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鉛和火,迎接光和電。
在新華書店,壹位70多歲的藏族老人拉巴正在翻閱西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他和記者談了對這些出版物的看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拉薩什麽書都買不到。在此之前,寺院裏只有傳統木刻印刷的經書。像這樣全方位介紹西藏人文地理的書幾乎沒有。”他的觀點應該是西藏出版業的壹個縮影。
現任西藏人民出版社社長、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劉告訴記者:“西藏和平解放前,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新聞出版。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出版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圖書、報刊、音像出版業發展迅速,現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區的新聞出版體系。”西藏人民出版社成立以來,就宣布西藏出版必然淘汰落後的生產技術,積極引進和利用新技術,朝著出版能夠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合格圖書的方向前進。
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出版業經歷了壹段鉛與火的時期。但從木刻印刷到活字印刷,已經註定了壹支科技新軍的到來。上世紀90年代,西藏迎來了電力和互聯網這兩件革命性的東西,開啟了西藏出版的新華篇章。
改革開放帶來了出版業的快速發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藏出版社這個隆冬中成長起來的萌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西藏出版社逐漸扭轉了被動局面,從1998的差額機構發展到2000年左右,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成功實現了從低效率到核心競爭力的轉變。本版圖書出版數量從2001年的四五十個品種發展到2007年的350多個品種,銷售代碼從2001年的220萬增加到2007年的1萬以上。三十多年來,西藏出版社人認真貫徹“立足西藏,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方針,堅持“以藏文為主,普及通俗讀物為輔”的方針。出版藏漢圖書1.1.4萬余冊、1.3億余冊,圖書產量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率。300多本書在中國各種獎項中獲獎。其中《四部醫典系列掛圖全集》、《中國藏戲》獲得中國圖書獎。西藏人民出版社還在美國、法國、印度、尼泊爾、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了書展,反響強烈,社會效益顯著。
在全面準確宣傳黨的民族、宗教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挖掘、整理、繼承和弘揚其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體西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持續創新的進展
苦難的意義在於學會珍惜。對於受到諸多不利因素制約的西藏出版社的人來說,更懂得創新的重要性。劉告訴記者,從壹個需要政府補貼的事業單位到現在盈利,這壹步很難說,離不開領導班子的思想轉變和工作方法的創新。
“這個階段實際上是我們出版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2000年,我們總結了自己的出版方向和思路:壹是確保出版無問題,即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兩個壹”方針指導下,找到符合西藏實際和特點的出版指導思想。經過這麽多年的探索和總結,我們制定了‘立足西藏,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宗旨。”劉向記者解釋說:“‘立足西藏’是為了滿足該地區廣大群眾的生活需求;面向全國”對全國讀者來說意味著可讀性;走向世界意味著在世界範圍內擁有版權交換交易的價值。壹言以蔽之,就是讓出版走上壹條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適銷對路的健康有序發展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成績證明了創新的重要性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出版是西藏的壹個窗口。
西藏幅員遼闊,歷史悠久,風俗獨特,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在建築、繪畫、雕塑、藏醫、天文、民間文學、歌舞、史書等方面都有其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作,為世人所矚目、所吸引、所向往,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圖書出版資源。目前,西藏人民出版社已加緊出版西藏旅遊、藏醫藏藥、高原綠色食品、西藏礦產資源、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民族手工藝、農牧民實用科普讀物等支柱產業系列圖書,並正在抓緊研究、策劃出版壹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印刷精良、特色鮮明、雙重效應好的優秀圖書,為西藏出版業拓展國內外圖書市場。
展望西藏出版業的未來
如今,高科技為辦公自動化提供了便利。隨著電子書的出現,西藏出版社的人下壹步將專註於數字出版。“我們將準備建立壹個創意出版中心,利用現代技術增強出版功能和手段。依托人所擁有的出版資源,引進藏漢專業人才,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在選書上統籌規劃,實現品種平衡,滿足多層次、多形式、多風格的需求,具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劉向我們描繪了他心目中的藍圖。我們相信,在全區新聞出版系統全體員工的不斷努力下,西藏新聞出版業的未來將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