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村上春樹;青春心態;象征色彩
村上春樹是日本現代最受歡迎的作家之壹,《挪威的森林》是他的代表作。截至1996,銷量已達700萬,誕生了村上春樹現象、挪威森林現象等新詞。在中國,由中國海洋大學林教授翻譯的《村上春樹全集》也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深受我國年輕讀者的喜愛。年輕讀者中的“村上春樹熱”是近年來翻譯和介紹到中國的其他外國文學作品無法企及的。探究這部小說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我認為除了其愛情小說的主題和優美的語言之外,更重要的是作品具體講述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存在卻又常常被忽略的心理狀態——孤獨。
孤獨壹直是村上作品的壹個主題。他告訴我們:“人和生活本質上都是孤獨無助的。這個世界還沒有產生壹個真正快樂的人,他不孤獨,充滿自信。所以,孤獨是正常的,沒有外力的幫助是無法排遣的。”【1】孤獨是指人的精神孤獨,這是村上春樹對人的心理狀態,尤其是對青年人的心理狀態認識的結果,也是他研究所有青年心理問題的切入點。
村上對年輕人心態的分析是圍繞著“孤獨”的心理或者說生活狀態展開的。村上的觀點在《挪威的森林》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挪威的森林》是壹部現實主義小說,所以村上的理論並不是直接表現出來的,而是融入到作品中壹系列具有象征意義的人物和場景中。通過閱讀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我們可以壹窺村上思想界年輕人復雜的內心世界。
第壹,人物的象征意義
說到人物的象征意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說中的主角渡邊“我”了。《挪威的森林》寫於1987,是村上對20世紀60年代青年生活的悼念之作。在小說的扉頁上,作者以“為了許多紀念日”為題,同時認為“這本小說可以獻給我死去的朋友和留在世上的人。”[2]作者將此視為壹部“私人性質”的小說,它隱藏了作者曾經擁有的直接存在感和生命的傷口,整體上不乏對現實世界和人生體驗的真實反思。因此,我們可以把《挪威的森林》看作作者的“自傳”或“生活與情感的回憶錄”。在小說中,“我”不僅作為敘述者和觀察者存在,而且作為各種人物關系的壹種扭結而存在。他的行為代表了壹部分年輕人從當時世界理想化的革命風暴和物欲解放中主動退縮。這樣,作者成功地在小說中設置了壹個代理人,這個代理人象征著作者在小說世界中的存在,他的觀點,他對身邊人和事的看法也代表了作者的觀點。“我”是村上觀察世界的立足點,村上的所有理論都建立在渡邊這個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框架上。
作者習慣使用“陰”與“陽”雙線平行的敘事結構,直子作為作品中“陰”線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直子是我童年玩伴木月的情人。高中時,因為木月“莫名其妙”的自殺,直子對生活、未來、社會產生了抵觸和恐懼。後來,他離開家鄉,只身前往東京求學。在她二十歲生日的晚上和“我”發生關系後,她變得安靜而活潑。直子離開東京,去了壹家養老院。幾個月後,她自殺身亡。直子的壹生很短暫,但她在我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她代表了我心中虛幻的理想世界。渡邊瘋狂地愛著她,不僅是因為她的純潔,更是因為她那顆沒有被外界玷汙的處女般純潔的心。直子是有缺陷的,表現在表達能力上。她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甚至不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渡邊約會的時候,我總是沈默,無法敞開心扉。其實在直子的潛意識裏,他用表達的障礙在自己和外界之間設置了壹道屏障,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不想任何人打擾他。她覺得自己和以前的戀人“就像兩個在無人島上長大的赤裸的孩子。他們餓了就吃香蕉,寂寞了就互相擁抱。”正是因為直子無法與外界交流,她的內心世界才像晶瑩的冰壹樣純凈。渡邊作為對現實世界極度失望和不滿的年輕人的代表,自然向往那種沒有爭鬥,沒有欺騙,人人坦誠相對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