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這裏海拔高,空氣稀薄,降水少,日照充足,風速大。由於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形成了西藏人獨特的飲食習慣。糍粑、酥油茶、甜茶、牛羊肉、青稞酒等成為他們的傳統食品。
青稞:青稞又稱黑麥、元麥,是藏族人民制作巴贊的主要原料。青稞炒好後磨成面粉拌酥油吃。人們還把青稞和豌豆混合在壹起做成糍粑。青稞制成的糍粑不僅是傳統的藏餐,也是拉薩各大酒店作為藏餐招待中外賓客的重要食品。在宗教節日裏,藏族人民還投擲糍粑以示祝福。
牛羊肉:藏族人主要吃牛羊肉和奶制品。牧區壹般不吃蔬菜,飲食單調。從單壹的飲食結構來看,牧區乃至整個西藏都屬於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區。眾所周知,牛羊肉熱量高,有助於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抵禦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有吃生肉的習慣。如果妳去壹些牧民或農民家裏,妳會看到風幹的牛羊肉掛在房子或帳篷裏。如果妳去這些家裏做客,主人會拿出風幹的牛羊肉讓妳品嘗。這種味道只有在高原才能嘗到。
飲料:各種飲料是藏族人營養食物不可或缺的。藏式飲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酥油茶不僅作為主食同時食用,還可以作為日常飲品。酥油茶和甜茶分別是用黃油、牛奶或奶粉加茶、鹽和糖制成的。酥油茶和甜茶都有茶的作用。在西藏,用酥油茶招待客人是藏族人民的古老傳統。無論是走進牧民的帳篷,農民的泥棚,還是走親訪友,主人總會泡上醇香的酥油茶讓妳品嘗。藏民出遠門,親朋好友都會來歡送,獻上壹條潔白的哈達,壹碗酥油茶,祝旅者好運,旅途愉快。另壹種藏族飲料棗青稞酒是用青稞發酵釀制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這種酒,藏民在節日前要釀造大量的青稞酒。藏歷4月至8月,在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和非傳統節日、宗教節日和非宗教節日,拉薩人都會帶著香甜醉人的青稞酒來到綠色的草原,搭起各種顏色的帳篷,壹邊喝著青稞酒,壹邊載歌載舞,展現藏酒文化的魅力。
酥油:在西藏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酥油。在拉薩的八角街,牧民們拿著壹塊塊、壹袋袋酥油,放在地上,捧在手裏,到處叫賣。無論城鄉,每家糧油店都壹定斷不了酥油的供應;走進每個家庭,櫃子裏的東西可以缺這個缺那個,但是不會有酥油。總之酥油是每個藏族人不可或缺的食物。黃油是從牛奶和羊奶中提取的。牧民提煉酥油很有意思。在分奶器沒有廣泛使用的藏族牧區,人們仍然用土著的方法提煉酥油。牧民婦女將牛奶稍加溫熱,然後倒入壹個叫“東學”的大木桶中,再上下用力攪打數百下,直到油水分離,壹層黃色的脂肪物質浮在上面,舀起來,倒入皮口袋中,冷卻成酥油。黃油營養價值很高。藏族人,尤其是牧區的藏族人,很少吃蔬菜水果,每天的熱量除了肉就靠酥油。黃油的吃法有很多種,主要是喝酥油茶,也可以在糯米糕裏吃;逢年過節,村民炒水果和“kasai”,用酥油。
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的日常最愛。壹般藏族人早上上班或工作前,都要喝幾杯酥油茶。去藏族人家做客,壹般都是酥油茶招待。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將磚茶用水煮久成濃汁,倒入“冬末”(酥油茶桶),加入黃油和鹽,用力上下抽“羅嘉”(攪拌棒)數十次,攪拌至調勻,再倒入鍋中加熱,就成了可以飲用的酥油茶。酥油茶因為酥油可以產生大量的熱量,喝完可以禦寒,是壹種適合高寒地區的珍貴材料。酥油茶裏的茶汁也很濃,還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藏民喝酥油茶有壹套規矩。壹般是邊喝邊加,不壹口喝完,但客人的茶杯總是倒滿的;不想喝就不要碰;喝了壹半就不能再喝了。如果主人把杯子裏的茶倒滿了,妳就把它放在壹邊,離開的時候馬上喝掉。這樣才符合藏族人民的習慣和禮儀。
糍粑:糍粑是藏民的主要食物。糍粑的制作方法是將青稞(屬於大麥,有白色和紫黑色兩種)曬幹炒熟,磨成細粉,就是要吃的糍粑。這和中國北方的炒面差不多,只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後炒,而西藏的巴贊是先炒後磨,不去皮。藏民吃糍粑時,大多先將少量酥油茶倒入碗中,加入壹些糍粑面,用手不停攪拌,直至能揉成壹團。吃的時候用手在碗裏不停揉搓,丸子叫“巴”,送到嘴邊吃。還有壹種吃法是薄薄的,裏面放點肉和野菜,叫“大號”。糍粑比冬小麥營養豐富,攜帶方便。出門只需要帶壹個木碗,壹個“塘沽”(糍粑口袋),壹點茶葉,不用生火做飯。
青稞酒:以青稞為原料釀制的壹種低度葡萄酒,藏族男女老少都喜歡喝。它是喜慶節日必不可少的配料。青稞灑的制作很簡單。先將青稞洗凈煮熟,待溫度稍降時,加入酒曲,密封在陶罐或木桶中,任其發酵。兩三天後,加水蓋好,壹兩天後就成了青稞酒。青稞酒淡而甜,約15-20度,分壹、二、三種酒。拜訪藏族家庭時,習慣上是請妳喝壹杯,倒滿杯子。妳先喝壹口再加。再喝壹口,灌滿;總是渴了三口,最後喝了滿滿壹杯;以後,能喝什麽就喝什麽。
乳制品:藏族牧區有很多牛、羊和乳制品。最常見的是酸奶和奶渣。酸奶有兩種,壹種是奶酪,藏語叫“大雪”,是用酥油精制過的牛奶制成的;另壹種是不加黃油的牛奶做的,藏語叫“俄羅斯雪”。酸奶是牛奶糖化後的壹種食品,營養更豐富,更容易消化,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奶渣是牛奶提煉成酥油後剩下的物質。水煮沸蒸發後,剩下的就是奶渣。奶渣可制成奶糕和奶塊。在煮奶的過程中,還可以揭開奶皮,藏語稱之為“比馬”。奶皮像豆腐皮,好吃又有營養。牛奶是藏族人的重要食物,人們在家或外出都隨身攜帶。在零食種類不多的西藏,大人經常把奶渣當零食給孩子吃。
風幹肉:藏族人喜歡吃風幹牛羊肉,其他民族覺得有點害怕,不衛生。其實風幹肉壹般都是冬天做的,往往是11月底。此時,氣溫在零度以下。將牛羊肉切好,掛在陰涼處,讓其冷凍幹燥,即去除水分,保留風味。次年三月後,烤著吃或生吃,味道鮮美。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海拔3500多米,被譽為“世界屋脊”。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橫斷山脈,北與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接壤,南至喜馬拉雅山。除西南邊緣外,分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和雲南省的部分地區,橫跨北緯25° ~ 40°,東經70°。
青藏高原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從北到南依次為阿爾金山、祁連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大部分都在海拔5500米以上。許多山峰海拔在7000米以上,而珠穆朗瑪峰、喬戈裏峰和希沙邦馬峰都超過了8000米。高原地形結構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高原腹地藏北是典型的高原,高原地表保存較為完整。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中遊是多山的寬谷。青海柴達木是壹個大盆地;川西滇北橫斷山區是山地峽谷地形,切割強烈,高差大。
青藏高原冰川面積約4.7萬平方公裏,占中國冰川總面積的80%以上。現代冰川主要集中在念青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中段、西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祁連山。
高原南部和東部邊緣山區河網密布,流出量較大的河流有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有拉薩河、年楚河、年曲、帕隆藏布等。)、怒江、彭曲江以及屬於太平洋體系的長江、黃河、瀾滄江上遊。高原湖泊總面積約3.2萬平方公裏,尤其是藏北內流區。除了少數淡水湖和大型鹽湖,如納木錯和塞林庫,大多數湖泊都是高度礦化的鹽湖。
青藏高原冬季受西風急流控制,風強而幹;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較深,氣溫上升,降水增多。氣候特點是氣溫低、年變幅大、太陽輻射和日照充足,是世界上冰雹日數最多(那曲、理塘年冰雹日數多在二三十天)和冰雹面積最大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