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詩經》中賦、比、興的生動藝術手法
中國古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鐘嶸在《詩序》中提出“詩有三義”:“故詩有三義:壹是樂,二是比,三是賦”。他對“三義”的具體解釋是:“文已盡而義有余,亦昌;因為事物是隱喻性的,所以比別人好;直書,寓言寫作,賦也。”鐘嶸的“興”是指詩意豐富、意味深長,即有韻外之意、意味深長;“筆”比喻通過景物敘事寄托詩人的內心情感;“賦”是對事物的直接陳述和描述,但在寫事物時,要用有意味的語言。這種解釋是創新的。他把“興”放在首位,以突出詩歌的藝術思維特征。對“比”和“賦”的闡釋也表明他註意到了詩歌抒情性、意象虛化、趣味豐富等審美特征。賦、比、興是《詩經》首創的三種表現手法,囊括了中國古代詩歌藝術表現的精髓,現加以分析。
(壹)傅
在賦、比、興三義中,賦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現方法,其特點是“呈真”、“直抒胸臆”,即直接描寫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在詩歌創作中,它是直接講述事物的藝術。鐘嶸強調:賦除了直接寫出事物外,還可以在所描寫的事物中蘊含深刻的含義。所謂言意有別,或者不露聲色,但卻綿長雋永,直接道出內心感受,不曲折,不晦澀,直接明了。比如用賦來抒發情感,《詩經》中鄭尊說:“追隨Xi,借助妳的兒子,我無惡不作,沒有輸的理由!跟著路走,牽著手就好。不醜,不好看!”全詩沒有修飾詞,看似不假思索,自然流露真情。壹個被拋棄的女人拉著愛人的袖子乞討的形象躍然紙上。又如《瀟雅正月》第五、六回,用傅描寫政治危機:“都說山低,山就是陵。還不如懲罰人民的假話。呼喚老,新聞是夢。它是神聖的,但誰知道吳的雌雄!都說天高不敢輸。都說地厚,不敢遲疑。郝偉說有山脊也有山脊。今人哀慟,胡是蜥蜴?”這首詩揭示了貧富懸殊、善惡倒置的黑暗現實。既然已經出現了巖鹽,為什麽不采取行動制止呢?請長輩來問,現在請做夢,預測好壞。他們都自詡為睿智的聖人,但誰知道烏鴉的雌雄?談多高,人家卻要低頭。字有多厚,人卻要慢慢走。人們喊出這些話,真的很有道理。恨世間,何必如蛇噬人。“作者用設問、對仗、誇張等修辭方法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再如和傅寫風景《我在東山》:“我在東山,我不回來了;我是東方人,下雨就下雨。果勝,亦施於魚雨;壹衛在室,他在屋;麻吉鹿場,明亮的夜之旅。別怕,我可以懷孕。"描寫主人公,壹個老兵,在壹場蒙蒙細雨中,踏上回鄉的路,想象著家鄉的荒涼和衰敗:"我自駕去了魯東,回家的心願久久成空。“現在我從東山回來,下著蒙蒙細雨,漫天霧靄。瓜果蓋在栝樓的藤蔓上,藤蔓爬在屋檐下。屋子裏滿是虱子,蜘蛛織網掛門。野上留鹿,夜流磷火。家的荒涼並不可怕,越是這樣越想家。”通過這些細節的描寫,寫出了主人公心情的復雜變化。在這首詩中,愛情的悲傷與場景的荒涼是壹致的。
(2)比率
比較是將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以壹定的方式進行比較,或者用簡單的事物來解釋抽象的道理和情感,或者描述和渲染事物的特點,突出事物的形象。比興是《詩經》中常用的壹種藝術手法。在具體應用上,有兩種情況,壹種是全程使用比較,壹種是局部使用比較。比如何銘,通篇用的都是比較:“何銘是在九臯聽到的,是在野外聽到的。深潭深潛遊,有時浮至岸邊止步。幸福的花園裏有壹棵樹檀香,房子就在它下面。他在山上有壹塊好石頭,可以用來戴他。沼澤中隱隱有鶴唳之聲,響徹雲霄。淺的渚沙灘遊泳,有時潛入遊泳池。幸福的花園裏,有樹,有檀香,維度在它下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首詩教導王玄求賢訪士,非常重視人才。但是從頭到尾,壹直沒有透露。其中有“唱在九高”的仙鶴或“在深閨”或“在朱珠”的魚兒,有能加工成美玉的“他山之石”,都是指人才,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再比如本地使用率。比喻句有時在“福”,有時在“興”,有明喻、隱喻、轉喻。壹個是明喻。比如《瀟雅·西幹》:“像翅膀,像脊柱,像鳥,像蒼蠅。”用四個明喻來形容宮殿建築:宮殿像人立正壹樣挺拔,墻角像箭壹樣尖直,建築像大鳥壹樣展翅,彩檐像彩雉壹樣飛翔。把靜態的無生命寫成動態的有生命,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比喻。比如《我東山》:“飛的人都在飛,都在桑田裏飛;鄧彼得壹個人呆著,鉆到車底下。”用蜷曲的野蠶睡在野外,比喻招夫睡在車下。《詩經》中有不少詩有這樣的句式。前兩句寫成喻體,後兩句寫成本體。
第三是比喻。如《泰谷峰》:“至於深,是黨之舟;雖淺,是遊。”如果河很深,用木筏坐船過去;如果河水很淺,就在裏面遊泳。“直接用vehicle代替本體,突出了本體的壹些特點。表面上看,是幾種不同的寫渡河的方式。其實是用來形容壹個女生能靈活應對不同情況,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更耐人尋味。
(三)興
興,也就是說詩意豐富,言外有韻,即言外有意,韻外有意。《詩經》中的句子大多與下文有著委婉模糊的內在聯系,或烘托環境氣氛,或附加象征性的中心主題,構成了詩歌藝術境界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比如《鄭風野地有蔓草》:“野地有蔓草,無露。壹個美女走在路上,很美很美。遇到妳,我願意。”壹個嬌艷的姑娘,就像滴著露珠的綠草壹樣清新可愛。綠色的生機勃勃的景色和遇見詩人的喜悅正好相得益彰。再比如《周南·姚濤》,開頭是“桃李堯堯,灼灼生輝”。茂盛的桃枝和艷麗的桃花與新娘的青春美貌和熱鬧的婚禮慶典相映成趣。桃樹盛開,茁壯,枝繁葉茂,也可以理解為新娘多子多孫,家庭幸福美滿的美好祝願。詩人壹接觸到東西就興奮起來,唱的句子和唱的詞通過藝術聯想接連下來,這是壹種象征關系。《詩經》中的興多含有比喻意義,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比興被後人統稱為比興,是指《詩經》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思想感情用圖像體現出來的創作手法。
二是興手法對後世詩歌創作的影響。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總結和藝術升華。它誕生在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土壤中,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使得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詩歌的界限,對其文化意義的探索也是無限的。《詩經》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後世詩人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借鑒。詩人賦予心靈各種生動具體的比興意象,使詩歌委婉含蓄,充滿詩情畫意。中國詩歌的基本審美特征是以抒情為主,這是由《詩經》的思維特征決定的。現僅以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為例進行論證。
(壹)對先秦詩歌創作的影響
楚辭是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壹種新的詩歌文體,它出現在先秦文學繼承《詩經》之後的楚國,是先秦詩歌發展的又壹座豐碑。王逸在《離騷序》中強調《楚辭》繼承了《詩經》傅比興的表現手法:“《離騷》文據《詩經》取其意,並作類比。所以,良禽奇草,值得忠誠;壞鳥、臭東西,比喻阿諛奉承;精神美,為了比君;宓妃的妻子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壹龍壹夫妻,為了養君子,飄在雲霓裏,以為小人……”。正是屈原借鑒了《詩經》的表現手法,創造了獨特的騷體詩,堪稱古代文學中積極浪漫主義的典範。文學評論家對楚辭的評價是“是的甚至在三百篇以上”。
屈賦中關於比興的文字太多了。現以楚辭代表作《離騷》為例,列舉九類加以引證:壹、培植草藥重於招賢納士,如:“吾非蘭中九花,亦非百畝樹。”留在國外,暴露汽車,杜衡和方誌是混合。河北的枝葉那麽茂盛,希望到時候我去割草。即使枯萎了,也會痛,會哀悼大眾的汙穢。”第二,庸俗不如好人,如:“變而不香,化為毛。過去是什麽草,現在是蕭艾為了這個目的?是不是有其他原因?不用擔心修不好!余宜蘭可以依靠我,強沒有現實但很包容。如果妳委托美人去遵循習俗,妳將會名列前茅。花椒設計的很慢,但是它想當老公。”第三,良禽戲,劣禽戲,勝過忠臣漢奸,如:“猛禽不成群,但過去有過。"第四,駕船不如憑德,如:"何堯舜耿傑希,皆隨道而得道。“他傲慢,老公只走捷徑壹步壹步來。唯有黨員偷樂,路幽險。我害怕皇帝的失敗。”五是將車馬之失與誌之失相提並論,如:“悔不觀道,則反。”回到我的車上才能回到路上,而且路程也不遠了。剩下的馬在高覽,光停下來是不夠的。”第六,將規則與公、私成文法相比較,如:“定俗之工,別出心裁,規正之法。“提筆索墨追宋,與周蓉比試。”第七,潔凈的飲食比高尚的人格更高尚,如:“晨飲花木蘭露,晚賞秋菊失美。”多壹些感情和信任,就可以去實踐,長大了就疼了。"第八,精致的服裝比品德更忠實,如:"作荷花算衣服,采芙蓉算衣服。“不知道已經很尷尬了,感覺自己信了。高危在旦夕,而沛遠在天邊。方和澤是混的,但也不是輸的。突然回頭遊,妳就看四缺。她多姿多彩,多姿多彩,方菲菲就是壹枚徽章。”九是及時向別人學習,如:“如果我不如我,我怕我的年齡不在我身邊。早上木蘭尷尬,晚上尷尬。”除此之外,還有《橘頌》這樣的東西貫穿始終;通篇都把遊仙和隱居相提並論,比如“遠遊”。總之,屈原的詞和賦幾乎都是用比興法寫成的,很少有直接用賦體表達的。後來的宋玉、、景窮等詞人都繼承了前代詞的比喻手法。如宋玉的《高》、《神女賦》、《登徒子賦》都是以女色為題來“承擔此事”,諷刺君王不可因縱欲女色而犯錯。
(二)對漢代和魏晉南北朝詩歌創作的影響
《詩經》中的富弼興手法對漢魏南北朝詩歌創作產生了直接影響。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解》:“賜賦者,受詩人之命,而延知《楚辭》。強調賦是由《詩經》和《楚辭》發展而來,以《詩經》為遠源,《楚辭》為近源。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和北樂府民歌《木蘭詞》是以賦體描寫人物事件的名作。例如,北朝的木蘭詩是壹部流傳千年的傑作。詩先以織布機之聲畫木蘭之嘆,後畫可汗點兵,木蘭從軍代替父。”萬裏去榮基,若山飛...,將軍百戰而死,壯士十年而歸。”用簡潔的筆墨描述了10年的戰鬥和凱旋。用“我回來看天子的時候還不知道木蘭是個姑娘”來寫木蘭辭官與家人團聚的喜悅...".該詩運用敘事手法,塑造了壹個千古傳頌的女主人公。此外,大量漢樂府民歌沿襲了《詩經》的比喻和精巧手法。如《飲馬長城洞行》用比興的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對女性的思念之情,令人回味;《白頭頌》指女子愛情的純潔為“山上雪,雲上月明”;在《尚墨桑》中,有這樣壹句話:“行者見了羅敷,就把肩搭在上面,捋髭。”...耕者忘耕,鋤者忘鋤。“誇張,如寫羅敷的容貌之美;十五征兵,“兔出狗竇,雉從梁上飛,中庭生谷,井上生葵花”,烘托出蒼涼的氣氛;它的藝術效果很強。
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曹操的詩既繼承了《詩經》中的四字傳統和比喻手法,如“雖龜為壽”,以龜為始,說人生必有終;然後對比老馬,“老馬臥虎,誌在千裏;烈士之年,勇往直前。”用形象比喻表達人定勝天的樸素觀點。曹植的文學成就是三者中最大的。他的《野田黃雀之旅》是繼承《詩經》比喻手法的佳作:“高樹多恨臺樹,海水起浪。如果妳手裏沒有劍,為什麽要多交朋友!妳看不到圍欄裏的鳥,但妳能看到鷂撲向陷阱?張設下壹張網,看到黃鸝是多麽高興,看到歐亞大陸的少年苦苦掙紮,心中不由憐憫。他拔出劍來擋住羅網,歐亞國的西斯金得以飛離苦難之地。飛上天,快來感謝小夥子。”曹丕稱帝後,迫害異己勢力,殺害曹植的好友丁儀等人,是詩人無力營救,極度悲憤之時所寫。全詩寫得含蓄曲折。詩中用“自投羅網”的黃鸝來形容自己和朋友的處境非常危險。他想象著有壹個少年“拔劍捕網”將自己和朋友從困境中解救出來,用樸實真摯的語言和悲喜交加的心情表達了對無法解救遇險朋友的悲痛和憤慨。
(三)對唐代詩歌創作的影響
初唐詩壇擺脫了齊、梁詩風的影響,舉起了詩歌革新的大旗。盛唐時期,詩歌的繁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晚唐詩歌雖不如盛唐繁榮,但也出現了杜牧、李商隱等許多著名詩人。唐代詩人的創作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但大多數有藝術成就的詩人都創造性地繼承了《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初唐時期,繼、楊炯、陸、羅之後,舉起了詩歌革新的大旗。他在《竹序》中批評了梁的《獨絕》,提出了著名的《論》。所謂“吉星”,就是詩歌要有充實的內容,要有意味深長,而這恰恰是《詩經》所提倡的比喻手法。他自己的《感》詩三十八首,以詠物抒誌,以物喻人,以物喻物,表達他對社會政治的看法和主張,是對他“吉星”觀的最好實踐和最清晰的註解。比如《感覺》的第二部分:“蘭若生於春夏,旺於何。妳獨自在森林裏,朱有紫色的莖。天色已晚,秋風生。當中國的年齡在下降,方毅怎麽會變成!”前四句贊美蘭若的美麗與孤獨,是寫自己的才華與高貴;哀嘆蘭若雕零的最後四句,寫的是他對現實的摧殘和幻滅的悲憤。全詩是物我交融,寓意深刻,風格清新,生動感人。
李白可以稱得上是唐代的壹位歌唱家。他的詩歌以渾厚浪漫的氣質顯示出無限的生命力,成功扭轉了初唐以來的詩歌潮流。首先,他的詩歌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比喻手法。比如《古風》中,在其第三十九回,就用它來比喻社會不公。如《古風》37版中的“珍珠覆沙,芳草孤芳”,“送別裴南歸十八圖”,“風吹蘭,日鳥不鳴”,都是用來形容統治者腐敗黑暗,賢愚不分。其次,他的詩歌摒棄了六朝的浮華之風,追根溯源到《詩經》的源頭。故意用“清真”來省“美”的弊端,語言直白,就是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比如《江夏贈魏南陵冰》:“我為妳砸了黃鶴樓,妳也為我砸了鸚鵡螺島。”清新自然,英氣逼人。
在晚唐詩壇,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杜麗”,但李商隱的詩歌成就更高。他的詩雖然刻意深沈晦澀,但善於運用比喻,寫得感情深厚,語言含蓄。例如錦瑟:“我想知道為什麽我的錦瑟有五十根弦,每根弦上都有壹個青春的間隔。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蝴蝶蠱惑,帝王春心杜鵑啼。人魚在月綠的大海上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向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翡翠。壹個應該永遠持續的時刻,在我知道之前已經來了又走了!”這是壹首敘述自己生活,講述自己故事的詩。壹開始是錦瑟喚起的,象征我悲傷的壹生,引起過年往事的回憶。古瑟的格局是輝煌的,基調是黯淡的。接下來我用莊生夢見蝴蝶,仰望皇帝這個典故,把自己和過年過去了,人生如夢的事實做個對比。然後以滄海明珠、藍田余雲作比喻,他們才疏才疏,誌存高遠,所以懷念悲傷,感到失望。此外,《席中第壹吃筍》以嫩筍為象征,表達了對社會的憤慨和對自己未來的擔憂。“鐘會落雨的兩株牡丹”認為落雨的牡丹象征自己,表達自己的不幸等。,這些都是運用比較技巧的好句子。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總結和藝術升華。其賦、比、興的藝術手法誕生於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土壤中,對後世作家的影響源遠流長。這種影響遠遠超出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界限,也有益於中國古代、現代乃至當代許多文學題材的創作。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中國文學的長河中的延續和發展將是無窮無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