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壹個世界性問題。病原體、毒素、農藥、獸藥、重金屬和非法添加劑被頻繁報道汙染各種食品,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傳統的檢測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為了達到現場快速篩查大量食品樣品的目的,迫切需要建立壹種新的快速檢測方法。結合了納米酶和核酸適體的優越性能,基於納米酶和核酸適體的傳感方法在靈敏度、特異性、重復性和準確性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被認為是壹種極具應用前景的快速檢測方法。
近年來,我們見證了壹系列基於納米酶-核酸適體的食品汙染物分析檢測策略,尤其是基於ssDNA調控納米酶活性的新檢測方法。因此,本文對納米酶適體傳感器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首先,系統討論了不同因素對ssDNA調控納米酶活性的影響,以實現在各種檢測方法中對納米酶活性的精確調控。在此基礎上,根據納米酶與核酸適體的作用方式,將納米酶-核酸適體傳感方法分為四種模式進行討論(基於ssDNA提高納米酶活性的檢測模式;基於ssDNA的納米酶活性抑制檢測模式:納米酶作為信號標記檢測模式和其他模式)。最後,討論了納米酶-核酸適體傳感方法面臨的挑戰和前景。
SsDNA不僅能抑制納米酶的活性,還能提高納米酶的活性。提高或抑制納米酶的活性主要取決於引入的ssDNA是否增加或抑制納米酶與底物的親和力,這與內部因素(ssDNA結構、堿基類型、濃度和長度、納米酶的形狀和類型)和外部因素(底物類型、pH、溫度、離子強度和類型等)有關。).雖然大量文獻報道了ssDNA對納米酶活性的調控,但這些文獻存在矛盾,ssDNA調控納米酶活性的機制有待進壹步研究。
與其他檢測方式相比,基於核酸適體調控納米酶活性的檢測方式具有簡便、通用的優點,受到科學家的青睞。然而,由於食品基質的復雜性,需要復雜的樣品預處理步驟,以避免食品基質對納米酶-核酸適體傳感方法的幹擾。因此,迫切需要發展無需復雜樣品預處理的納米酶-核酸適體傳感方法。
陳相貴,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食品營養、保健與安全、食品生物技術和農產品深加工。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省級項目7項、企業委托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論文30余篇,獲得省級科技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先後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傑出專家、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四川省勞動模範等榮譽。兼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食品安全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決策咨詢分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食品質量安全“2011”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
秦望目前是美國馬裏蘭大學營養和食品科學系的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食品生物高分子和食品安全,涵蓋食品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技術和生物物理學。主要研究內容是通過對食品中天然高分子的微納米結構特征進行表征和評價,進壹步開發和拓展食品蛋白質和多糖的創新應用,包括抗菌劑的可食性塗層、生物活性物質的包埋和緩釋、有序納米復合食品包裝材料等。在ACS應用材料&中;Interfaces、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bio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世界壹流食品期刊發表SCI論文130余篇,多次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擔任十余種著名學術期刊的審稿人。2019和2021被評為高被引專家。
王立軍,博士,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7 1畢業於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201165438+10月-20165438+10月2006年,赴美國阿肯色大學進行聯合博士培養。主要研究方向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快速檢測(基於分子生物學的檢測方法和基於納米材料的檢測方法)。在《食品化學》、《食品控制》、《LWT-食品科學與技術》、《傳感器與執行器B:化學》等國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7項。主持和參與了許多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獲得1省級教學成果獎。(通訊員:西華大學林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