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調動靜結合。
不能因為強調運動就忘了安靜。動靜都要練,動靜相宜。運動時,壹切順其自然,自然調息,自我調整,神態從容,摒棄雜念,形神兼顧,內外兼修,外動內留,動主體練,主體歇。這樣,在鍛煉的過程中,精神內練,身體外練,內外相融,體現了“以動入靜”、“以靜動”、“以靜制動”、“動靜結合”的整體思路。
2.提倡毅力
如果妳有野心,妳會堅持不懈地學習。想在任何事情上有所成就,沒有毅力是不行的。古人雲:“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這是事實。這說明體育鍛煉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應該是經常的,不間斷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達不到鍛煉目的的。鍛煉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更是意誌和毅力的鍛煉。如果因為工作忙難以堅持原計劃時間,每天擠出10分鐘,做8分鐘短運動。如果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在野外或操場鍛煉,可以在庭院、室內、走廊做原地跑、原地跳、廣播操、太極拳。無論如何,高興的時候不能好好練,興奮的是這幾天沒練。
3.適度運動,不要過度。
如果運動後食欲不振、頭暈頭痛、疲勞多汗、無精打采,說明運動量過大,超過了身體的耐受極限,會因過度勞累而損害身體。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誡人們:“修身養性之道,永遠是努力,但不可能力竭而強。”那麽,如何掌握運動量才合適呢?壹般來說,每次運動後以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宜;有些人還用脈搏和心跳頻率作為鍛煉的指標。如果運動量大,心率和脈率就會快。對於正常成年人來說,將心率提高到每分鐘140次為宜;對於老年人,運動量要增加到每分鐘120次。
4.舒適自然,循序漸進
為了健康的運動應該是輕松的,容易做的,充滿樂趣和豐富多彩的,人們願意堅持下去的。即“運動要以符合自然和圓形平面的方式進行。”這是美國運動生理學家莫爾豪斯的結論。在健身方面,疲勞和疼痛都是不必要的,需要逐漸輕松地增加活動量,“壹口吃不下壹個胖子。”正確的鍛煉方法是運動量由小到大,動作由簡單到復雜。比如跑步的時候,壹開始要慢跑短距離,運動壹段時間後再逐漸增加速度和距離。
5.鍛煉時間,按時間來。
壹般來說,早上鍛煉比較好,因為早上的空氣比較清新,室內的氧氣大部分被人睡了壹夜後吸收,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增加。如果在室外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可以排出體內堆積的二氧化碳,吸入更多的氧氣,增強新陳代謝,為壹天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還可以在午睡前後或晚上睡覺前進行運動,消除壹天的緊張情緒,容易入睡,但運動不宜過於劇烈,以免引起神經系統興奮,影響睡眠。總之,很多健身運動,任何時候都可以做,都是有益的。但飯前飯後不宜進行稍微劇烈的運動,因為飯前有饑餓感,血糖含量低,容易發生低血糖;劇烈運動後,血液大部分流向肌肉,胃腸道血液相對減少,不僅影響消化,還會引發胃下垂、慢性腸胃炎等疾病。
6.體育運動應該根據個人需要量身定做。
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肌肉力量下降,神經系統反應遲鈍,協調能力差。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松、全身運動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慢跑等。對於年輕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選擇運動量較大的運動,比如長跑、打籃球、踢足球等。另外,每個人的工作性質不同,選擇的運動也應該不同。比如售貨員、理發師、廚師都要長時間站立,容易出現下肢靜脈曲張。運動時不要多跑多跳,而是把腿擡到背上;經常坐在辦公桌前的工作者,要選擇壹些運動來擴胸、伸背、擡頭,而且因為用眼較多,還要進行望遠活動。總之,運動項目的選擇既要符合自己的愛好,又要適合身體條件。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宜少參加壹些讓人緊張的活動。
中醫養生是壹門始終從實踐經驗中得出的科學,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經歷了50億年的實踐,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總結方法,又回到實踐中去驗證。它經過反復的豐富和發展,進而形成了壹門獨立的學科。從內容上看,中醫養生學涉及現代科學中的預防醫學、心理醫學、行為科學、醫學養生學、天文學、氣象學、地理醫學。
1.獨特的理論體系側重於:內科疾病的肝臟表現為雙下肢水腫、腹水、黃疸。
中醫養生理論博大精深,方法豐富多彩。它的形成和發展與幾千年燦爛的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因此具有獨特的東方色彩和民族風格。自古以來,東方人和西方人對養生的實踐和探討由來已久。但由於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對養生的看法也有差異。中醫養生是在以中國文化為主體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所以有自己的特點。現在,簡要描述它的輪廓。健康指南:1例腦膜瘤骨瘤病。
二、和諧適度的目的拓展閱讀:幹細胞治療心肌梗死的研究進展
中醫養生理論是以“天人合壹”、“形神合壹”的整體觀念,來認識人的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人體氣化與心理、生理的協調。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來解釋人的生老病死規律,特別是把精、氣、神作為人體的三寶。作為養生的核心,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以陰陽為本,以技藝為本”,“以起居為本”,即順應自然,保元氣,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空的變化和四季氣候的變化而調整。
保健壹定要整體協調,融入日常生活,貫穿衣、食、住、行、坐、臥,處處講究。壹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和聲適中。如果妳平衡體內的陰陽,妳就能健康長壽。例如,情緒健康需要傲慢、“公正”和“不偏不倚”....
第壹章。第二節中醫養生的性質和特點
晉代養生專家葛洪提出養生要以不傷身為前提,不傷身的關鍵是要遵循自然和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註意調整。
人類的健康長壽不是壹次照顧壹件事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對人體各方面采取多種護理方法,堅持不懈地照顧事業。因此,中醫養生壹方面強調從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從愛好到心理健康,從藥物誘餌到運動養生等。開展全面綜合的疾病預防保健。另壹方面,非常重視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反對壹刀切。壹個模型針對不同的特點,體現中醫養生的動態整體平衡和審養的思想。歷代養生專家都主張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綜合協作。比如隨年齡變化,分階段註意保健;順應自然變化,四季養生;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註重環境養生。比如傳統健身運動的應用原理,主張根據各自的需要,分別選擇動態運動、靜態運動或動靜結合運動,結合引導、按摩等方法。這樣既能趨利避害,把氣引向經絡,又有延年益壽、開發潛能和智慧的功效,從而獲得最佳的保健效果。重點:內科疾病的肝臟表現。
3.綜合辨證健康指南:1例腦膜瘤骨瘤樣變性病例報告。
四。適應範圍廣
養生可以和壹般人的生活保持壹致。從懷孕開始到老年結束,養生的內容存在於每個年齡段。人在沒生病的時候,生病的時候,康復之後,保持身體健康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如此,對於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域的人群,也有相應的保健措施。養生學的應用範圍很廣。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全面普及,提高養生意識,把養生活動作為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