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前後,西方流行壹種用各種皮革裝飾的女裝,因其袖孔寬大,暴露皮膚過多,被指責為“鬼門關”。14 ~ 15世紀流行的安妮帽和雙角高帽,被教會稱為“魔鬼的創造”。雖然這些帽子模仿了哥特式教堂建築,但它們必須被拋棄,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生殖器非常相似。在這個漫長而黑暗的時代,壹方面,禁欲主義讓男人和女人都穿上了能緊密遮蓋身體的大方而保守的衣服。基督徒壹般穿著顏色暗淡的土布亞麻布;曾幾何時,婦女戴著齊肩的面具或從頭上垂下面紗來遮蓋全身。另壹方面,打著“榮耀歸主”的旗號,各種誇張華麗的奇裝異服。
拜占庭貴族穿的是壹種寬松的禮服式禮服,叫做dalmatica,由錦緞制成,上面裝飾著華麗復雜的刺繡,並點綴著五顏六色的珠寶或貴金屬。在西歐的哥特時期(12-15世紀),貴族男子穿著繡有自己家族徽章或騎士身份的cotardir。這是壹套色彩鮮艷的分色套裝。衣身、掛袖、褲襪的顏色往往不對稱。比如有時候左腿是紅的,右腿是綠的。這種打扮“不禁讓人想起教堂裏色彩對比強烈、樣式華麗的彩色玻璃窗”。
基督教禁欲主義對西方服飾的影響。還體現在對服裝造型的直接調控上。首先是《聖經》中直接規定的服裝。比如新約?哥林多前書說,婦女去教堂時必須戴頭巾。“凡禱告或傳道蒙著頭的,必羞辱自己的頭”,“男人不應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象和榮耀”,“凡禱告或傳道不蒙著頭的,必羞辱自己的頭”,因為“女人是為男人造的。因此,為了天使的緣故,壹個女人頭上應該有壹個權威的標誌。”其次,是基督教教義對服裝款式的影響。上面提到的古希臘“吉通”在古羅馬演變成壹種叫做“束腰外衣”的袖狀服裝。到了羅馬帝國末期,“朱尼卡”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它不是把壹塊很寬的布做成筒狀披在身上,而是把壹塊布剪成十字形狀,在十字中間打壹個洞作為領口,縫在袖子下面和側面,然後從肩膀到下擺用兩條紫色的條紋裝飾。
這種十字形的套衫深受基督徒的喜愛。原因不僅在於它的簡單實用,還在於十字架是基督教信仰的象征。這種衣服也被稱為主教法衣的“dalmatic”,後來成為基督教的特殊祭祀服裝。再比如中世紀流行的壹種叫做“Surcot”的女性罩袍,將壹條超長的裙子在腹部前掖成壹條帶子。“前面的褶皺使腹部隆起,像個孕婦。據說這是因崇拜聖母瑪利亞而引起的流行風格。因為馬利亞在結婚和懷基督之前就從聖靈懷了孕,所以她懷孕時的形象也被認為是聖潔美麗的。”1此外,基督教對各種顏色的規定也對服裝產生了影響。
此外,宗教觀念對西方古代服飾的影響往往是通過宗教建築的影響間接實現的。
比如古希臘的“吉通”也像神廟的柱子壹樣分為“多利克式”和“愛奧尼亞式”。前者有縱向凹槽,後者有肥大的褶皺。前者類似於多立克柱式,後者類似於愛奧尼亞柱式。哥特式時期的服裝,喜歡刻意拉長人體的形狀,以追求苗條、挺拔、向上的視覺效果。尖頭皮鞋和高帽子極其誇張,與教堂和刺破蒼穹的鐘樓相映成趣。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後,“過去的長尖頭鞋不復存在,鞋的形狀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腳趾變成了比腳跟還寬的又寬又胖的正方形,尤其是在西班牙。也有根據腳型做得更薄更窄的鞋,但鞋頭是圓的或小方的。”這與文藝復興時期圓頂教堂的流行有關。在巴洛克建築盛行的時代,服飾變得華麗而雕琢,其曲折的線條頗像教堂裏的漩渦裝飾。
作為巴洛克藝術的極端發展,洛可可風格的服裝更加復雜。女性的禮服從束腹到裙擺都用層層蕾絲、絲帶、蝴蝶結裝飾,裙擺更是用絲帶、花朵裝飾,就像教堂裏的裝飾品壹樣。
從古希臘以身體作為服裝的主人,到中世紀,服裝將人體塑造成統壹的風格;從古希臘時期,建築就贊美人體比例(如根據人體比例設置柱子粗細),服裝襯托人體的自然美;中世紀以後,服裝無視人體的自然美,而是以建築為範本,堅持改造自然的體型。其中,服裝與身體的關系經歷了壹個從肯定到否定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本質是追求壹種超越服裝本身使用功能的形而上的宗教理念。
14世紀到17世紀初,歐洲展開了壹場波瀾壯闊的文藝復興。意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起源地和中心,其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生產非常繁榮。新的生產力和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生活的繁榮。在這個經濟基礎上,文藝復興的新思潮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宣揚生命的價值和人性的自由解放,崇尚世俗的享樂和現實的幸福,追求美好和奢侈財富的風氣越來越盛。隨著時代的要求,意大利花紋天鵝絨以其優雅的質地和高昂的價格,被視為財富和奢華的象征,受到社會尤其是貴族和富人的熱烈青睞,成為許多重要人物的服裝。甚至還有很多著名的畫家參與了絲絨服裝的設計和普及,他們的作品在很多重要人物穿過的絲絨服裝上得到了證實。
服裝的象征價值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頂峰。壹個人的服飾可以表明他的特殊社會階層,決定他在那個階層中的地位、作用和權利。例如,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從衣服上認出皇室成員。女性拖地長裙通過顏色和材質表現出其特殊的意義。服裝也能在進入宮殿走廊時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壹時期的官方宮廷服飾當然是西方文化史上最奢華的部分。
服裝是壹種著裝方式,它不僅代表了壹個民族、壹個時代和當時社會時尚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變化。從強調自然之美的古典風格到多變的現代主義服裝,每壹種風格的服裝總能給後人帶來更多的靈感。在西方服裝的發展中,有壹種服裝的圖案壹直影響著現代服裝的設計,那就是功能性服裝。
說起功能主義,就不得不提現代設計的母校——包豪斯(1919-1933),它是由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1883-1969)創立的。包豪斯的理論原則是摒棄歷史的傳統形式和產品的附加裝飾,主張形式應遵循功能,尊重結構的邏輯性,強調幾何造型的簡潔明快感,使產品具有簡單的輪廓和簡潔的外觀,重視機械技術,提倡標準化,考慮商業因素。這些原則被稱為功能主義設計理論,即要求產品最大限度的使用,主張產品的美學特征應該是技術的形式,做到實用、經濟、美觀。功能主義設計理論的實踐在現代設計的理論建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功能主義雖然成為壹種最初表現在建築設計中的理論,但在西方服裝發展史上卻早已有所體現。雖然當時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但功能性服裝與現代設計中的功能主義不謀而合,即充分重視穿著者的舒適性和方便性。此後,功能主義壹直貫穿於西方服裝發展的全過程。
17世紀騎士禮服
西式服裝
17世紀,歐洲戰爭頻繁。荷蘭民族獨立戰爭和歐洲各國新舊教派之爭持續了半個世紀,使得大部分男人都上了戰場。所以騎士裝開始流行,成為這個時代男人的日常服裝。這種名為justaucorpo的騎士服裝是壹種柔軟的褶皺服裝,由天鵝絨和緞子制成,有精致的蕾絲衣領和袖口,還有壹頂鴕鳥毛的大褶皺帽子。騎士服裝因為能滿足人們活動的需要,所以方便實用,男裝往往比女裝更現代。
19世紀功能性女裝的出現
19世紀服裝行業有兩個值得註意的變化:工業的進步和裁剪技術的發展,使得服裝的面料和款式更加多樣化。從18年底開始使用特殊面料,設計簡約、新潮、大膽,從中可以看到現代服裝的影子。技術的進步為功能性服裝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功能性服裝發展的動力。在上流社會,年輕女性參加體育活動是壹種時尚。雖然當時的女性為了強調所謂的教養,總是隨身帶著藥丸,用手帕蒙著臉,但她們也熱衷於運動,早上騎馬,下午打網球或高爾夫球。隨之而來的是適應各種體育活動的輕便實用的服裝樣式的出現,如旅行大衣、騎馬服、狩獵服、遊艇服等。
西式服裝
等等。65438+20世紀30年代,女性開始流行像男性壹樣騎行,騎行服開始出現。這位女士穿著緊身馬褲和細棉布靴子,戴著禮帽和鹿皮手套,穿著寬大的長裙。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女權主義者也開始了活動。他們提倡女人應該像男人壹樣穿褲子。美國女權運動先驅阿米莉亞·詹克斯·布魯默夫人(Mrs. Amelia Jenks Bloomer)首次將東方阿拉伯寬松燈籠褲引入女裝,並進行了大膽嘗試。雖然她在美國受到了批評,但在英國卻得到了認可。1887年,英國的史密斯子爵穿上了燈籠褲,倫敦的壹家啤酒館也穿上了燈籠褲。女褲、夾克、短裝的出現成為當時大膽的創新,是女性擺脫束縛、追求功能的進壹步體現。
20世紀功能性服裝的發展
20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功能性服裝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
20世紀20年代的女裝:女裝的功能化和男性化
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發生了新的變化。婦女直接參加生產和戰爭,獲得了經濟自由和民主權利,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20年代的服裝適應了新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的生活更加自由,除了工作,她們還熱衷於運動和舞蹈,因此服裝的功能化成為設計的首要因素。拋棄了傳統的束腹,上衣變短,開始使用腰帶,讓女性在生活中更加舒適隨意。這是對傳統服裝的直接沖擊,服裝的概念、形式、裁剪、制作、面料都與之前的10年有很大不同。
西式服裝
同時,由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年輕女性積極倡導性別平等。為了反抗男權社會,女性整天穿褲子。褲子的舒適性和方便性使得褲子壹直流行,女褲第壹次成為服裝的正式組成部分。保羅。保羅·波烈設計的正式場合的女褲(1879-1944)對服裝設計的影響更為持久。法國女設計師Coco?可可·香奈兒(1883-1971)建議,男性對女性性感的欣賞不應該成為女性服裝設計的中心。她將男裝的服裝材料直接運用到女裝上,為女裝的功能化和男性化做了有益的探索。並設計生產了自己的運動服,由寬松內衣的基本結構演變而來,寬松簡約,采用柔軟的棉質面料。事實上,這種寬松的服裝設計方法最初是作為女性內衣使用的,香奈兒將其變成了外套,這是壹個重大突破。
這壹時期在時尚史上被稱為“女孩男孩”時期,裙子從腳踝壹直漲到膝蓋,成為名副其實的短裙。1922小說《少女男孩》描述了當時的少女形象——剪短發,穿男裝,節食減肥,就是這個時期的寫照。
20世紀40年代的軍裝和牛仔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人們在壹段時間內無暇顧及著裝,但卻促進了對實用性的考慮。許多婦女穿上了軍裝,並使婦女的衣服更加實用。兩位在巴黎獲得成功的英國設計師在戰爭期間回到英國,為英國軍隊中的女性官兵設計制服。戰爭背景下,軍裝也變得時尚起來,裙子又短又緊。這些緊身、合身、具有嚴肅感和紀律性的戰時制服不僅有資格。
西式服裝
穿用貴,百姓也渴望。牛仔褲在這壹時期變得流行,因為它耐用耐磨。起初,它們只是壹種工作服,後來發展成為經久耐用的日常服裝。軍裝和牛仔成為功能性服裝的代表。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功能主義、實用主義和極簡主義。
二戰後,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功能性服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當時人們非常重視產品的功能,所以才有了“只有功能才是美的”的口號。雖然聽起來有點偏頗,但這說明人們已經明確地在自己的審美觀念中註入了功能性。這期間,服裝設計大師伊夫?聖人?勞倫特從各個方面探索女裝的新可能性,認為新的服裝必須是舒適和功能性的。在20世紀60年代,他設計了壹系列功能性連衣裙,包括褲子、非洲探險期間具有英倫風格的夾克以及女式長褲連衣裙,其中最具革命性的是靈感來自燕尾服套裝的女式長褲連衣裙,這些都反映了他對這個時代新衣服的功能性和舒適性的探索。90年代後,人們的視角從關註物質轉向關註自身,關註服裝的實用性和舒適性成為新趨勢。顏色鮮艷的夾克、連體褲、套頭衫已經成為流行和受歡迎的衣服。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註重舒適性和功能性成為服裝設計的首要因素。“功能追隨外形”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如今,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下,功能性服裝壹直遵循著多元化的社會生活,服裝也根據其不同的功能日益精細化。近年來,以工裝和軍裝為代表的功能性服裝壹直是流行的熱點。不難看出,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對自我的肯定,對自我的認知,進壹步促成了功能性服裝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