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詞描述的是南宋都城臨安(杭州)正月十五的夜晚。全城燈火輝煌,無論是君主還是大臣,都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華麗的措辭,精致的描寫,字裏行間隱含的復雜情感,讓鷹在讀完之後,即使是今天也難以忘懷。
讓人感嘆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新的世紀,即使找遍全國各省市,也很難見證辛棄疾筆下上元節的盛況...
最近從大學時代偶然在微信上看到幾張開封龍亭、田波楊府等景點組織壹年壹度元宵節的照片,壹個開封的同學,曾經住在同壹個宿舍。照片中生動的壹幕立刻引起了老鷹的好奇心。
壹、上元節的由來,為什麽叫上元節?
上元節,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農歷新年的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春節後的第壹個傳統節日。根據我國傳統的民間習俗,在這壹天晚上,人們會點燈籠,出去賞月,點燈放火,喜歡在燈籠上猜謎語,吃元宵,所以它也被稱為元宵節。
據史料記載,上元節起源於西漢。起初,祭祀神仙和裝飾燈籠是上元節的主要節日特征。然而,關於上元節的起源,史學界仍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較流行的說法有“紀念平陸”、“漢武帝祭祀太乙神”、“道士三元”等幾種。老鷹在這裏截取前兩句話,簡單介紹壹下:
第壹種說法是漢文帝平定呂後叛亂的日子恰好是正月十五。愛民如命的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所以每當這個夜晚來臨,他都會微服出巡,不僅要體驗百姓疾苦,還要與百姓同樂。時間久了,自然就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
第二種說法源於漢武帝,文帝之孫。在漢代和先秦時期,當時的人們信仰太乙神,這是壹種代表宇宙和星星生命力的神靈,漢武帝非常重視每年正月祭祀太乙神的活動。每當祭祀活動開始時,他們將通宵慶祝,並將持續到黎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用燈籠裝飾正月十五的習俗。
二、上元燈會的傳承,北宋的上元節到底有多熱鬧?
隨著社會的進壹步發展,北宋初年,近50年的戰亂開始平息,資本主義的種子也隨之興起。上元節的節日氣氛更加壯觀和持久,燈會的盛況達到了壹個全新的水平。據說,當時的上元節慶祝活動甚至可以從正月十四持續到正月十八。
開封作為北宋的都城,是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百萬人口特大城市,上元節期間成為整個都城最大的狂歡。
據北宋末文學家孟玥在《東京中國夢》壹書中記載:“正月十五,開封府立冬至日後,縛山棚,不正宣德樓前。遊人曾聚於玉階街兩廊之下,技奇技異,載歌載舞,波光切線,樂噪十余裏,打丸蹴鞠,踩桿。”這說明上元節來臨時,整個開封城徹夜燈火通明。
三是上元燈會的延續,春節期間開封燈會的盛況。
新中國成立後,開封作為北宋首都,繼承了開封上元燈會的盛況。每當元宵節來臨,龍亭、田波洋服、鐵塔等景區都會結合自身的宮廷文化、楊家將文化、民俗文化,推出百姓進宮、鐵血忠魂楊家將、千人燈會、雨荷河上劃船巡遊、祈福燈籠、燈謎解謎、免費品燈會等演藝互動活動。
進入龍庭,迎接妳的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和五顏六色的燈籠。喧鬧中隱約透露出壹點節日的氣息,讓來自遠方的遊子在壹瞬間拋去所有的矜持和拘束,迅速融入其中。
相比其他景點,龍亭的燈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傳統的財神、福神、萌娃等彩燈外,大膽追求時尚、新穎,緊跟時代熱點。比如《海賊王》裏的草帽幫,的阿寶,《熊出沒》裏的熊二,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讓各個年齡段的遊客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部位。
沿著龍亭邊的河岸,我們壹邊欣賞著美麗的燈籠,壹邊向上元燈會的另壹個主會場田波洋服走去。與龍庭不同的是,陽府的花燈主要以楊家將文化為主,如陽門女將穆的卡通形象《冬情歌》,極大地凸顯了“陽府之家”的歡樂氣氛。
隨著時間的推移,夜越來越深,但裝飾鮮艷的燈籠似乎仍然綻放著歡樂的氣氛。隆冬時節,皎潔的夜空,繽紛絢麗的“光影世界”,必然會給喜慶團圓的春節增添壹抹明媚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