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字母發音、拼寫規則和線條都和維吾爾語相似。到目前為止,維吾爾語蒙古語字母還沒有被直接記載下來。根據後人對這份文字材料的分析,總結出19封。其中5個是元音,14是輔音。根據每個字母在單詞中的位置不同,寫法略有變化,分詞有開頭、中間、結尾三種變體。拼寫時,字壹般是單個的維吾爾蒙文位置,書是上下相連的。但是,有時候壹個詞可以寫成兩段。拼寫規則不嚴格,重復單詞比較常見。詞序是從上到下,行序是從左到右。標點符號有三種:單點(相當於逗號)、雙點(相當於句號)、四點(用在段落末尾)。現存的回鶻蒙古語文獻中,最早的是葉松格貝(1225)。元世祖忽必烈於1269年頒布《蒙古語新詞》(後改名為《蒙古語詞》,現俗稱“八思巴語”)後,回鶻蒙古語的使用壹度受到限制。元末,回鶻蒙古語逐漸流行。到17世紀,回鶻蒙古語發展為兩個分支,壹個是目前蒙古大部分地區通行的蒙古語,另壹個是只在惠拉特方言區使用的托特語。
自從元世祖委托佛教徒巴斯巴,又制作了壹種巴斯巴語,每種都叫“恐兀”,以示區別。但盡管屢禁不止,當時的蒙古人還是喜歡用蒙古文字,於是八思巴轉而拼寫別人的聲音。在明朝建立和元順帝回歸北方之前,新詞很少使用。嶺北等地的蒙古族仍以回鶻字母為正宗。
16世紀,蒙古人信佛,廣譯佛經,所以蒙古文字開始流行和定型。所以十六、十七世紀之交是蒙古的文藝復興時期。在此之前,對寫蒙古語的壹些缺失部分進行了改進。這時候引入了很多藏語和梵語的內典術語,來代替過去蒙古人使用的詞匯。為了方便表達藏語和梵語的聲音,創造了另壹種變體字母。字母的改進主要在Arigari。1587年,喀喇沁的翻譯家阿尤什古史修改了舊字體,創造了自己的阿裏嘎日語,可以表達所有的藏語和梵語音,還可以表達蒙古語中沒有的輔音。這個時候,壹些老話就被廢棄不用了。學術界稱此時的書面蒙古語為古典蒙古語。
清代還以蒙文字母為參考,滿文寫在書上。兩種字體相似,可以繞過。此後,從十七世紀末到十八世紀,古典蒙古語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雕版印刷在北京和內蒙古盛行,精通蒙語或藏語巫師的皇帝參與編纂字典和語法書。
1648年,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僧人紮雅班迪達(那木亥紮木蘇)也改進傳統,分析了蒙古文字的音標,創制了新字體“托多蒙γol”。但這種新字體只在天山南北道和伏爾加河口使用過,在東蒙古沒有被采用。字母表包括31個字母。其中7個是元音,24個是輔音。四個圓唇元音用不同的字母O或U來代表?它與它的書寫方式不同。輔音字母d和t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混用;陰性詞中的π和k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與蒙古語相比,代表z、c、╫╫and╫are的字母在字形和讀音上有所不同。設置了表示長元音的附加符號,並規定了長元音的雙寫形式。由於這些改進,Tote可以更準確地表達惠拉特方言的語音系統。
1686年,廓爾喀僧人哪咤巴紮模仿藏語梵文,創制了索永布文。* * *有90個字母,從左開始有壹個橫排的楷書,可以準確的表達藏語、梵語、蒙古語的聲音。索永布料非常漂亮,寺廟經常用它來裝飾。可惜比八思巴寫起來不方便,所以社會上很少用。同年,紮納·巴紮爾制作了另壹種橫版文字,在廓爾喀的佛教寺廟中使用。
二十世紀初曾有過蒙古語拉丁化的討論,但當時並未付諸實踐。194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蒙古人改用以西裏爾字母為基礎的音標,俗稱“新蒙古語”。這種語言的字母表比俄語多兩個元音θ和Y。長元音用雙字母表示。能準確表達達喀爾卡方言的語音系統。從1946開始,蒙古改為用西裏爾字母拼寫哈爾卡方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仍然采用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