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學前教育觀念。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改革傳統教育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傳入中國的。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人們往往認為兒童的心智發展規律沒有規律可循,兒童缺乏自主性,只能在大人的指導下發展。這種否定孩子能力,忽視孩子個性的觀點導致了壹些不好的後果,比如:大人經常把自己的觀點或理解強加給孩子。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灌輸和引導孩子的心智發展,往往不顧孩子的愛好和接受能力,把壹些固定的知識傳授給孩子,阻礙了孩子正常的心智發展,束縛了壹些思維方式。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正好打破了這壹現象。
蒙臺梭利對學齡前兒童的不斷研究表明,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內在活力”。孩子的這種內在活力,是壹種我們想象不到的積極、正面、無窮的力量。因此,蒙臺梭利把學前教育的任務概括為“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能,使他們按照自己的規律自由發展。”蒙臺梭利在《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中提到:“兒童不是大人和老師裝的容器,也不是可以隨意塑造的蠟或泥,更不是可以隨意刻畫的木塊,也不是父母老師培育的花草樹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壹個活生生的、有活力的、發展著的人。”這句話打破了學前教育模式的傳統觀念。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就是讓我們明白這樣壹個道理:“我們應該信任孩子,讓他們在自然自由的活動中各方面成長。”
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使我們重新審視幼兒教師的角色,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從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轉變為內心的導師。教師應該愉快地工作,讓孩子通過自由選擇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第二,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為中國的學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範本。
中國傳統教育理論受到了赫爾巴特教育理論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強調灌輸式教育,認為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因素構成的。這種教育模式將孩子視為儲存知識的容器,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處於被動和消極的地位。而且教學內容模糊,缺乏新意,教學程序嚴格按照五步教學法進行。孩子作為主角,只能是被動的跟隨者。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孩子的個性和能力被埋沒,無法展現。因此,人們呼喚教學的改革,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也是時代的要求。
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為我國學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範本,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首先,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的引入豐富了學前教育的內容。傳統的學前教育課程主要以唱歌、遊戲、手工、會話為主。蒙臺梭利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感官教育、生活實踐、語言教育、數學教育和文化教育。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註重日常生活實踐,有助於促進兒童健全的人格。其次,蒙臺梭利學前教育思想的引入,改進了學前教育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孩子的性格特點,阻礙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蒙臺梭利把對兒童的科學觀察和研究作為教師的首要任務,為兒童提供環境和工作資料,重視環境的創設,使兒童通過自我教育得到發展。第三,豐富了教學組織形式。過去我國的教學形式是同年齡,蒙臺梭利的顯著特點是混年齡。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城市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缺少兄弟姐妹,不利於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混齡班促進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第三,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推動了中國學前教育改革的進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主要任務和試點單位。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十項任務中,學前教育改革力度最大,試點動作最快,因為我國學前教育比較薄弱,群眾反映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學前教育成為國家這次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階段,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已經深入到基層,蒙臺梭利教育機構從大城市發展到小城市,從公辦園發展到民辦園,已經遍布全國。許多幼兒園將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引入幼兒園,紛紛開設蒙臺梭利課程。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也開始進入普通家庭,很多孩子的家長都認同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在這種影響下,原有的教育觀念逐漸被改變,許多教育工作者開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