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溝通的功能
作為壹種非語言交際,服裝也被稱為“無聲語言”。大部分人的交流都是在著裝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無論是發送者還是接收者,總會從對方的衣著中獲得壹些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對方表現出來的社會身份和地位、興趣愛好、經濟能力以及壹些個人內心的東西。“服裝本身沒有思想,但服裝作為人類的造物和服裝,必然會有人類的意識、情感和情感結。”所以,服飾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暗示的作用,這是壹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因素所認同的。
裙子出現在18世紀20年左右。“1719年,傳統的英國舞蹈團在巴黎演出,演員們穿著有輪子形狀支架的襯裙,給巴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壹些年輕女性迅速效仿,進而流行起來,成為社會普遍時尚。”這是服裝在人們的非語言交流過程中給別人帶來了愉快的心情、向往的表情。當時有壹位女士穿了壹條寬裙,配有束腹,她把自己的著裝信息傳遞給別人,性感至極。服裝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地扮演了壹個交流媒介的角色。正是由於服裝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社會群體的非語言交流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由服裝來完成的。
“鄉間別墅是英國貴族活動的重要高級場所。壹方面顯示主人的好客和權威,另壹方面也是建立政治婚姻或向子女求婚的好機會。”在如此盛大的活動中保持體面的外表是必要的。壹件獨特的服裝或者壹件華麗高貴的服裝會吸引很多人的贊許和仰慕,在政治婚姻中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壹套精致漂亮的衣服不僅僅是取悅他人的工具,更是彰顯自己地位的選擇。也是“壹個人在展示他所擁有的壹切,能誇多少就誇多少。”這種“炫耀”也是壹種統治手段,是壹種需要。其目的並不是攻擊與自己平起平坐或高人壹等的人,而是因為每個貴族都想在社會等級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就更光榮了。“所以,華麗的服飾只是他們炫耀的壹種需要。人是有意誌的,意誌是有意識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控制和規範行動,以達到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農村住宅的貴族化活動不僅是業主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也是業主顯示其財富和地位的象征。這種活動也可以說是各種時尚服飾的盛大聚會。貴族們穿著的各種風格的衣服和不同的裝飾品也會成為他們中間評論的話題之壹。
由於服飾是壹種無聲的語言,而貴族在社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衣著光鮮的貴族往往會吸引中下層階級羨慕的目光。不經意間表達了貴族的高貴生活方式和自身價值。同時,貴族作為社會的領導階層,被視為(或理論上定義為)他人的楷模,貴族也以其精神優越感淩駕於人民之上,使他人不自覺地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遠離文化精神。
比如。“既然出眾的衣著可以獲得社交優勢。所以,窮人也砸很多錢買衣服。18的三四十年代,寬大的裙子讓女士們爭奇鬥艷,她們以自己沒有裙子為恥,顯得低人壹等。這說明貴族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價值觀傳遞給了中下層。
二、價值實現功能
我們穿衣服就像我們說話壹樣,是出於壹些原因:為了讓生活和工作更加輕松舒適,為了宣示或掩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等等。服裝作為壹種傳播媒介,也在展示著自己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和個性。
每個人都有對美的需求,這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潛在的欲望。唯美主義者認為,它表現為壹種對形式、結構、秩序和規律的把握和感受的欲望。18世紀初,束腹和裙子的流行是女士們對壹種性感高貴之美的追求和需要。正是這種形式和結構給別人帶來愉悅,從而得到他們的認同和青睞,進而實現對自我的壹種價值認同。
打扮是壹種重要的文化表現,也是壹種誇耀階級的手段。"傳統上,過多的布料不僅代表財富和上層階級."裙子的連衣裙結構必然會消耗過多的面料。在1600-1900期間,有社會地位的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婦女至少要穿三件襯裙:如果少於三件,人們會同情她,表明她不守秩序或很窮。另外,裙子是用裙圈或臀墊撐起的,這樣可以露出更多的布料,因為遮裙、駝籃裙、拖地裙都需要太多多余的布料。這兩種服裝的結構和裝飾都在宣布自己的優越地位,展示自己的價值。
款式、面料、裝飾都能體現佩戴者自身的價值和意識形態。當難以讓自己產生優越感時,穿著者總是顛覆自己的歷史和現有的既定服裝形象,竭力從“原來的自己”中再造壹個“新的自己”。因此,隨著工業革命的進步,階級壁壘被削弱,財富可以更容易更快地成為上層階級,以顏色和風格象征社會地位的社會結構開始崩潰。取而代之的是服裝的價格:昂貴的材料,太多的配件,難做的款式。
長期以來,貴族都選擇比較貴的面料,可以提升自身價值。緊身胸衣和裙子讓人穿起來很不舒服,甚至嚴重影響人的健康。穿緊身胸罩,呼吸困難,吃不下飯;巨大的裙子走路極其不方便。有些裙子的圍度甚至達到5.5米,很難坐下進門。然而,正是這種服裝形成了現階段的流行趨勢。在美國社會學家T.B .凡勃倫看來,這種現象是在向人們宣布:我是壹個有閑階級的人,我是壹個高尚的人,與眾不同,我不必參加勞動。這些都是她身份和地位的暗示。而女性的發型裝飾比較誇張,崇尚高挑發型。除了使用假發外,它們還由金屬框架支撐,並用各種絲帶、羽毛、人造花和薄紗裝飾。有些人甚至異想天開地用小房子、樹木、動物和壹整艘軍艦來裝飾它!最大的頭發可以達到30厘米左右的高度。因為假發和理發價格昂貴,他們很少洗頭來保持發型。可以看出,貴族女性極力用這種病態的裝飾來顯示自己的價值和個性,努力使自己在社會中處於有利地位。
第三,“印象操作”功能
外貌在人們的認知和印象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第壹印象的形成中:人們在交際中有時會有意識地選擇壹定的服飾、言語、表情或動作,給別人留下獨特的印象。這種有意識地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各種印象的過程,叫做“印象整理”。也叫“印象操作”。
當壹個人意識到或想象到別人會如何看待或評價自己時,他會用衣著、化妝或其他手段使人形成良好的印象,以引起別人的註意。壹般來說,壹個人很難或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基本外貌、體型、性別和年齡,但他可以用衣服和巧妙的妝容來修飾外表,以凸顯內心的強大,掩蓋自己的缺點。
貴族加強對中下層的控制意義重大。宴請賓客、購買奢侈品、參加戶外活動、修建鄉間別墅,都是貴族炫耀權威的方式,也是打動人心、裝點門面的方式。購買奢侈品服裝是奢侈品的重要內容之壹。貴族經常在衣服上花很多錢。再加上珍珠、天鵝絨、絲綢等昂貴的裝飾品,這些人把“所有的家當都放在了身上。”中下層以“跟上上層”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像貴族壹樣生活,用高尚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約束自己。但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既要有貴族的風度,又要有高貴的外表。所以中下層也在服裝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由於工業革命的影響,他們比過去有更多的機會賺錢和花錢,因此他們經常被斥為富人的模仿者。“那時候花錢很時髦。……這是壹個以時尚為榮的時代,對快感的追求日益復雜,人們為成功滿足這些欲望付出了巨大努力。”因此,購買華麗時尚的衣服自然是他們模仿貴族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貴族對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行為有著明確的認知,那就是他們是高人壹等的人,他們應該在言行舉止和生活方式上有別於低人壹等的人,才能成為人民的“楷模”。高貴的衣服,昂貴的裝飾品,自然價格不菲,普通人難以企及。但還是會引起中下層的羨慕和向往。所以貴族同時影響了中下層的思想、生活觀念和價值觀。
四。結論
英國是壹個等級觀念很強的社會,強烈的等級觀念和對自由的向往成為了英國的傳統文化。服裝通過服裝的交換,價值的實現,印象的運作,形成了壹種非正式的規範。事實上,這種規範是壹種社會文化“慣例”。貴族階層以服裝為媒介,向其他階層輸入自己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服裝作為壹種符號,在社會生活中被賦予了豐富的含義。它不僅是交流的象征,也是價值的象征。英國貴族通過服飾輸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至少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中下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形成了中下層向上層看齊的價值規範。這是當時社會賦予服裝的時代意義。
註意事項:
董克勤畫眉插畫:時尚心理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2004年,第4頁。
2鄭菊新:《世界服裝史》[M]寧波: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年,1,121。
3和陳曉: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78頁。
4和陳曉: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78頁。
5蔣德富著:《社會變革中的貴族——16-18世紀英國貴族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134頁。
錢乘旦和陳曉:英國文化模式探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1頁。
7[美]艾莉森·盧裏著,李長青譯:服裝解讀[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年,第120頁。
8[美]艾莉森·盧裏著,李長青譯:服裝解讀[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年,第121頁。
9張乃仁、楊。外國服裝藝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10月,第212頁。
《伊麗莎白的英格蘭:社會的結構》,第255頁
11Asa Briggs,《英格蘭社會史》,倫敦巴特勒-坦納特有限公司,p174
錢乘旦和陳曉,12。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2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