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減肥
中醫減肥主要是通過針灸相應穴位加之其它中醫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實現減重,現代醫學認為單純性肥胖多伴有內分泌紊亂,各種激素,尤其是胰島素、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瘦素等異常,可通過針灸來調理內分泌,使之趨於正常。
另壹方面,中醫從臟腑辨證分析肥胖主要與肝脾腎三臟的功能有關,通過針灸可以達到調理臟腑,使肝脾腎臟之功能恢復正常。中醫減肥利用中醫辯證施治的原理,從調整內分泌入手,通過針灸、點穴等綜合治療,對肥胖者的神經和內分泌功能進行調整。
中醫對肥胖的認識
中醫認為,經絡內屬於臟腑,外屬於肢節,溝通臟腑和皮膚,達到周人體各臟腑功能的平衡作用。如人體的經絡壹旦堵塞,就會破倍腦的和諧,導致臟腑失調、陰陽失衡,臨床上常見代謝失衡、毒素雄積,表現在形體上,是體態臃腫、肥胖等。
針灸、刮痧、拔罐、按摩是我國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可調節人系統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濟無毒副作用的特點,因而備受肥胖者的關註。
中醫認為,肥胖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體內膏脂過度堆積所致。造成體內脂膏過分堆積的原因可以是 多方面的,如過食肥甘厚味、久坐久臥、懶於活動、情誌不遂等,再加上臟腑功能失調,造成痰濕內阻、膏脂內充,而發本病。
中醫肥胖體質分類
肥胖是指壹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壹種狀態。
由於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或潛伏。
評定標準:肥胖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
1、脾胃氣虛型肥胖
人體之氣來自飲食的水谷精微。水谷的運化輸布與脾氣的盛衰有關,如脾氣不足,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則水谷將不能正常運化,體內之氣必衰.
脾胃位於中焦部位,胃屬腑,脾屬臟;壹陰壹陽互為表裏。胃的功能是接受食物,而脾的功能為運化精微,二者互相協調,才能將食物化生為氣血,因此脾氣虛弱,通常會導致胃氣虛弱,臨床上稱為脾胃氣虛。脾胃氣虛,則脾胃運化功能低下,無力運化水濕,致使水濕聚生痰濁膏脂,誘發肥胖。
主要癥狀如下
倦怠無力,肢體困重。脾主肌肉,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肉無法充養。
動者氣短。由於氣血生化不足,每每運動則耗氣更盛,氣不足以供養心肺所致。
浮腫、尿少。由脾氣虧虛,無力運化水濕,水濕停滯所致。
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脾主運化,脾虛則脘腹氣機升降失調,由氣機不暢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補中益氣
2、濕熱內蘊型肥胖
濕熱證是由於外感濕熱之邪,或由於喜食肥甘厚膩,傷及脾胃,致使食積郁久,釀生濕熱。由於濕為陰邪,熱為熱邪,二者相互搏結膠著難化。濕熱積聚,阻礙氣機,致使濕濁不化,久之,則導致肥胖。
主要癥狀如下:
頭脹。濕熱內蘊,蒙蔽頭面清竅,阻毒清陽之升發。
口渴喜飲。由熱邪灼傷津液,陰液不所致。
消谷善饑。濕熱積聚於胃腑,邪熱內腐熟水谷的功能亢進。
肢重困楚。濕邪特征為重濁,濕熱內致使濕濁不化、肢體沈重難伸。
大便秘結,或大便不爽,裏急後重。
治法:清熱化濕、利水行氣。
3、肝氣郁結型肥巴胖
肝氣郁結的形成,通常是因郁悶暴器等情誌不暢的因素,導致肝臟莊疏泄失職所致。肝氣郁結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因氣郁而導致血滯,故出現胸脅悶;也可以因氣滯而侵犯脾土,使運化故出現脘腹脹滿、腹痛泄瀉;可以因氣郁使津液凝聚而生痰,故出現腹痞滿、心煩口苦等癥。本證與情誌的變化密切相關,表現為情緒易於激煩躁不安、心悸失昵、健忘、耳鳴、眩暈等。
主要癥狀如下:
精神郁或煩躁易怒。由肝氣疏泄失常所致。
月經不調。由肝氣郁結,氣血運行不暢,沖任失養所致。
大便不暢。由肝失疏泄,脾胃氣機升失和,腸道氣機壅常所致。
失眠多夢。由氣機壅滯不暢,久郁生熱,熱擾心神所致。
治法:疏肝利膽、行氣散結。
4、氣滯血淤型肥胖
氣滯:因感受風寒濕邪或因七情內,致使氣機運行不暢。因此,氣滯常經不雕、腹痛、產後惡露不凈、乳缺乳等。
血淤:因跌打損傷、內傷出血、勞過度等因素,致使體內血行不暢,甚頸停凝聚。血淤大多發生於氣虛或年蔚體弱患者。由於氣虛無力運血,致使人體出現血液淤阻、疼痛拒按安、舌質紫等血淤表現,兼有少氣、乏力、自汗等氣虛之癥。
主要癥狀如下:
胸脅作痛。由氣滯血淤,氣血運行受阻,肝經循行胸脅,肝之疏泄功能失調所致。
月經不調或閉經。由氣血運行受阻,胞脈失養所致。
經血色暗有塊。由經血運行不暢停滯而結聚為塊所致。
痛有定處。由氣滯血凝,血凝不教,結聚於固定點所致。
治法:活血化淤、行氣止痛。
5、痰濕型肥胖
痰濕型肥胖是指由於外感或者內傷等因素,致使牌胃氣虛,不能運化水濕,使其內停,停滯日久則形成濕濁。濕濁日久則酸生為痰濕膠著,阻礙氣機。因此,痰濕不僅是病理產物,其本身也是致病的因素。濕邪屬陰邪,痰濕型肥胖患者到了夜晚,由於陽氣衰退而氣亢盛,因此夜間痰量相對增多而頻繁咳痰。
主要癥狀如下
頭昏頭脹,昏昏欲睡。濕性重濁,此為濕濁內蘊,上蒙頭面清竅所致。肢體困重,動著更甚。水濕停聚,故膠體困重,氣機不暢,動著耗氣,故有此狀。
大便不爽。濕濁停聚於胃腑腸道,重濁黏滯,阻礙大腸氣機。
治法:化痰祛濕、理氣和中。
6、脾腎陽虛型肥胖
由於飲食不節、勞倦、久瀉等因素,使脾陽受損,日久不愈,牽連及腎造成脾腎陽虛,或腎陽先虧,命門之火不足,不能溫煦脾土,因而累及脾陽。
主要癥狀如下
浮腫。由脾腎虧損,無力運化水濕水液代謝障礙所致。
腹脹、便溏。脾虛則脾胃運化失健,故腹脹;腎虛則氣化功能失調,故便溏。畏寒肢冷。脾腎陽虛,陽氣不足,則無以溫暖四肢。
疲乏無力、腰膝酸軟。脾主四肢,腎主骨,脾腎不足,則四肢、腰膝得不到足夠溫養。
治法:補益脾腎、行氣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