控制;外交重心在歐洲;重視改善俄美關系;積極發展與亞洲主要國家的友好關系,首先是中國和印度;積極參與以國際組織為舞臺的多邊外交行動。
今日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調整:梅德韋傑夫2008年當選俄羅斯總統,實施普京制定的發展戰略。在外交上,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強勢特征。俄羅斯采取了出兵格魯吉亞等壹系列軍事和外交舉措,開展全方位務實外交,加強與獨聯體國家、印度、中國等國家的關系。與此同時,普京出任總理,“梅普組合”既延續了普京擔任總統八年來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又強調了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的外交主動權。在國力上升的支持下,俄羅斯現在已經能夠對北約東擴和美國在東歐國家部署反導基地采取強硬反擊。俄羅斯2008年的外交舉措如下:加強軍事外交;在歐洲經濟安全問題上,提出了新的安全觀;多關註新興經濟體。
俄羅斯采取的壹系列外交政策極大地提升了其國際地位,尤其是新世紀以來,俄羅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年來,俄羅斯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持積極態度。參與全球化進程不僅是壹個國家經濟增長的結果,也是培育成熟社會的動力。因此,融入世界主流經濟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將進壹步推動俄羅斯的開放和改革。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外交擴張,俄羅斯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