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西方經濟學中古典學派的重點或命題是什麽?

西方經濟學中古典學派的重點或命題是什麽?

引自《從古典經濟學到馬克思——壹些主要理論的發展簡評》,本節所指的古典經濟學是歐洲國家重商主義作為壹種新的工業資產階級意識衰落後所遵循的統治經濟思想。經濟自由主義是古典經濟思想的基礎。古典經濟學成為歐洲國家統治經濟思想的時期,也是經濟自由主義幾乎沒有受到挑戰的黃金時代。

17結束後,幹資本主義逐漸發展成為成熟的工業資本主義。在農業方面,以盈利為目的的大規模農場取代了過去的小規模農業。在工業方面,生產技術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手工業作坊向機器工廠的過渡促進了生產組織和管理方面社會化大工業的發展。與商業資本不同,產業資本的特點是資本主義生產滲透到所有經濟領域。

在這種新的歷史形勢下,人們對國家的看法首先引起了人們的註意。與過去父母倫理的國家相反,出現了國家契約論。國家契約論的創始人是孟德斯鳩(1689-1755)和盧梭(J.J. Rousseau,1765)。洛克(T. Locke,1632-1704)。國家契約論者認為,國家沒有超人的屬性:國家或社會只是個人的總和。人類文明不斷進化,逐漸形成群體組織,最後成為社會。為了實現公共生活的某些目的,國家和個人積極同意限制他們的自然權利並把它們。

從這種思想延伸出來的就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以個體為主體,認為個體具有以下特征。個人的第壹個特點是利己。人類的壹切活動最終都可以歸結為自我保存。自我推銷發展成利己主義。利己成為人類壹切行為的動力。t .霍布斯(T.Hobbes,1585-1679)甚至認為同情人是利己主義的壹種變相表現。其次,是理智。它認為人類的壹切行為都是基於對事物的清醒、理性、冷靜和成熟的估計,以獲得最大的利益。這為後來的最大化理論提供了思想來源。第三,是慣性。不盈利就沒用了。第四,原子論認為個人是基本實體,社會只是個人的總和。社會制度、組織和機制只為個人而存在。經濟自由主義是在上述經濟和思想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它的基本任務是反對封建制度。但是,逐漸成熟的產業資本要求給予資本家在最大的、暢通無阻的市場中尋求利潤的自由。表面上看,似乎更反對重商主義。它反對重商主義,從反壟斷入手。經濟自由主義作為工業資本的哲學勝利,與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偉大勝利是同步發展的。亞當·斯密(A .斯密,1723-179O),李嘉圖(D .李嘉圖,1772)。約翰·穆勒(J.S. Mill,1806-1873)和巴斯夏(F. Bastiat,1801 ~ 1850)等後古典經濟學家充分發揮了這壹作用。49866.86866666667

在這壹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成為經濟自由主義理論支柱的信條。這些信條都是基於“完全競爭”和改善市場神話的信條。古典經濟學家和所有經濟自由主義者都相信這壹假設的可靠性,並因此承認神話是現實。因此,有必要對“完全競爭”進行解釋。“完全競爭”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壹,每壹種商品的供求雙方都有許多供應商和買方,每個供應商和買方以及能提供和購買的商品部門只構成這種商品總供求的6或部分。第二,任何生產者都有謀生或退出生產的自由,沒有任何困難。第三,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和商品的產出必須相同,這樣銷售者才能在不同生產單位的產品中自由選擇。第壹個犯人,未來供求的情況是壹定的。第五,雙方對市場情況的了解是完整的。“完全競爭”創造了壹個完美的市場,為經濟自由主義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實際上它在完善市場中起著“完全競爭”的作用。經濟自由主義的第壹個理論支柱是公私利益的協調。經濟自由主義認為利己是人性,所以無可指責。但是,如果利己壹定要害人,那麽利己就很難辯護。公私利益協調理論已經成為經濟自由主義的第壹個理論支柱,在亞當·斯密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斯密的邏輯思維也是建立在利己基礎上的。首先,他認為利己是符合人性的,但在他的作品中,首先表達的是人性的利他論。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出版於1759。在這本關於倫理問題的書中,他闡述了人類的同情心。利他主義。不過利己主義在《國富論》中有詳細解釋,該書出版後1776出版。斯密的思路是這樣的:人性中有利己主義,但也有同情心和利他主義。在經濟行為中,利己主義是主要驅動力,但為了利己,人必須同時利他,所以利他不是出於同情而是仍然出於利己,這當然不排除人在其他行為中可以單純出於同情而做利他的事情。但兩者的結果是壹樣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是協調的。在這種協調功能中,“壹只看不見的手”發揮著作用,因為在壹個壹切都是自由的社會中,“人們被“壹只看不見的手”指引著前進。去實現壹個他本不想實現的目標...他追求自己的利益,並比他真正打算這樣做時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國富論》,第27卷)。事實上,“壹只看不見的手”在協調公共和私人利益中的作用在《道德情操論》中有更詳細的闡述,盡管“壹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沒有

經濟自由主義的第二個理論支柱是市場自我調節,它論證了在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中,市場中的所有力量都會在沒有任何外力(如政府)的情況下自行調節和運行,自動達到壹個理想的均衡。

這壹信條的特殊重要性在於它與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有關。19世紀初已經出現了產品過剩危機的現象。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接受了詹姆斯·穆和薩伊的說法,即在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條件下,不可能出現過度的經濟危機。他的主要論點是,市場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主要有兩個原因。壹種是Say說的商品是商品購買的。買和賣是統壹的,是壹個事物的兩面。所以買賣必須對等,生產出來的商品必須有市場。第二個基礎是李嘉圖自己相信的投資和儲蓄的壹致性。他認為生產的最終目的永遠是消費;投資是壹種生產和消費;儲蓄只是為投資做準備的壹種手段。以上兩個論點是建立在自由市場的基礎上的。

經濟自由主義的第三個理論支柱是生產的合理性。它論證了在壹個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中,雙方的競爭最終會達到壹種平衡,這種平衡反映在均衡的價格上。這壹價格將指導不同產品的相對生產數量以及產品生產中生產要素的最適當分配和自然資源的最有效利用。換句話說,在生產中,要求實現社會生產效益的最大化。這個問題在19世紀上半葉並沒有被當時的經濟學家所關註,而是在亞當·斯密的“自然價格”理論中得到初步的解釋。19世紀70、80年代邊際理論盛行時,生產效益最大化問題才得到充分重視。

經濟自由主義的第四個理論支柱是分配的公平性。以上三個理論支柱只與生產、交換和消費有關。這個支柱關系到分配問題,分配公平與否是社會各階層權益矛盾的關鍵。更確切的說,這就是如何看待各種不勞而獲的問題。

可以說,在19世紀上半葉,古典經濟學家和後古典經濟學家並沒有為這壹理論支柱提供任何可以稱之為防禦性的論證。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沒有具體觸及分配問題。斯密和李嘉圖都提倡勞動價值論。然而,勞動價值論不利於這壹理論的論證。因為它不能證明地租和利潤的正當性。斯密認為地租是社會產品總價值的第壹次扣除,利潤是第二次扣除。但是為什麽可以允許扣除呢?史密斯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李嘉圖承認利潤和地租是對立的,他認為地租是不勞而獲的收入。挑戰李嘉圖理論的人更有力地指出,既然如李嘉圖所說,勞動創造壹切價值,那麽勞動的壹切成果就應該屬於勞動者。事實上,並非如此。地租和利潤占勞動成果,經濟自由主義沒有創造公平的分配制度。

薩伊的生產三要素理論為地租和利潤結合理論的正當化作了初步的嘗試。李希圖之後的經濟學家擴展了這壹嘗試。簡而言之,他說,他們的方法是將勞動價值論擴展到成本價值論,並將土地、資本和勞動力並列為生產要素。結果就變成了成本的壹部分。因此,地租和利潤成為土地資本這兩個生產要素的合理報酬。薩伊的三要素理論是19世紀下半葉的首創。缺點是他提出了壹個命題,缺乏理論證明。高級的禁欲理論把利潤看作是資本家犧牲消費來積累資本的報酬。其實只是在薩伊的理論邊緣,提出了壹個輔助的理由。因為這壹時期的經濟學家未能找到更好的論據,薩伊和學長的觀點至今仍被普通經濟學家勉強接受,作為經濟自由主義的壹個支柱,聊勝於無。約翰·穆勒等壹些經濟學家不得不承認,生產中的經濟規律是自然的,分配中的規律是人為的。人為的法律可能有缺點。但也可以改變。對於當時的分配制度,穆勒認為有缺陷。他主張國家可以在這方面進行幹預,采取壹些改進和改革的措施來緩和不同社會利益集團在分配上的矛盾。事實上,穆勒在分配問題上對幹涉主義做出了壹些讓步,盡管總體上他是經濟自由主義的支持者。

  • 上一篇:2009年第壹課主題班會稿!!不急。但是,它必須是有用的,有用的,妳知道,如果妳是壹個。..
  • 下一篇:應該從哪些方面塑造政府形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