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宣彤三年)6月1日(農歷五月初五),蕭紅出生在黑龍江呼蘭縣(今哈爾濱市呼蘭區)龍王廟路南的張家大院。寶寶名字榮華,學名張秀煥。
1916年(民國五年),祖父將蕭紅的學名改為張幼英。
1919(民國八年),她的生母蔣玉蘭死於霍亂。父親張廷菊繼續娶梁雅蘭,即蕭紅的繼母。
1920(民國九年)進入呼蘭縣第壹農業學校(俗稱龍王廟小學,現小紅小學)女子班。
1924(民國13年)入北關初中女生部。之後被轉到呼蘭縣第壹女子初級中學。
1927(民國16年)進入哈爾濱市東特區設立的第壹女子中學(現哈爾濱市小紅中學)。蕭紅喜歡文學和繪畫,曾在校刊上發表過抒情詩。
1928年(民國十七年),哈爾濱維護路權學生聯合會發起了抗日* * * * *保路運動,即“119”運動。蕭紅參加* * *主動當宣傳員。
1929(民國18年),她爺爺去世了,蕭紅很難過,因為她爺爺是她最親的人。爺爺去世後,她對家人沒有了感情和留戀。
1930(民國19年),初中畢業,不顧家人反對離開北平,進入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附屬女子中學就讀高中壹年級。沒有家人的支持,生活很快陷入困境。
1931年(民國20年)1月,寒假離開北平回到呼蘭,被軟禁。二月底,我又去了北平,不久未婚夫王恩嘉追到北平。3月中旬,兩人壹起離開北平,回到哈爾濱。王恩加的哥哥王大成不滿蕭紅去北平讀書,代弟弟解除了與蕭紅的婚約。小紅將王大成告上了法庭。為了照顧哥哥的名譽,王恩加違心地承認解除婚約是自己的主意。蕭紅輸了官司,回到呼蘭。後來,她隨家人搬到阿城縣(今哈爾濱市道外區朱敏鎮)福昌村,被迫與外界隔絕。
1931年(民國20年)10月,從福昌經阿城逃到哈爾濱。壹個月後,我和王恩佳搬進了道外十六街東興順酒店。半年後,小紅懷孕了,臨產期近了。王恩加不辭而別。蕭紅寫信給哈爾濱國際協會副刊編輯裴欣源求助。裴欣源幾次派肖軍去酒店給小紅送書刊。蕭紅認識了蕭軍。
1932(民國二十壹年)八月七日,松花江決堤,淹沒市區。因為小紅欠錢太多,酒店不讓小紅離開。肖軍晚上租了壹條船,用繩子把小紅救了出來,住在裴新源家。不久小紅入院分娩。孩子出生後,因為養不活被送人了,後來就死了。出院後,他們住進了道裏新城街(現道裏尚誌街)的歐羅巴酒店,開始同居。由於沒有固定收入,他們只是靠小軍做家教,借錢維持生活。
1932(民國二十壹年)165438+10月,蕭紅和蕭軍搬出歐羅巴酒店,定居在道裏上市街25號(現道裏區夏虹街25號)。
文學作品
1933年(民國22年)3月參加黨員金組織的浮雕畫展覽,展出粉筆畫兩幅。4月,以悲吟為筆名出版小說《棄兒》,這是蕭紅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後來,他發表了許多作品,踏上了文學之旅。
1933年(民國22年)7月,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表演團體“明星劇團”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於敵偽特務機關的註意,劇團在演出前解散了。
1933(民國22年)10在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蕭紅和蕭軍合著了小說和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簽了悲歌,蕭軍簽了三郎太。《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為蕭紅繼續她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4年6月(民國二十三年),由於《跋涉》中的作品大多揭露了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和鬥爭,帶有鮮明的現實進步色彩,引起了特務機關的懷疑。為了躲避迫害,蕭紅和蕭軍在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端午節前壹天,舒群夫婦在大港碼頭遇到兩個人,壹起住在關彜路1號。蕭軍是《青島晨報》的主編,蕭紅完成了著名的中篇小說《生死場》。在此期間,他們與魯迅先生取得了聯系,魯迅先生給了他們指導和鼓勵,被譽為中國左翼文學增加了兩位實力派作家。?
1934(民國二十三年)165438+十月,蕭紅、蕭軍、作家張梅林離開青島,到達上海。在上海,蕭紅和蕭軍經常去魯迅家裏,向他請教。魯迅專門把他們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這些人後來成了蕭紅的好朋友,對她的創作和生活產生了壹定的影響。魯迅和許廣平不僅在創作上指導他們,而且關心他們的生活。不久,蕭紅、蕭軍和葉紫在魯迅的支持下組成了“奴隸社會”。
1935(民國二十四年)65438+二月,生死場由上海榮光書店以“奴隸系列”為名出版,署名“蕭紅”。魯迅寫序言,胡風寫後記。他的作品在文壇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壹舉成名。
1936(民國25年)6月15日,蕭紅作為最初的創始人之壹,與魯迅、茅盾、巴金、依群等67位作家聯名,發表了《中國文藝家宣言》,反對內戰,號召愛國文藝家發揮進步作用,創作優秀作品,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解放和民族獨立而鬥爭。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七月,由於與蕭軍的感情裂痕,為了擺脫和緩和矛盾,蕭紅只身前往日本。
1936(民國二十五年)10 19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蕭紅發表《哀海外》等多部作品緬懷。
1937(民國26年)5438年6月+10月,蕭紅從日本歸來。到達上海後,她前往世界公墓瞻仰魯迅先生的墓,表達哀思。3月,我寫了《掃墓詩——獻給魯迅先生》,4月23日發表在《文藝》上。4月,我去北平見了我的老朋友李()和,然後返回上海。這時我和蕭軍的關系有所改善,參加了蕭軍主編的《魯迅紀念集》的資料收集工作。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13年8月,日軍大規模進攻上海。蕭紅和蕭軍不顧危險,幫助日本進步作家陸地根和段麗陽·池田躲過特務機關的突襲,保護他們安全轉移。
1937年(民國26年)9月,蕭紅、蕭軍撤至武漢,見到著名青年詩人蔣錫進,住在武昌錢潔水路小金龍巷25號他的寓所裏。不久,端木蕻良,壹位來自東北的年輕作家,也搬進來和他們住在壹起。蕭紅、蕭軍、舒群、白浪、羅楓、孔洛蓀等從東北各地逃到武漢的青年作家積極參加抗戰文學活動,在武漢形成了壹個頗有影響的東北作家群。蕭紅創作了許多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天空的點綴》、《不眠之夜》、《在東京》、《火線之外第二章:窗戶、小生命和士兵》等散文的出版,對人民抗日戰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38(民國二十七年)65438+10月,蕭紅、蕭軍、聶紺弩、艾青、田甜、端木宏亮等人應民族大學副校長李公樸之邀,離開武漢,赴山西臨汾民族大學任教,任文藝教員。二月,臨汾局勢緊張,蕭紅、端木蕻良隨丁玲率領的西北野戰軍來到安。4月,蕭紅帶著端木紅亮回到武漢。5月,他們在武漢結婚。
1938(民國二十七年)六月11,蕭紅在江津白浪家中生下壹子。產後第四天,小紅聲稱孩子前壹天晚上抽搐死亡。蕭紅產後回到重慶,應邀寫了壹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包括《記住我們的恩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平劄記》《魯迅先生生平簡述》等。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冬,蕭紅和端木宏亮搬到黃桷樹鎮明兵村,住在錦衣樓下。?
1940(民國29年)65438+10月底,蕭紅帶著端木紅亮離開重慶,飛往香港,住在九龍尖沙咀月島8號。2月5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在大東飯店為他們舉行了歡迎會。3月,蕭紅在劍道揚中女中參加香港女校籌備委員會舉辦的紀念三八勞動軍座談會。8月3日,香港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年記者協會香港分會、中華文員會等文藝團體在加路連山孔聖堂聯合舉行追悼大會,紀念魯迅先生60華誕。蕭紅負責報道魯迅的生平,在追悼會上,蕭紅還表演了到香港後寫的啞劇《國魂》。
1,1940(民國二十九年)九月,《呼蘭河傳》開始在* * *《星座》副刊連載;2月20日完成10;連載65438+2月27日完成。
因病而死
1941年(民國三十年)四月,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經香港回國,到九龍看望生病的蕭紅。後來,蕭紅聽從了史沫特萊的建議,到瑪麗醫院做了全面檢查,發現自己得了肺結核。10月,小紅住院接受空氣針灸治療。165438+10月底,由於受到醫院的冷遇,蕭紅回到九龍的家中休養。
1941年(民國30年)65438+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九龍戰火紛飛。在蕭紅的邀請下,柳亞子先生到蕭紅位於九龍樂道的住所去拜訪她。第二天,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羅護送蕭紅從九龍回到香港,住在思豪酒店。
1942(民國31年)65438+10月12,日軍占領香港。小紅病情加重,被送往香港歡樂谷洋河醫院。因為庸醫被誤診為喉頭腫瘤,她把喉嚨放錯了位置。手術的結果是,小紅不能吃不能喝,身體虛弱。65438+10月18,端木紅亮和羅將小紅轉到瑪麗醫院。第二天,蕭紅的精神漸漸恢復,她在紙上寫下,“我將永遠和藍天碧水在壹起,把《紅樓》的那壹半留給別人寫”,“我冷眼看了半輩子,我先死了,不甘心,不甘心。”
文學特征,文體特征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征,創造了情景小說結構。《傷逝》系列散文出版時被批評為“看不懂”,因為蕭紅用了很多小說手法。這種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是極其新穎的。文體上更接近小說,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上師節讀書後記》)。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傷逝》、《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壹的敘事模式,開創了介於小說、散文和詩歌之間的邊緣文體,以其獨特的非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式、非情節結構和詩化風格,形成了獨特的“蕭紅體”小說風格。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路徑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壹個側面實現了文學史的聯系和延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和傳統文學。更確切地說,它是傳統文學中優雅的部分——詩歌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取代詩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之間的壹種新的聯系。正是這種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有生命力的內容。蕭紅以其悲劇的人生、情感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村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狀態,揭露和批判國民性的弱點,表現人類、女性和普遍人生的悲劇,從而使她的小說獲得了強烈而深刻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
語言特點
蕭紅的小說有著非常規的文體語言,詩意、直白、自然。蕭紅的作品多是自傳性的。她不按照正常的思維來寫,而是用壹種非常自然而陌生的語言來描述她所熟悉的壹切。蕭紅的語言運用不落俗套,不僅清新生疏,而且直白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白首先表現在她的率真,以及她以獨特的童心觀察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的樸實無華的語言描述。這種非常規語言在蕭紅後期作品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牛車三月的春日,後花園六月的花,小城三月初春的原野,都是孩子們眼中的自然世界,人物的布景也不受舊形式的束縛。同時,這種直白的語言顯示出天然的特性。她寫的人物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栩栩如生,悲喜交加,都能讓讀者歌唱。因為率真,沒有矯飾和做作,更加自然簡單,率真和自然這兩種特質自然合二為壹。這種語言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卻天然地蘊含著壹種天真的美和獨特醇厚的意境,成為蕭紅小說敘事風格的重要特征。
意識形態特征
軼事典故,壹半灰
1942(民國三十壹年)65438+10月22日,蕭紅生病在香港法國醫院,遵從了她的遺願:她要能看到身後的大海。蕭紅死後的第四天,端木蕻良帶著筆、墨水和裝有蕭紅骨灰的花瓶來到淺水灣的壹個山坡上。上面是麗都酒店,下面是遊泳池。他把骨灰盒埋好後,在墳前親筆題寫了“蕭紅之墓”。
端木蕻良埋葬蕭紅的時候,壹路上都聞到了血腥味。他擔心墓地無法長久保存,於是故意把另壹半骨灰留在另壹個同樣的花瓶裏,偷偷埋在聖士提反女子學校土崖的壹棵樹下。法國醫院當時就設在這所教會女校裏,小鄭弘就是在這裏去世的。
1957年8月,蕭紅在香港淺水灣的骨灰被遷回廣州銀河革命公墓安葬。當時大陸反右,端木蕻良被審查,不能親自去廣州迎接蕭紅的骨灰。他不得不寫壹篇紀念文章“紀念蕭紅,向黨致敬!”,發表於8月《廣州日報》1957。
文革結束後,端木蕻良幾次托香港的朋友去聖士提反女校後面尋找蕭紅另壹半骨灰的埋葬地,但時間太長,山上樹木茂密,難以辨認。1995年3月,端木宏亮收到壹份20世紀40年代香港聖士提反女子學校的地形圖,希望能確定蕭紅骨灰埋葬的確切地點。但時間久了,文案模糊,平面圖難以辨認。端木蕻良沮喪地說:“看來我去了之後可能找不到了。蕭紅的那壹半會永遠留在香港。
蕭紅的詩和高樓大廈,遠遠就能看到。打了壹百個電話都沒人接,反而多了壹份恨。——現代蕭紅《致方希》致方希
擡頭看看高樓,就在不遠處。
打了壹百個電話都沒人接,反而多了壹份恨。因為住在大招待所,所以心裏感動。鬢角長白發,長夜難懂。——現代蕭紅的鏡中感受
因為住在大招待所,所以心裏感動。
鬢角長白發,長夜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