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陽城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總面積1968km2。該地區地形結構復雜,溝谷深谷,土地破碎,地下水位低,年降雨量分布極不均勻,造成旱澇交替,十年九旱。全縣主要河流有沁河、霍澤河等12條,地表水資源70%以上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627.4mm。全縣人均水資源量809.2m3,高於山西省和晉城市,但僅占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36.78%。近年來,陽城縣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農業用水競爭問題逐漸顯現。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先天不足,加上取水量逐年增加,用水效率低,導致水資源短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會特別明顯,農村飲水安全和灌溉用水安全問題會特別突出。因此,有必要對該縣農業灌溉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其下壹步的發展思路。
2農業灌溉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陽城縣農業灌溉發展迅速,經歷了漫灌、溝灌、畦灌以及噴灌、滴灌、滲灌、管灌等節水灌溉。20世紀80年代以來,陽城縣農業灌溉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九五期間被列為全國節水增產重點縣,節水灌溉技術大規模推廣。近年來,壹批桑樹、果樹、大棚蔬菜節水園區相繼建成,堅持圍繞農業調產,搞好節水灌溉工程。截止2012年末,全縣灌溉土地面積0.91000 hm2,實際灌溉面積0.8300 hm2,節水面積0.5600 hm2,其中:噴灌0.16000 hm2,滴灌0.0500 hm2,管灌0.3300 hm2,渠道防滲0.200 hm2..灌溉設施1276處,其中小型灌區66處,泵站125處,機電井372口,蓄水工程713處。
3有問題
3.1人的認識不到位
受傳統觀念影響,大多數農村人節水意識淡薄,農業灌溉用水浪費十分嚴重;而且灌溉糧食作物經濟效益不明顯,導致群眾“只澆救命水,不澆增產水”,影響作物產量。
3.2水源保護不到位。
由於多年運行,陽城縣原. 26水庫淤積嚴重,效益下降。近期已有3座水庫申請報廢3座降級,1座水庫申請登記。大多數水庫建在石灰巖地區,70%以上的水庫漏水,只能起到滯洪調蓄的作用;18座大壩中,15座帶病運行,蓄水灌溉功能嚴重降低;受降雨量減少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小泉地面上的少量水逐年減少,有的甚至幹涸,導致引水工程效益逐年下降。
3.3設施管理不到位
全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多建於上世紀60年代,是典型的勘察、設計、施工同時進行的“三邊”工程。設計標準低,施工質量差,工程設施不配套,導致很多工程年久失修,效益下降。
4發展思路
針對陽城縣農業灌溉存在的問題,壹要進壹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村群眾的節水意識;其次,制定節水政策,創新節水機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激發農村群眾灌溉積極性;再次,根據縣內水資源分布和耕地資源情況,因地制宜開展節水工程。縣中南部缺水山區以雨水為補充灌溉,水資源充足的沿河城鎮重點發展管灌和噴灌,小泉豐水地區重點發展高效節水微灌。該項目建設思路如下:
4.1新水源工程建設
蘆葦河泵站、磨灘水庫泵站、張峰水庫引水工程等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溝底、東鐵路、花園河、竹園、楊淩、上河、西濠、孔龍山、洪水、柏樹等新項目;充分發揮散小泉小水。
4.2大中型灌區的建設與改造
實施東風灌區、北流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工程、新張峰水庫陽城灌區工程。建設幹渠和支渠18.52km,改造幹渠12km,支渠和地表節水配套設施可新增水面5600 hm2,改善水面0.01000 hm2,年增收2540萬元。
4.3煤礦廢水利用
全縣有29座煤礦,其中20座可用於發展農業灌溉,年排水量280萬m3。利用現有6個煤礦的礦坑水發展節水灌溉,建設了北流鎮石山村、郭峪村等煤礦廢水利用工程。未開發煤礦14座,年排水量1.96萬m3,主要分布在蘆河、沁河流域的北流、潤城、秦池等鄉鎮。“十二五”期間規劃了7個煤礦廢水利用項目,新增節水項目15個,新建水庫20座,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05萬hm2。
4.4雨水收集和利用
雨水收集、儲存和利用主要在縣中南部石灰巖山區的嘉陵鄉、東野鎮和河北鎮。受氣候、地質、地貌等因素影響,這些鄉鎮缺乏地表水資源,不具備建設骨幹水源工程的條件,是陽城縣主要的幹旱缺水地區。“十二五”期間,要充分利用水泥(油)路和農村街巷硬化面積,建設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發展灌溉面積0.07萬hm2,修建5000口枯井。
4.5中水回用
為減少環境汙染,緩解水資源短缺,陽城縣規劃了鳳城鎮南安陽村、北流鎮、潤城鎮三個汙水處理廠>:請記住我站域名/& lt;目前,南安市汙水處理廠已經建成並投入運行。南安市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汙水1.8萬t/d,實際處理汙水1.35萬t/d,年處理汙水490萬t。規劃建設以達標廢水為主要水源的節水型園區,新建45m 3 1座泵房,鋪設提水管道2300m,新建5000m3蓄水池2座,維護4000m3蓄水池2座。建成後可新增水面0.2萬公頃,年收入654.38+0.2萬元。此外,在建設農業灌溉工程的同時,要加強工程管理和維護,確保工程良性運行。要進壹步制定管護標準,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資金,通過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確項目的所有權、經營權和使用權,使其長期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