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資訊科技人才短缺
(1)全球IT人才短缺,需求合理調整。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全球對IT人才的需求出現萎縮,這是產業發展中的正常調整。雖然部分IT企業大幅裁員,但IT人才短缺仍是世界性現象,許多發達國家的人才缺口已達20%。自2002年初以來,美國對IT人才的需求穩步回升。2003年從業人數比2002年增長了4.2%,2006年計算機專業人才缺口將達到67萬人。2005年歐洲IT專業人才缺口將達到654.38+70萬。發達國家計算機專業人才短缺,需要從中國、印度等國招聘。
(2)我國IT人才總量嚴重不足。
2007年,中國IT市場總值將達到519億美元,總產值占GDP的比重將提高到8%。世界信息產業生產基地和跨國公司R&D中心正在中國陸續設立,新壹輪全球產業轉移正在推動中國從信息技術大國向信息技術強國轉變。據測算,我國要發展信息產業,每年至少需要1萬人才,其中專業人才40多萬,而我國每年只能培養20萬左右的人才,缺口很大。據悉,2005年,中國IT人才缺口為42.5萬人。
(3)嚴重缺乏3)集成電路人才、網絡存儲人才、電子商務人才、信息安全人才、遊戲技術人才。
2008年中國對集成電路工程師的需求將達到25萬人,目前只有4000人,集成電路人才嚴重短缺。2002年,中國存儲系統市場規模已達56億元,年增長率為10% ~ 20%。2004年,中國存儲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3萬多人,而中國具備存儲工程師資格的技術人員不足500人,網絡存儲人才匱乏。2006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可達1.2萬億美元,中國互聯網用戶正以每年1.000%的速度遞增,未來十年將需要約200萬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我國有4000多名信息安全專業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2004年,中國網絡遊戲用戶規模高達2633萬,市場收入24.7億元,而中國遊戲技術開發者不足3000人。到2006年,中國網絡遊戲市場規模將超過50億元,年均人才需求將超過2萬人。
(4)在軟件人才層次結構上,具有行業背景的高級系統分析師和項目策劃人員較少,也缺乏藍領軟件工作者。
中國軟件業的年銷售額和出口額將保持35%左右的增長,2005年銷售額將達到2500億元,出口額將達到50億美元。2002年,中國不合理的橄欖軟件人才結構中,博士、碩士有4.3萬人,占7%;本科生19.6萬人,占33%;大學生9.9萬人,占17%;其他人員29.4萬人,占43%。按照金字塔軟件人才的合理比例,到2005年中國需要高級軟件人才6萬人,中級軟件人才28萬人,初級軟件人才46萬人。
二是市場需求旺盛
(1)行業需求平穩變化。
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總需求穩步增長,畢業生的就業分布和崗位層次更加廣闊,需求主體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通信行業日益增長的需求集中在郵電院校的相關專業,吸納綜合性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明顯下降。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需求不斷,但競爭激烈。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行業廣泛應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人才需求穩步增長,但需求水平明顯提高。水利、能源、建築、醫療、新聞、出版、廣告、旅遊等行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總量沒有明顯變化。機械、化工、冶金、石油、電力、船舶、輕工、紡織、汽車、制藥、物流等行業信息化步伐加快,計算機專業需求持續增長。軍隊現代化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對計算機人才的迫切需求,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熱點。據統計,稅務、工商、金融、公安、海關、外貿等系統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不足4%。未來三到五年,我國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的人才缺口將達到30萬人。高校計算機教師嚴重不足。在學術結構上,博士和碩士分別占2%和22%,遠低於高校教師的整體學術水平。高校教師迫切需要充實隊伍,提高知識水平。2010年底,我國計劃實現中小學網絡“校校通”,全部開設現代信息技術課程。2002年,全國約有7萬名專兼職計算機教師,中小學教育實現信息化。據估計,需要20萬名新教師。2004年,中國IT認證市場整體規模達到33.5億元,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培訓機構急需補充大量的優質師資。
(2)企業需求模式的形成
中國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方針,推動傳統產業和重點企業在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中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全國3000家大型企業中,只有3.7%進入信息化建設的成熟階段,國企吸引畢業生的潛力巨大。有數據顯示,我國企業信息化對網絡工程師的人才需求缺口高達60萬。高新技術企業以年產量增長20%以上、發展迅速、員工素質高等特點,成為吸納計算機專業的主要企業單位。在經濟發達地區,非公單位的需求已經超過了公單位的需求。畢業生在什麽樣的所有制單位工作,不再是就業的主要障礙。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外國公司的湧入,需要大量招聘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和人才流動將更偏向於外資企業。
(3)區域需求差異顯著。
北京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投資跨越15年,投資300億美元。上海將建設“微電子產業基地”,“十五”計劃引進投資6543.8+00億美元。深圳還被譽為“全球新經濟公司最理想的五大根據地”之壹。中國已在大連、濟南、南京、杭州、廣州、珠海、長沙、成都和Xi安建立了軟件產業基地,軟件產業發展迅速。沿海發達地區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大力發展以信息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為計算機專業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中西部地區信息產業發展的相對滯後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就業。
第三,就業競爭激烈
(1)買方市場已經形成。
從2002年到2004年,中國IT產業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1%、15%和14%,遠低於90年代32%的年均增長率。許多IT企業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行業的發展和變革,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就業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面對求職大學生的湧入,用人單位普遍提高門檻,降低起薪。有的用人單位過分強調英語證書和IT證書,“優中選優”;有的用人單位盲目要求應聘者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和三年以上行業工作經驗;部分用人單位單方面延長畢業生就業試用期。IT市場起薪大幅下降:2003年IT行業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平均起薪分別為3738元和2943元,比2006年下降了1,000元以上。
(2)就業格局逐漸清晰。
2003年和2004年,我國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分別為6.5萬人和9.5萬人,社會需求日益向名牌大學集中。重點大學計算機專業壹次就業率90%以上,地方大學計算機專業就業率60% ~ 80%。專科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壹次就業率不足50%。
(3)工作競爭越來越激烈。
2002年,全國電子信息學科招生44.3萬人。隨著畢業生數量的急劇增加,計算機與通信工程、自動化、電子技術等相近專業擠占就業崗位的現象更加突出。網絡安全、電子商務、微電子、軟件設計與測試專業的畢業生需求量很大。2005年,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碩士畢業生7000余人,本科畢業生3615人,在就業市場上受到IT企業的青睞。近年來,計算機、電子、信息學在中國留學專業排名中處於前十位,大量海歸湧向外企。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招聘高學歷人才時,層級之間的崗位擠出效應變得更強。由於各行各業自主培養的各級計算機應用人才不斷湧現,畢業生在信息應用領域的專業優勢逐漸消失。
(4)就業影響越來越廣泛。
高校根據就業情況合理調整招生規模。2003年和2004年,本科人數穩定在654.38+0.08萬人。畢業生找工作難,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大增。2004年,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居各學科之首。傳統的就業形式正在消退,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中實際就業的“隱性就業現象”大量存在,但學校不好統計。
四是就業工作滯後
(1)疏通就業渠道
我國人才和勞動力配置市場化程度低,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也缺乏便捷高效的供求機制。由於畢業生就業市場不規範,約束機制不健全,不正當競爭、虛假招聘、隨意違約等現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對外地大學生落戶設置了各種政策限制,導致很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成為“臨時工”,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利益。國家應打破政策壁壘和地區壁壘,形成信息暢通、公平競爭的畢業生就業市場。
(2)加強就業指導。
多年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短缺,導致很多畢業生的就業預期脫離了社會的需求和現實的可能,人為地給自己的擇業設置了障礙。我國中小企業已超過8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約75%的勞動就業機會,日益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體。但80%的畢業生選擇外資和大型國企作為就業首選,目標過於集中。近年來,我國90%的IT新員工在非IT企業從事相關工作,而畢業生熱衷於軟件公司和網絡公司,求職意向過於單壹。全球IT行業的焦點正轉向服務。到2007年,中國軟件和服務市場的總價值將從2002年的22億美元和49億美元上升到69億美元和6543.8+044億美元。龐大的服務市場將成為畢業生就業的廣闊天地,但服務行業並不受大學生青睞。在壹項就業調查中,畢業生的首選地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占受訪學生的72%以上。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為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歷史機遇,但畢業生湧向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導致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計算機人才嚴重短缺。
(3)提高學生素質
IT行業的快速發展要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改變在某個行業或領域工作的舊觀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具有廣泛的、多層次的適應性。英語是學習使用計算機技術的語言工具,也是中國計算機人才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障礙。同時,中國軟件業要成為外向型產業,編程和軟件開發的標準化、國際化也要求計算機人才的外語水平必須提高。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部分學生只註重操作層面的研究生課程或技能學習,忽視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思維基礎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嚴重削弱了對就業的適應能力和發展的後勁,難以在以創新為生命的it行業就業和生存。
第五,人才培養脫節
全國開設計算機專業的高校有1023所。截至2003年底,全國高校和軟件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總數為73.8萬人。在學歷教育的IT人才培養中,各類學校要體現層次性和交叉性,辦出自己的特色,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
(1)研究生計算機人才的培養以工科為主。
中國的高層次計算機人才在開發軟件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和實踐。長期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在壹定程度上偏重理論,忽視工程意識的培養和工程實踐訓練。培養研究生的主要途徑是在學校,缺乏項目課題的積累,所以很難在IT企業當將軍。
(2)本科計算機人才培養重在特色。
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體現寬口徑、分層次的模式,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研究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研究型計算機人才應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較高的外語水平、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創新能力,以便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選修機電、管理、金融、新聞等課程,既有利於學生拓寬就業渠道,又能為社會輸送急需的復合型人才。
(3)專科計算機人才培養重在實踐。
專科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專科生人才的培養及其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缺乏壹定的特色,特別是專科生人才應該具備的比較強的操作和實踐能力,在人才市場上沒有競爭優勢。行業、企業參與辦學,是國際上IT應用人才培養的同壹個規律。職業技術學院應借鑒國外經驗,將國際流行的IT軟件培養方案直接引入教學過程,或將著名IT企業的資質認證直接融入教學,培養集學科、技術、產業思維於壹體的行業、企業的國際化應用型工程人才。
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上,計算機人才供需兩旺,買方市場逐漸形成。大學生“供大於求”和“就業難”的本質不是人才過剩,而是供需結構性失衡。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應針對IT人才市場的變化,調整模式,突出特色。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