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今後壹個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壹)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加劇。
中國人均資源相對短缺,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人均1/3;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礦產、森林等基本生活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3年,我國工業和生活廢水排放總量為453萬噸,其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654.38+0348萬噸,居世界首位。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決定了未來幾十年中國將處於資源環境壓力上升階段。因此,節約資源,增強資源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特別是重視對國計民生具有戰略意義的石油、水、土地和重要礦產資源的儲備和保護,已成為我們今後長期面臨的戰略問題。
(B)社會發展落後於經濟發展。
壹是公共衛生基礎薄弱。農村醫療衛生問題十分突出,農民看病就醫、看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普遍。目前,中國有近6543.8億人沒有獲得醫療服務,3000萬貧困人口沒有及時的醫療服務,800多個鄉鎮醫院缺乏基本條件。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農村人口的覆蓋率不到10%。城鄉衛生資源分布極不平衡,8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20%人口的城市。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191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188。
二是農村教育嚴重滯後。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文盲人口8507萬,文盲率高達6.72%,基本都是農村人口。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比小學低40%,比初中低48%。農村辦學條件很低。中小學危房面積3700多萬平方米,全國還有431個縣沒有實現“兩基”目標。
三是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加大。中國人口總量龐大,未來20年還會繼續增加,勞動力人口在2015之前還會繼續增加。壹方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有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另壹方面也增加了就業壓力。2002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7.3%,按照國際標準,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值得註意的是,目前農村青壯年大量流向城市,農村人口老齡化比城市更加嚴重。未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國企老職工原有債務未得到充分補償,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覆蓋面仍然狹窄;資金來源的可持續性不強,國家、單位和個人負擔的比例不夠合理,管理成本過高;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相當薄弱;不符合條件的提前退休、騙取養老金等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三)經濟發展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
貿易保護主義加劇。未來20年,貿易保護主義很可能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最大困難之壹。發達國家農產品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擡頭。而中國則是反傾銷案件最主要的目標之壹,成為世界上受貿易保護主義損害最嚴重的國家。壹些發達國家進壹步構築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阻止中國產品進入。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的最大受害者之壹。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不斷加強對中國未來出口的增長形成了很大的障礙。
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生存發展壓力加大。從制造業來說,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制造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總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從技術水平看,在大規模集成電路、精密機床、數控機床和大型加工中心、飛機和汽車制造以及冶金、化工、采油、采煤、發電等大型成套設備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有二三十年的差距。從業務規模和效益來看,以汽車行業為例,國外大中型汽車廠商年產量均超過654.38+0萬輛,通用和豐田分別達到400萬輛。而中國汽車制造業布局極其分散,每個員工壹年生產約1輛汽車,僅相當於國外約1/10。同時,新產品的研發能力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從服務業看,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為32.3%,比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30個百分點左右,比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比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競爭力弱。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基礎電信、金融、保險、咨詢、會計、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與國外相比競爭力差距較大。比如,2000年我國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相當於GDP(保險深度)的2%左右,遠低於7.8%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保費收入(保險密度)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4%。這些差距將使我國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4)國家經濟安全存在隱患。
首先,外貿依存度越來越高。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從1990年的29.8%上升到2003年的60.3%。與壹些大國相比,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還是比較高的。其次,能源和重要原材料越來越依賴國際市場。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內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缺口較大,更多地依賴國際市場來彌補。例如,去年中國消耗的約50%的鐵礦石、氧化鋁、60%的銅資源和34%的原油靠進口解決。第三,很多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由於我國工業中傳統產業、低技術、低附加值產業和產品占主導地位,高技術產業發展相對落後,裝備制造業發展緩慢,特別是壹些關鍵技術和裝備受制於人。據統計,100%的光纖制造設備、85%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80%的石油化工制造設備、70%的汽車工業設備和數控機床被進口產品占據。這些都表明,壹旦國際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必將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甚至對中國經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今後壹個時期,中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機遇只是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條件,機遇期的到來並不意味著必然走向繁榮。歷史上,因為失去了機會。導致落後和衰落的教訓非常深刻。抓住歷史機遇,實現經濟騰飛的成功經驗也值得我們認真借鑒。機會稍縱即逝。如果我們抓住它們,努力工作,我們就能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另壹方面,機遇不被註意,面對機遇不作為,會耽誤發展,造成落後。形勢緊迫,不進則退。這就要求我們增強緊迫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精心謀劃,統籌安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