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莆田民俗

莆田民俗

莆田人的春節,熱鬧、喜慶、淳樸,地方特色濃厚,習俗古老。元宵節是壹場聲勢浩大、通宵達旦的遊行,燈、鼓、十聲八樂;在跳棕橋的古老儀式中,男孩子們赤腳擡著棕轎子,圍著火堆跳舞,踩在上面。以及正月初四“老去”、貼“白額春聯”等傳統習俗。在莆田過春節,既可以欣賞新奇和喜慶,也可以感受源遠流長的莆仙文化。“大年三十是壹年,正月初四又是壹年。莆田五天過兩次年的習俗,在福建省是絕無僅有的。”除了除夕和正月初壹,莆田的初四也是大年初壹。這壹天的“年”在莆田被稱為“大年”,其熱鬧程度和規模與除夕的“辦年”相同。第四天,堅守傳統的莆田人會吃長壽面和“紅丸子”。初五早上,莆田家家戶戶都會像大年初壹壹樣開始放鞭炮,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莆田還有壹種流行的貼白對聯的習俗。原來莆田家家戶戶都是正月初二貼白對聯,但是到了四月初四就習慣貼紅春聯了。在悼念親人和吉祥節日的矛盾中,人們選擇了壹種妥協,就是把紅色的春聯蓋在新貼的春聯上,露出壹張白色的春聯以示哀思。此後,莆田地區每逢春節,便流行貼白額春聯。春節民俗蘊含著莆田人獨特的情感記憶。紅團商酌鞋夏薇路

莆田過年,壁爐最好吃。莆仙鄉親們,尤其是農村的,要在30周年之前準備好炸豆腐、炸紅薯、薄餅、紅橘子、雞鴨豬羊,以及不可或缺的“紅球”。“紅球”以糯米粉為原料,外裹綠豆或熟糯米,吃起來甜而不膩。對莆田人來說,“紅團”意味深長,紅色是喜慶的顏色,圓圓的形狀象征著家人團聚,“紅團”的香甜也象征著新的壹年生活的甜蜜。

除夕夜,家家戶戶開始告別新年,農村鞭炮齊鳴,孩子們歡呼著迎接新年。然後除夕夜,莆仙各家各戶的廳堂燈火通明,全家男女老少同桌飲酒,大家聚在壹起享受天倫之樂。在莆仙的壹些村莊,更重要的是在烤箱裏和餐桌下放上木炭,以顯示全家人的深情,團聚和繁榮。

莆仙人圍著竈臺聚在壹起時,餐桌上的菜肴大多有吉祥之意,如鯽魚(俗名鯽魚之母,諧音)、蟹(意為完美)、蝦(莆田方言讀作“和”諧音,意為壹家人和氣生財)、甜丸子(意為生活甜蜜美好)。在莆田農村和壹些郊區,莆田人過年都要在廚房的水缸裏養幾條活鯽魚,表示壹年有余。莆仙人非常重視家庭關系。平日裏,大家都在外面忙,但是到了過年,壹定要千方百計趕回家團聚。除夕是親戚們團聚的時候。所以為了表示對親人的思念,如果真的有人回不了家,就在餐桌上放壹副碗筷。

元宵節“蠟燭山”

莆仙燈會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莆仙地區從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農家院,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人們燃放鞭炮和煙花,敲鑼打鼓,表演歌舞,踩高蹺,遊龍燈。所有的社團、祭壇、宮殿和寺廟都舉行遊戲來迎接神靈。成千上萬的人組成龐大的隊伍外出。人們舉著五色旗,裝著男孩子,跑著十個警察,裝著故事,敲鑼打鼓,彈著十個音八個樂,放著槍,射著矛。每個鄉鎮都有露天的莆仙戲,還有花燈、舞龍、舞獅,幾乎通宵。

猶大燈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莆仙地區的家家戶戶都掛滿了燈籠和五顏六色的裝飾品。許多村鎮還舉行花燈遊行,俗稱“大花燈”。在燈籠中,各種各樣的彩燈相互競爭,包括龍燈,鳳凰燈,蓮花燈,麒麟燈,月兔燈,魚燈,玉珠燈,玻璃燈等。燈籠上繪有人物、故事、花卉、蟲魚、鳥獸、亭臺樓閣等景觀。仙遊楓亭鎮的猶大燈籠是最壯觀的。遊燈中有燈籠、猜燈謎、塔燈、六角燈、蜈蚣燈、七彩藍燈、蔬菜大燈等。在莆田華亭高霞村,每年家家戶戶都要在長約3厘米、寬約6厘米的木板上裝上燈籠,組織三四千人的大燈籠遊。從高霞村遊到市內的廣化寺。

媽祖燈會。在莆仙沿海島嶼,尤其是湄洲島,有舉辦媽祖燈會的習俗。正月初十是媽祖燈節。除祠堂外,島內外其他數十座媽祖宮廟在正月初八至十八舉行元宵燈會,即把各宮廟中的媽祖搬到廟中,在廟中奏十音八樂,並請道士娛樂。然後根據各宮的活動範圍,將媽祖搬回皇宮。媽祖廟(宮)有元宵節“燭山”的習俗。蠟燭山是壹個木架,上面有成千上萬個蠟燭釘。好男好女從家裏帶來壹對對蠟燭,放在木架上燃燒。從遠處看,它們像蠟燭山。人們會把蠟燭放在只有五六厘米的地方才熄滅,帶回家繼續點燃,表示吉祥平安。在市區的文峰宮(媽祖宮),燈節宮也點蠟燭山。每年元宵節晚上,都有不少市民爭相壹睹文峰宮的燭光山,場面相當壯觀。

  • 上一篇:胖女孩怎麽搭配衣服?5個小貼士:超級自信和苗條。
  • 下一篇: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