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在人類生活中壹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書抵萬金”,這無疑是對其重要地位的最好的解釋。從各國各時期信函的發展中,我們可以了解壹個國家、壹個時代文化發展的壹個側面。
通信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其歷史悠久,因此在古今中外都產生了很多與之相關的趣聞。中國古代設有驛站,專門有人騎馬送信。如果遇有緊急情況,則在信封上插雞毛作為暗號。風箏也曾經被用做通信工具。據史書記載,南北朝時,侯景叛變,把梁武帝困在臺城,與外部斷絕聯系。後來太子肖綱與大臣羊侃提出用風箏通信的辦法將告急文書發出去,等來救兵才得以解圍。另外,唐代大詩人岑參的“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則是另壹種通信方法———口信。外國的通信方式別具壹格,他們在急件上畫上壹個骷髏和交叉的枯骨形象,或是畫壹具絞刑架上的懸屍。1870年普法戰爭正酣時,普魯士軍隊將巴黎團團圍住,地面通信根本無法進行,當時法國當局利用80多個氣球,運出9噸多信件,才使外面得知巴黎被困的消息,這也成為了最早的“航空信件”。世界上最短的信是古羅馬愷撒大帝出征中寫的報捷信,全文只有三個字:“來!觀!勝!”。最長的信是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瓊斯在1976年5月寫給他妹妹的,這封信長達113747字,花了他8個月的時間。歷史上投遞時間最長的信是哥倫布寫給意大利皇後的“瓶裝信”,這封信在海上漂流了359年才被人發現。法國大文學家雨果收到過壹封信,信封上寫著“法國最偉大的詩人收”,他沒有拆,而是把信寄給繆塞,而繆塞又寄給拉馬丁。這些文壇巨人都自認為沒有資格來拆開這封信。這封信也成了壹封沒有被人開啟的信。與雨果相關的通信趣事,還有他的巨著《悲慘世界》的出版。雨果在寄出這部書稿之後,曾寫信給出版商,信中只有壹個“?”,而後他收到的回信也只有壹個標點符號“!”。就這樣壹部世界名著出版了,給世界帶來轟動。
在中國,飛雁壹直是書信的象征。“飛雁傳書”的故事也廣為流傳。據《漢書·蘇武傳》記載,漢朝派蘇武出使匈奴,當時的匈奴首領單於想盡辦法誘使蘇武歸順,但蘇武堅貞不屈。最終單於流放蘇武去北海牧羊,並聲稱只有等公羊生下小羊後才放蘇武回漢朝。蘇武歷經千辛萬苦,始終沒有屈服。19年後,漢朝與匈奴的關系和解,漢朝皇帝派人要回蘇武,而單於則謊稱蘇武已死。流落在匈奴的壹個漢人向漢朝使者說出真相,於是使者前去譴責單於,說漢朝皇帝在打獵時,射到壹只飛雁,雁腳上系著蘇武的信,說他在北海放羊。單於的謊話被揭穿,只好將蘇武歸還漢朝。蘇武堅貞不屈的精神千百年來壹直被人稱道,而“飛雁傳書”的故事也長久流傳,飛雁因此成為了書信和通訊的象征。
信函當然離不開信封。作為通信的必需品,信封不如郵票受人關註,但它的出現要比郵票早幾千年。公元前3000年,亞述人和埃及人將信的內容刻在黏土片上,然後密封在陶坯裏,再燒制成陶器,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信封的形式。公元前500多年,中國出現的信封是壹個小匣子,將木牘、竹簡裝入其中,進行寄遞。人們還用棉帛縫制成套子,把木牘、竹簡裝起來,這可說是中國信封的鼻祖。到了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後,人們不僅用紙寫信,而且為了保密,還用紙糊成封套,將信件放入其中,封好之後再進行寄遞。約在三國時期,中國已經開始使用紙制信封。隨著郵政業的發展,信封的使用越來越好,1838年11月1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郵局發行了世界最早的郵資已付信封,這比世界上第壹枚郵票的出現早了壹年半的時間。
信封在發展了幾千年後,到今天,它已不再僅僅是壹種簡單的用來保密的通信工具,已經成為了壹種具有多功能的載體,主要包括文化功能和商業功能。在中國,自1993年起,每年都會由中國集郵總公司和中央電視臺聯合發行“拜年封”壹枚,用以慶祝春節。每壹枚拜年封的設計都極具中國民族特色,尤其令人稱道的是,每壹枚拜年封上的春聯,最能表現中國民間文化特色。如“梅朵數行新映雪,桃符萬戶喜迎春”、“新雪暗香千裏馥,豐衣足食萬家春”等。在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之際,為自己的親人、朋友寄上壹枚這樣的拜年封,無疑是壹份極佳的新春禮物。信封的商業功能自不必多說,目前鋪天蓋地的商業信函、商業廣告即是最好的佐證。
信封的出現固然使人們的通信有了保密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人類通信史上又誕生了新的事物———明信片。明信片是壹種供書寫簡單內容,而且不必在外套封郵寄的硬質卡片。世界上第壹個采用明信片寄信方式的是壹名德國畫家,第壹個建議郵政部門印制明信片的是壹位德國郵政參贊海因裏希·馮·斯蒂芬,而第壹個正式發行明信片的國家是奧地利。1865年的壹天,壹位德國畫家寫信給壹位朋友,並即興在壹張硬紙片上畫了壹幅畫,在畫的背面寫上了信的內容,但郵局卻沒有這麽大的信封能裝得下它,於是工作人員建議他就在畫的背面寫明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進行寄發。此事被斯蒂芬知道後,他意識到這種新穎的通信方式可以簡化手續、降低郵資,於是建議德國郵政發行明信片,但未被采納。1869年10月1日,奧地利郵政當局接受了壹名教授的建議,正式發行了印有郵資圖的明信片,這就是世界上第壹枚郵資明信片。明信片壹問世即受到歡迎,各國紛紛效仿。德國郵政此時也不甘落後,於1870年7月1日發行了明信片,但拱手讓出了這個“世界之最”。從此,明信片風靡世界。
信封上貼郵票的歷史距今只有160多年,在構成信函的各個組成部分中可以說是最年輕的壹個。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壹枚郵票誕生在英國,圖案是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用黑色油墨印刷,面值1便士,因此這枚郵票被稱為“黑便士”。而中國的第壹枚郵票則出現在1878年,郵票圖案以蟠龍為主體,襯以祥雲水浪。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龍為帝王的象征,大清國徽也以龍為標誌,郵票寓意封建統治者猶如躍出水面騰空飛舞的巨龍,因此,這壹套三枚郵票被稱為“大龍郵票”。/p-3436994394453.html 與郵政通信相關的當然少不了郵局。世界上最原始的“郵政局”設在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7世紀早期,歐洲的船隊在駛向印度的航程中,要在此處停泊,補加淡水和給養,同時船員也會把自己的家信壓在平滑的大石頭底下,這樣,從印度返航的船只到達這裏時,可以順道把這些信函帶回家。有時候,船員還會在壓信的石頭下刻下他們到達的日期、船員的名字和船長的姓名。這種大石頭也可以說是現代郵箱的雛形。在中國古代,信函是通過郵驛來傳遞的。最早把步傳稱為“郵”,把馬傳稱為“驛”,後來統稱為“郵驛”。直到1896年,中國現代意義上的郵政才建立起來。
在當今世界,由於現代化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通信被人們漸漸遺忘,只被看作是壹種懷舊甚至是落後。但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了幾千年的傳統信函,絕對不會在短時期內完全消失。因為從它的身上,我們可以獲知太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這些,恰恰又是現代化技術所不能帶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